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應該算是宇宙中好奇心最強的生物了,從這些年忙著追問人類和地球的起源,再到探索宇宙的誕生,就能看出我們確實有“刨根問底”的架勢。
不過,這種執著還是有所收穫的,人類在這些年確實提出了不少和宇宙誕生相關的理論,其中最受認可的就是“宇宙大爆炸理論”,它認為宇宙誕生的時間是138億年前。
那麼,如果宇宙真的誕生於138億年前,那在139億年之前,又存在著什麼呢?
宇宙“始於烈焰”
在中國的神話當中,總有著涅槃重生、浴火重生的設定,而咱們的宇宙,其實也可能是“始於烈焰”的。
最初,人們一直覺得宇宙是靜態和永恆的,比如亞里士多德就曾這樣認為:“宇宙已經存在了無限久遠的時間,它沒有開端,也不會有終點。”
可事實真是如此嗎?顯然不是。
宇宙就和世間萬物一樣,並不是永恆存在的,它有開端也有終點。那麼,宇宙到底是如何誕生的呢?
諸多學者為了找到這個答案,做了許多的研究,建立了諸多宇宙模型。在這之中,宇宙是誕生於一場大爆炸的理論脫穎而出。
資料顯示,1948年時,美籍俄裔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喬治·伽莫夫在《物理評論》上發表文章,指出宇宙是由溫度極高、密度極大、體積極小的物質迅速膨脹而成的,其過程猶如一次大爆炸。
最初,大家都將這一理論看作是一個“笑話”,因為我們很難想象這樣廣闊的宇宙到底要通過什麼才能“炸出來”,要有多大的空間才能容納這樣的爆炸。
可隨著宇宙大爆炸理論的不斷完善,一些難以解釋的東西都有了答案,比如宇宙的爆炸是始於一個點,而在大爆炸之前,空間不存在,時間也是,它們都是隨著大爆炸出現的。
此外,隨著哈勃定律被發現,人們認識到了諸多星系一直在遠離我們,而我們也能通過它們倒推“溯源”。
不過,這一方法還是很難倒推回一切的起點,直到宇宙微波背景輻射被發現,科學家才根據這個大爆炸後的餘暉找確定了宇宙的誕生時間,大約是在138億年之前。
假如宇宙真的誕生於138億年之前,那麼在它誕生之前又是怎樣的呢?難道說當時真的就只有“奇點”存在嗎?
宇宙誕生之前存在著什麼?
首先咱們需要明確一點,宇宙大爆炸理論實際上是為了描述宇宙誕生時以及誕生之後的情況的。它對於大爆炸之前是怎樣的,又發生了什麼,其實沒有給出什麼解釋。
而如果用大爆炸理論作為基本觀點,去追問139億年前的宇宙到底有什麼,那麼“奇點”就是最為關鍵的存在了。
科學家認為“奇點”是一種無形的、無限小的存在,它就是大爆炸發生之前,宇宙當中唯一存在的東西。
至於奇點是如何誕生的,很遺憾以人類目前掌握的知識是無法解釋的。因此科學家往往會將宇宙大爆炸之前的時間稱之為“沒有昨天的一天”,畢竟那時候時間和空間都沒有出現,我們確實很難去描述那時到底有什麼。
當然,除了宇宙大爆炸理論以外,這些年人們還提出了不少和宇宙起源相關的理論,但是這些理論無一例外都是專注於解答宇宙誕生後的情況,對於這之前往往就用“虛無”進行概括。
對於這一點,不少人感到很不滿,因為科學家竟然能將宇宙誕生之後的演化進行“復原”,卻說不出139億年之前到底有什麼,這無疑是不夠“科學”的。因此他們認為目前成為主流的宇宙起源理論,可能都有著杜撰的成分,是科學家在憑空猜想。
實際上,這一情況能夠引起人們的懷疑也實屬正常。但是以宇宙大爆炸理論來說,科學家找到的越來越多的證據,都說明它是具有一定客觀性的。
對於宇宙誕生之前有什麼無法解釋的問題,只能說那確實是超過了我們的認知,或者說它不在如今物理學能夠涉及的“領域”內。
就好像在麥哲倫在完成環球航行之前,大家都沒想過地球竟然是“球形”,畢竟在那時人類的認知當中,“天圓地方”才更符合現實的情況。
設想一下,如果在未完成航行的遠古時期,有人跳出來說地球是“球體”,那麼大家肯定會覺得這個人瘋了。
因此,說宇宙誕生之前什麼都不存在也是不對的,只不過那時存在的東西我們無法理解。在這種情況下,“虛無”更多代表的是人認知上的缺憾,不代表真正的“虛無”。
綜上所述,對於139億年以前的世界到底是什麼模樣,確實是人類發揮想象力都無法架構出來的存在。
畢竟我們目前連許多最基本的問題都沒有搞清楚,比如說宇宙大爆炸理論,它雖然看起來解釋了很多,但是依舊沒有準確回答一個問題,那就是宇宙中的各種元素是如何形成的。
這樣看來,人類想真正做到對宇宙“全盤掌握”,依舊有相當漫長的路要走。悲觀點說,可能在我們的文明消失之前,都無法“追根溯源”。
不過,人類大多數時間都是絕對的“樂天派”,我們不會因為知曉終極答案難以得到就放棄探索,這一點從人類對宇宙認識的演變史就能看出。
人類對宇宙認識的演變
古人雖然沒有太好的觀測設備,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們“仰望星空”,所以在那時就已經有了“觀星象”的人。在人們觀察的過程中,也誕生了不少有關宇宙的理論。
首先以中國的情況來說,古代中國對宇宙結構的認識主要可以分為三派,分別是蓋天說、渾天說和宣夜說,其中蓋天說出現得最早,大約是殷末商初就已經有了。
而宣夜說更為樸素,它認為天是沒有固定邊界的,日月星辰都在其中浮動,這和宇宙當中各個天體的情況有些類似。
其次再來看看國外人們認識的發展,最初由畢達哥拉斯學派的“中心火焰說”,後來有地心說、日心說。不難看出,人類對於宇宙的認知其實是處在曲折上升的過程當中的,而這個認知的提升必須要經過時間的積澱才行。
就連常常被看作是“洞穿宇宙所有秘密”的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上開創現代宇宙學的時候,都曾犯過一個錯誤。當時的他本來意識到了宇宙應該是動態的,可是依舊無法違背哲學上的一些固有觀念,所以就建立了一個“靜止”的宇宙模型,指出空間是封閉的,但是卻沒有所謂的邊界。
直到後來哈勃發現了宇宙正在膨脹,愛因斯坦才意識到原來自己的猜測是對的,漸漸放棄了靜態宇宙的觀念。
因此,再聰明的科學家都無法一步得到結果,找到所謂的“正確答案”。牛頓是如此,愛因斯坦亦是如此。
科學的發展需要時間,人類的認知亦是以科學發展為基礎的,所以對於宇宙誕生之前到底存在什麼的問題,我們只能耐心等待科學進步,找到更多的蛛絲馬跡,才能窺見其“真身”。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有人追問宇宙誕生之前是什麼,也有人追問宇宙的消亡會發生在何時。
對於這一問題,不同的科學家也持有不同的看法。比如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彭羅斯,就指出宇宙的終極歸宿其實就是它的起點,因為在他建立的宇宙演化模型當中,宇宙是處在“循環”當中的,它週而復始、生生不息。
對此,大家又有什麼其他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