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在建文帝初次削藩的五位親王(周王朱橚,代王朱桂,湘王朱柏,齊王朱榑,以及岷王朱楩)中,有一個王爺頗為特殊,就是明太祖第十三子代王朱桂。

他為什麼特殊呢?因為他是明初朱元璋分封的塞王之一(韓王、沈王、遼王、寧王、齊王、燕王、谷王、代王、晉王、安王、秦王、慶王、肅王)。

明朝塞王分佈圖

建文帝削藩,說白了就是柿子要先挑軟的捏。因此建文帝先削內地的藩王,比如周王,湘王等等。但代王朱桂可是塞王,根據規定,代王朱桂可擁有超過規定三個護衛指揮使司的軍力,雖然不是塞王中實力最為強橫的,但無論兵力還是戰鬥力,都遠比內地藩王來得強,那麼建文帝為什麼單單挑代王這樣的塞王作為首次削藩的物件呢?

因為代王自身屁股不乾淨,讓朝廷抓住了把柄。

建文帝削藩,最終目的就是徹底剪除藩王對朝廷的威脅。即使那些藩王本人沒什麼劣跡,但對朝廷威脅過大,朝廷就要沒事找事,以莫須有來安插罪名。素有賢王之稱的湘王朱柏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被逼自殺,而性格暴虐,底子本就不乾淨的代王朱桂自然而然地成為朝廷開刀的物件之一。

代王朱桂在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被廢為庶人後,沒有被押送到南京,而是直接關在大同城中。

靖難之役

不過好在這種監禁只持續了三年,建文四年(1402年),隨著造反的燕王攻入南京,登基為帝后,被建文帝囚禁的代王朱桂很快就被為了籠絡人心的新帝朱棣釋放,恢復爵位和名分。

閒人

從四哥手中恢復了爵位的朱桂很快就發現自己的價值:

那就是成為一個閒人,一個什麼都不用幹的閒人!

為了避免再次出現靖難之役這樣手足相殘的悲劇,明成祖朱棣在登基後很快就削除了各大王府的護衛,使其成為沒有牙齒的老虎,再也無法對朝廷產生威脅。而位於塞王之一的代王自然保不住手中的護衛。

作為一個曾經擁有軍權的王爺,軍隊就是他們的根。現在這個根被朝廷割得一根不剩,自己也只有任人宰割的份了。雖然恢復了王爵,不過自己只是四哥籠子裡的金絲雀,看似高貴,卻沒有任何作用。

從代王恢復爵位開始,就沒有吸取被建文帝囚禁三年的教訓,開始了連續的暴行,最終傳入明成祖的耳朵。

永樂元年正月還舊封。十一月賜璽書曰:“聞弟縱戮取財,中國人甚苦,告者數矣,且王獨不記建文時耶?”尋命有司,自今王府不得擅役軍民、斂財物,聽者治之。已復有告其不軌者,賜敕列其三十二罪,召入朝,不至。再召,至中途,遣還,革其三護衛及官屬。

連皇帝的命令都不當一回事,天下還有誰能有效的控制代王呢?

代王對皇帝四哥的不滿,除了那無數暴行,還對自己的王妃來發洩。

代王妃徐氏是魏國公徐達的次女,她的姐姐就是永樂皇帝的皇后仁孝文皇后徐氏。正是這一層關係,朱棣才沒有對代王處置過重。但代王明顯不買賬,除了疏遠王妃,代王還不喜歡自己和王妃所出的嫡長子,代世子朱遜煓。(代府字輩:遜仕成聰俊,充廷鼐鼎彜。傳貽連秀鬱,炳燿壯洪基。)

不喜歡的話就把事情做絕一點,代王居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把王妃和世子趕出王府。由於靖難之役後朝廷對各地藩王的藩禁政策,被趕出王府的王妃和世子根本不能出大同城,遷往他地居住,只能呆在城裡。但整個大同又是代王的勢力範圍,因此沒有人家敢於收留王妃和世子,所以王妃和世子的生活困苦可想而知。

後來,代世子實在是受不了了這種迫害,冒著廢爵甚至殺頭的風險,逃到北京向皇帝四伯告發其父的暴行。永樂皇帝對代王下敕斥責,並且警告他要改過自新,謹守禮法,不可復蹈前失。

不過,斥責歸斥責,代王依然我行我素,依舊沒有下令善待王妃和世子。以至於代王的嫡長孫,代世孫朱仕壥出生後,世子一家的生活條件仍然沒有得到改善。以至於世孫在出生後就沒有見過自己的爺爺,一直和祖母徐王妃和世子的其他孩子生活在一起,靠著王府太監種地才勉強過活,生活水平甚至不如一個平民百姓。

如果不是代府左長史戴禮有正義感,向朝廷上奏了這樣的情況,世孫這種悲慘生活不知道還要持續到什麼時候。

而這種駭人聽聞的事件很快就被宣德帝重視起來,他不僅給了世孫應有的名分,還嚴令代王必須供養世孫。

代王對此事的看法並沒有見入史載,不過代王也不敢公開反對。一是這件事情做的確實非常過分,自己在道義上沒有先機。二是宣德皇帝可沒有永樂皇帝那樣好說話,況且藩禁政策在宣德皇帝手中越束越緊,自己在此期間最好老實一點,不然被當做反面教材就得不償失了。

就這樣,代世孫在王府官員和朝廷的幫助下,不僅獲得了自己應有的爵位和名分,還獲得了代理代國事的權力。

但是,這並不代表世孫的好日子就此到來了,因為他的爺爺,代王朱桂還活著。

對於王妃所生的世子,代王從來就沒有什麼好感,他更鐘情於和王妃同姓的徐妾。

不過由於只是一個妾,按照明朝的規定,這個徐妾是絕對沒有扶正的機會。對於名分問題,代王也無可奈何,畢竟他沒有膽子和朝廷叫板。

不過徐妾不服,她認為只有他的兒子宣寧王朱遜炓和懷仁王朱遜烠才有機會當代王,那個世孫算什麼東西。

但是世孫是朝廷公開冊封的,就連朱桂都無法改變,更何況徐妾。但徐妾不死心,一直在找世孫的碴,不但將世子冊寶、冕服偷偷藏起,還故意激怒世孫,和世孫吵架,最後甚至把世孫趕到都司衙門來尋求庇護。

藏匿世子冊寶,驅趕世孫,這分明就是在告訴天下人朝廷冊立的世子世孫根本不算話,簡直就是在打朝廷的臉。對此當朝皇帝明英宗不得不再次下敕來警告這位曾祖父輩的代王,叫他管好自己府中那位惹是生非的女人。

至於代王做到了沒有,起碼沒有完全落實,只是歸還了世子冊寶、冕服,叫徐妾老實一點,躲過這場風頭而已。畢竟朝廷的權威不容他反抗,但對世孫的態度依然如故。

暴行

明朝藩王暴行本來就不是什麼新鮮事,不過對於洪武系的藩王來說,能和代王朱桂那樣暴行累累,實在是罕見。

代王朱桂本來就性格不好,再加上藩禁政策,他別說帶兵打仗,就連出城都做不到。這堪稱坐牢的藩禁政策對於朱桂來說是痛苦不堪的,自己當年也是帶兵打仗的主,現在燕王當了皇帝,我這個曾經叱吒風雲的塞王就活該被這大同三司監視,連城都出不去嗎?

寧王朱權也和代王有著同樣的想法,不過人家就開朗多了,方法也高明多了。被四哥趕到南昌就藩的朱權不僅整日與文學士互相往來,還帶頭編輯《通鑑博論》二卷,又寫成《家訓》六篇,《寧國儀範》七十四章,《漢唐祕史》二卷,《史斷》一卷,《文譜》八卷,《詩譜》一卷,其他記載、編纂數十種。老老實實的在封地中做學問,不問世事,這也使得寧王朱權在後世史書中有著極好的名聲。

寧王朱權

代王的宣洩方式就非常極端,他是怎麼宣洩的呢?用打人,甚至殺人來宣洩。

而且這種惡行不是在王府內完成的,而是在整個大同城內。

如果你有幸穿越到明朝宣德,正統年間的大同城,在街頭看到一個窄衣禿帽,一副平民裝扮的老頭,身邊跟著十五六歲的年輕人,手裡拿著斧頭或者錘子。千萬不要覺得這是爺爺帶著孫子在街頭玩耍,也不要覺得這是師父帶徒弟找短工。碰到這樣的人,你有多遠就有多遠的跑,趕緊遠離這一幫人,不然你輕則受重傷,重則小命都不保。

有這麼嚴重嗎?當然有。因為這些人可不是一般人,老的正是大同城的“土皇帝”代王朱桂,而小的則是代王第七子宣寧王朱遜炓和第八子懷仁王朱遜焴(宣德正統年間他們正好十多歲)。這兩位郡王也不是一般人,他們是代王最寵幸的徐妾的兒子。因此在代王諸多兒子中,單單帶這兩個兒子出來遊蕩作惡。

有看過日本動畫《海賊王》的朋友,一定會對其中的世界貴族天龍人印象深刻。在這部動畫中,天龍人具有無上的權威,能任意奴役任何種族。在大街上胡亂殺人,掠奪婦女都沒人敢管,因為他們是權力的象徵,如果有人膽敢對他們出手,代表政府最高戰鬥力的海軍大將就必須出動對反抗勢力進行剿滅。由於擁有這種特權,使得天龍人成為海賊王世界中最無法無天的存在。

《海賊王》天龍人

明王朝的天龍人自然是那龐大的王府宗室,由於朱元璋同志《皇明祖訓》的規定,地方官員不能隨意處罰宗室,在宗室出現不測時還得保護這些寄生蟲。絕對的權力不但會帶來腐敗,還會帶來跋扈和暴力。代王朱桂,就是最好的代表。

憑藉著這天生的權力,代王朱桂和兩個兒子和一幫屬下,在大同城內無惡不作,看到不順眼的人就打傷,甚至打死。

代王朱桂的暴行,別說王府屬官,就連大同地方三司都不敢過問,只能把代王的一系列暴行上報朝廷。

像代王朱桂這樣的洪武系藩王,宗室的老人,永樂皇帝在的時候尚且能約束一點,但到了宣德正統年間,面對這些孫輩和曾孫輩的皇帝,連好言相勸都難濟於是,只能處罰王爺的隨從:

桂已老,尚時時與諸子遜炓、遜焴窄衣禿帽,遊行市中,袖錘斧傷人。王府教授楊普上言:“遜炓狎軍人武亮,與博戲,致棰殺軍人。”朝廷杖治亮,降敕責戒,稍斂戢。

最終明朝朝廷終於受不了了,代王朱桂在大同城的暴行,長此以往只能是削弱皇家的威嚴,不能再這麼下去了。於是朝廷藉著明英宗的名義在正統三年(1438年)發出對代王發出警告:"繼今宜自改悔,副予親親至懷。不然則祖宗之法具在,予固不得而私也。"(此時明英宗才十一歲這個警告肯定是輔政的張太皇太后和三楊內閣釋出的。看來親戚關係越疏遠,警告口氣就越嚴厲,效果也越好)。

在接到這份諭旨後,代王朱桂終於感到事態的嚴重性,如果再不收斂住性格,停止暴行,那就是在公開藐視朝廷的權威,剝奪王爵甚至流放鳳陽高牆都是極有可能發生在自己頭上的,要不是徐妃這層關係,燕王系的皇帝對自己也是不會手軟的。

於是代王就老實一點的在自己的王府中,反正王府事宜已經交給世孫,自己是不需要操什麼心了。即使宣寧王朱遜炓和懷仁王朱遜焴還是對世孫執掌王府事宜非常不滿,意圖加害世孫。但世孫朱仕壥畢竟是朝廷公開冊封的代世孫,下一任的代王,他們兩個這種行為除了發洩自身的不滿,依舊是無濟於事,改變不了代府世系在代世子朱遜煓一脈傳承。

代王朱桂即使壞事沒少做,但壽命還挺長,撐到了正統十一年(公元1446年),終年73歲,是洪武系藩王中最長壽的(第二名就是寧王朱權,享年71歲),比他老爹和四哥活的還久。

對於這樣惡行累累的宗室元老,朝廷給予的諡號是“簡”。而“簡”這個諡號在古代的意思是:一德不懈曰簡,平易不訾曰簡,算是一箇中等諡號。

而洪武系同樣擁有“簡”諡號的親王還有明太祖十五子遼簡王朱植和二十一子沈簡王朱模。不過和代王相比,這兩位王爺可謂是老實多了,尤其是遼王朱植熟習軍旅,屢樹軍功。比代王朱桂強多了。代王朱桂這樣的王還能撈到簡這個諡號,而飽受代王迫害的代世子得到的諡號居然是“戾”(戾:不悔前過曰戾;不思順受曰戾;知過不改曰戾),真的不知道禮部那幫官老爺是怎麼想的,這純粹是是顛倒黑白,是非不分嘛!

值得一說的是,代王朱桂的生育能力還是非常強的,不僅生了十一個兒子,七個女兒,還使得代府宗室爵位數量處於非常多的存在。據統計,代府在明朝兩百多年的歷史中共分封了29位郡王,在明朝眾多親王府中排名第四(前三名是周府,益府和韓府。共分封75位,40位,36位郡王),這也許對代府來說是一件好事,畢竟代府宗室人數越多,能從朝廷手中拿到的祿米也就越多。

但這對大同軍民來說不亞於一場災難,要知道,代府是明朝封的最北的王府,再加上大同處於九邊要塞之地,產出的糧食極為有限。憑藉著有限的軍屯,民屯和鹽引法儲存的糧食,不僅要供養大軍,更要供養代府那幫無所事事的寄生蟲,更是加劇了大同城軍民的壓力。

大同軍民雖然在正統年間擺脫了代王朱桂那樣作惡多端的王爺,卻擺脫不了朝廷強加給他們的供養代府宗室的義務。這麼多代府宗室,由貧瘠之地大同供養了兩百多年,真的是太為難大同軍民了。

從這個方面來看,代王朱桂還不如不要被複封,或者在作惡的時候被朝廷除封,這樣大同軍民也許就少了強加在身上的負擔。只可惜沒有如果,大同居民真正地擺脫供養代府宗室只能等到李自成攻陷大同的時候,而這一時刻,距離代王朱桂就藩大同,已經過了兩百多年……

大同代王府九龍壁

2623
最新評論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色戒》裡的那群愛國青年,逼迫王佳芝獻出第一次,自私又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