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如何獲得自在?

有句話說得好:因非自在,故得諸般自在。

什麼意思呢?

因為自我有約束,所以,才會獲得自在。

有人覺得這像是繞口令,因為約束不自在的,所以才有自在的,這不是廢話嗎?除了不自在的,不就剩下自在的了嗎?

先別急,靜下心來,慢慢聽我說。

先看一個例子:

公司規定,員工犯了錯誤,主管要連帶負20%的責任。

小王上班用手拉公司玻璃門把手的時候,可能是用力過猛,玻璃門的鋼化玻璃直接碎了。

這著實把小王嚇壞了。

令小王害怕的,不僅僅那玻璃爆碎的意外,更多的是他擔心後續的賠償,畢竟是自己開門的時候,玻璃碎了。

他心事重重的給自己的領導李主管打電話,說明了情況,並強調自己不是故意的。

李主管聽完只說了句:“知道了”。便結束了通話。

這件事讓小王一整天都心事重重,他心裡盤算著玻璃門的價格,懊悔自己怎麼這麼倒黴。

臨下班時,他看見李主管興高采烈的從前面路過,他見領導心情不錯,於是跑過去,心裡想著主管也會連帶20%的責任,他去跟領導道個歉。

小王說:主管,不好意思,玻璃門的事連累到你了。

李主管說:沒事,你沒受傷就好。

小王說:這次我得賠多少錢?讓您也連帶了20%的責任,要不然我把您連帶的那部分錢給您吧,畢竟這事跟您也沒關係。

李主管說:你是這麼想的啊,不過你想多了。如果是蓄意破壞,肯定是要受處罰,但是你只不過是正常開門,並沒有什麼過激的行為,所以這件事我上報的是玻璃門質量有問題,公司已經安排維修部門重新安裝玻璃門了,這事跟你也沒關係,過去了。

小王聽到這,心情瞬間開朗了,籠罩在內心的陰霾消散了,見到了Sunny。

小王連連道謝李主管,然後高高興興地下班了,他此時的內心是無比的輕鬆、自在。

那麼,請問:這一天中,小王和李主管他們的內心是自在的還是抑鬱的?

小王的心情是抑鬱的,因為他在擔心賠償的事情。李主管的心情是自在的,因為他知道這件事並不會承擔責任。

所以,如何獲得內心的自在?

你對事物有正確的預期。

春雨飄微,行人不懼溼衣,秋風乍冷,路人不著厚衣,知其然而明期也。

“春雨飄微”,行人並不會害怕雨水打溼自己的衣服,因為大家知道這樣的雨不會下很長時間。

如果不知道這個規律,心裡沒有這個預期,行人一定擔心雨會不會越下越大?內心就會著急、不自在。

人們敢於不帶雨具在飄微的春雨中出門,而且能很輕鬆、自在的享受濛濛細雨的感覺,就是因為他們知道這場雨的規律,心裡有預期,內心才會如此輕鬆、自在。

“秋風乍冷”,人們不會盲目地去穿厚厚的衣服,因為人們知道,這種溫度不會持續降下去,而是會很快會回溫,人們知道這個規律,有了這種預期才敢穿薄衣服出門。

由此可以看出,什麼才會使內心自在?

正確的預期。

正如文章中的李主管有預期,他內心自在,小王,他沒有預期,他內心彷徨;春雨飄微、秋風乍冷,有預期的人內心是享受的、自在的,沒預期的人,內心是急躁的、彷徨的。

那麼,世界上這麼多的事情,我們不可能每一件都有經驗,每一件都能掌控,應該怎麼辦?

懂得規律。

懂得什麼規律?

天道、地脈、人性的規律。

比如:

有條人性規律是:長施者生怨。

做善事,不要形成固定的頻率,因為受惠人一旦掌握了你做善事的規律,他的心裡就有了期待,潛意識裡形成了習慣,你所錯的一切就變成了“本應該”。一旦你中斷了善舉,他的期望落空,慣性被打破,內心就會產生被剝奪感,怨恨、責備之情油然而生。

你看叢飛的例子,你看孫儷的例子,本來他們是好心的慈善資助別人,但是結果卻是餵了“白眼狼”。

如果你懂得了這個規律,就不會出現“農夫與蛇”的悲劇,因為你會對這件事有正確的預期,會提前採取防範措施。

既然“長施者生怨”是條規律,知道接下來的發展規律,你就會有正確的預期,所以你可以採取“唯讓恆常,以其不期,而得恩情”的方法。

也就是,打破固定頻率的“長施”,偶爾進行一次施捨,而且沒有固定的頻率,那麼,對方就沒有了期許,因此,你的每一次慈善行為都會讓對方感恩。

那麼,你也就不會產生因為“長施者生怨”,而帶來悔恨、痛苦的感情,也不會覺得人心險惡。

那麼,你做的事情都會讓自己內心獲得自在。

最後再看一下文章開頭的那句話:因非自在,故得諸般自在。

你懂得事物發展規律,對事物的發展有正確的預期,那麼,你就會避免那些使你痛苦、彷徨、悲傷、悔恨的行為,比如,你知道“長施者生怨”這個規律,你就會有意避免“長施”的行為。

所以,自在並不是胡作非為、肆意妄為,而是認知規律、懂得規律,對事物的發展有清楚的預期,這樣你才會獲得內心真正的自在。

8
最新評論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丹梔逍遙丸這樣搭配,不僅疏肝解鬱,清熱化火,還可再治5種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