釣魚人容易犯的錯誤,關鍵是自己沒認為是錯誤
咱們釣魚人其實主要還是以業餘釣魚愛好者為主,不像那些專業的釣魚大師,大師還是經過了一些系統的學習,跟我們這些半路出家的野路子還是有很大差距的,因此咱們業餘愛好者容易犯錯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以下粑粑就總結一些大家誤以為無所謂的但是其實是犯錯的一些習慣。
第一:調四釣二不是萬能釣法了。
以前臺釣最開始引進的時候,最好的釣法就是調四釣二,這樣調漂的話,可以使得一個鉤正好離底,一個鉤躺底,這樣正常情況一頓就可以中魚,中魚率很高,但當時是有條件的,當時餌料的選種特別少,當時一個餌的重量正好是一目,這樣雙鉤的話,基本上就上兩目的重量,所以當調為4目的時候,再釣兩目的話,可以達到效果,但是現在釣魚的餌料種類千千萬,餌料重量也不好控制,所以現在調四釣二的話很難能正好一鉤觸底,一鉤躺底的狀況,就很難一頓就上魚,所以遇到真實情況,還得真實現場調漂和釣目。
第二:傳統七星漂也是要調漂的。
以前小時候釣魚是最簡單的,買一套3毛錢的魚線,刨些蚯蚓,然後搞根竹竿就出去釣魚,都不知道打窩是幹啥的,太浪費糧食了,哈哈哈,那時候只要找到底就結束了,不論漂與魚鉤的狀態,後來學了臺釣以後才發現,七星漂也是要調漂,調漂的最終目的就是讓魚吃餌的時候能準確的抓口,對於如何進行七星漂的調漂,咱們可以評論區再學習學習討論一下。
第三:頻率降低。
打頻率是從競技比賽傳播開來的,頻率是取勝的法寶,尤其是競技池釣鯽魚,黑坑垂釣中頻率還有散炮也是重要的一環,但是野釣中高頻率抽餌未必是好事,來來回回的餌料反覆的落水和鉛墜不斷的在水中造成的聲響都可能引起魚的警覺,尤其是鯉魚或者其他的大型魚膽小謹慎,所以釣大體型的魚還是要守要等,不要急著抽頻率。
第四:打窩後沒口就不動窩了。
其實這種情況也經常發生,打了窩了,尤其是冬天的時候,本來魚就不好等,要等差不多1-2個小時,所以又不想動,但是有的時候打窩以後沒口,自己也不知道原因,看著別人上魚心裡糾結,其實最好的辦法是釣魚前不要著急下杆,仔細檢視分析地形水情等因素,選準釣位。選好釣位之後不要急於打窩子,先釣釣看,對水底有個大概的了解,確定釣點沒有問題了,再根據自己的垂釣時間安排打窩的時間和數量。
第五:線組搭配。
釣魚的時候,不能一套線組吃遍天,不同的魚,要有不同的線組搭配,主線,子線,魚鉤,浮漂,都是要精心去搭配的,大魚和小魚的狀況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