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條野狗向獅子發起挑戰,獅子應該接受嗎?
這個故事不少人看過:如果獅子打敗了野狗,對獅子來說不算什麼光榮;但要是獅子被野狗咬了一口,那獅子可就倒黴了,不光流血疼痛不說,還要賠上自己的臉面。
可偏偏當年就在非洲索馬利亞,這麼一個許多人也許都不知道是哪裡的地方,發生過這樣一起"獅子"被"野狗"咬得臨陣而走的故事。
美洲雄獅VS非洲野狗比爾·克林頓是誰?
這句話如果在1993年問世界上任何一個成年人,大概誰都能立即回答出來:是去年新當選的美國總統——世界上唯一超級大國的政府元首。
就在他上臺前一年,和美國死鬥50餘年的蘇聯正式宣告解體,繼任的俄羅斯正在經濟萎縮中苦苦掙扎。
中國執行著小平同志韜光養晦的戰略埋頭趕製襯衫來換美國的飛機,日本正式步入"失去的二十年"。
至於歐、亞、非、中東、拉美等諸多大小國家,莫不對美國俯首帖耳,偶有刺頭如薩達姆·侯賽因者,也早已被海灣戰爭打得徹底趴下。
毫不誇張地說,克林頓那一身高檔西服之下包裹的,乃是整個地球的權力核心,他手下的美國大兵已不單是一國的武裝力量,更是橫行世界無人敢招惹的獅群,而克林頓就是統領著他們的美洲獅王。
那麼莫罕默德·法拉赫·艾迪德又是誰?這個問題要是出了非洲東部那一個突起的半島南部,恐怕是誰都要搖頭,彼時他不過是索馬利亞內亂紛爭中一支比較大的軍閥頭子,所佔地盤包括索馬利亞的首都摩加迪沙和大部分南部國土。
他一邊和索馬利亞其他武裝爭奪全國政權,同時也要提防執政聯盟內部的反對派,不客氣地說,在政治上他和一條在非洲草原上搶食的野狗沒什麼區別。
和那萬里之外端坐於白宮橢圓形辦公室、一道簡單的指令就能令全球摒聲靜氣的克林頓八輩子也搭不上瓜葛。而讓這兩個人物結下樑子的,卻是聯合國的一份維和決議。
於是乎,一紙名為"重建希望行動"的維和決議在1992年得到透過,負責這個行動的特使是美國人:退役海軍上將喬納森·豪。
聯合國維和部隊旋即進駐索馬利亞監督各方停火、為索馬利亞人提供人道主義救濟。這份決議也許符合全世界的利益,唯獨卻不符合艾迪德的利益:他眼看就要擊敗宿敵統一全國,豈能在這個節骨眼上為一張文書就收手停戰?
更不要說這他所領導的索馬利亞聯合大會黨內部,還有多少眼睛對他的位置虎視眈眈——無論是個人情感還是政治壓力,都不允許他對維和行動服從配合。
當然索馬利亞其他內戰勢力也都懷著類似的想法,對維和行動持抗拒態度。但艾迪德是第一個失去耐心的,他很快發動了對巴基斯坦維和部隊的攻擊,造成24人傷亡。
聯合國隨之授權維和部隊採取一切必要措施逮捕艾迪德,上文提到的海軍上將喬納森·豪徑直向美國國內提交了報告,要求派美軍特種部隊增援該任務。
可以想見,當報告被送到克林頓桌頭時,美國總統簽字的心情是輕鬆的:艾迪德背後不可能有什麼大國勢力,打發這些手持簡陋AK的非洲鄉巴佬不需要大隊人馬。
陸軍的"遊騎兵",海軍的"海豹",再加上特種部隊中的特種部隊"三角洲",如此美軍精銳齊出的陣勢,對付一個艾迪德還不是手到擒來?
至於像入侵格瑞那達之前的那種戰機多次偵查、參聯會反覆開會確定作戰方案,航母封鎖海域之類大張旗鼓的舉措自然也就束之高閣。
負責指揮的一名三角洲將軍蓋瑞森、幾架黑鷹直升機、若干輛裝甲運輸車和160名特戰隊員,這就是克林頓對艾迪德伸出的一根小指頭——非洲野狗需要對自己的身份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雄獅出爪,野狗遁走1993年10月3日下午3時,兩架黑鷹直升機從海岸升空,徑直飛向摩加迪沙奧林匹克飯店,地面上12輛悍馬軍車同時魚貫而出,跟隨黑鷹一路進發。
美軍正式開展了抓捕艾迪德財務總管歐馬·沙朗和對外發言人蒙哈米·哈山·艾瓦,以及艾迪德本人的行動。黑鷹很快到達飯店,降落在南側的街道上,第一批三角洲部隊立即衝出直升機。
隨著院子裡的煙幕彈炸響,目標房間裡面正在開會的人正要察看發生了什麼,大樓後方的樓梯上傳來踢踢踏踏的軍靴聲,房門被荷槍實彈的三角洲隊員撞開了。
24名艾迪德份子毫無反抗餘地就被控制起來,銬在一起被集中到一樓,準備被美軍帶離飯店,而門口的軍車隊伍也已經及時到達,所有人員準備撤退。
任務至此似乎已經完全——沒有成功。因為艾迪德並不在那24名人員當中。
很快美軍特戰部隊的耳邊響起了巨大刺耳的喇叭聲,對方使用著自己完全陌生的語言,語氣彷彿在吹響戰鬥的號角。
直升機降落前靜謐安寧的樓房街道開始紛紛騷動,大量黑人手持AK等各種簡陋武器,從房門、窗戶、各種隱蔽的角落出現,湧向奧林匹克飯店——喇叭裡的口號是:"出來為你的家園戰鬥吧!"
傷員!更多的傷員!黑鷹!又一架黑鷹!就在之前黑鷹直升機放下隊員攻佔大樓後方的時候,一名叫做布萊克計程車兵摔了下來,動彈不得,幸好抓捕任務及時完成,悍馬車隊趕到了。
長官當然不可能放棄自己的戰友,三輛悍馬車被指派護送傷員回基地,而其他9輛要安置俘虜,這個決策在第一秒看來沒什麼問題。
但是他在第二秒就會後悔。剛剛開出飯店大院的司機史崔克中士一定會對眼前的情況感到震驚:無數的子彈朝著自己呼嘯而來,街道外面攻擊自己的索馬利亞人不計其數。
好在史崔克此前多次執行聯合國的維和任務,他憑著對街道的熟悉瘋狂奪路奔逃,成功逃回了營地,布萊克得救了——車上的機槍手皮拉卻被流彈打死在了車上。
留在飯店裡還沒開出的隊員們則更加絕望,一波又一波的索馬利亞人用手中的AK朝著裝備精良的美軍發起不計代價的衝擊。
街頭上焚燒著輪胎和各種路障,隊員必須困守到黑鷹和新車隊給他們帶來救援。由於行動前接到不能屠殺平民的指令。
美軍士兵嘗試先把人群中的武裝分子給消滅掉,但這是徒勞的,因為一個武裝分子倒下之後,他的武器和位置會立刻被邊上的人頂替,索馬利亞人前赴後繼,奮不顧身的姿態彷彿在保衛他們的英雄。
巨大的61號黑鷹直升機在這群衣衫襤褸的索馬利亞人頭頂盤旋,機上的狙擊手不停點殺下方手裡拿槍的人,一片混亂之中突然尾部一聲巨響,黑鷹失去控制地瘋狂旋轉起來。
索馬利亞人用一枚RPG導彈打中了這隻鐵鳥,並目送它帶著乘員墜毀在奧林匹克飯店東北幾百米處。
美國人立刻多了一份頭疼的任務:需要立刻營救61號裡面的隊員,否則他們必死無疑。
近旁的AH-6號直升機率先降落在街道上,開展第一時間的營救工作,而68號搜救直升機也帶著人員飛向61號墜落點。
誰知還沒等搜救人員全部落地,另一枚RPG擊中了68號,直升機不得不拋棄人員迫降到摩加迪沙機場,此時四周的索馬利亞人卻是有增無減。
一輛載重5噸的卡車等在地面準備接應這些隊員,但是幾發火箭彈把它炸成了碎片。美軍必須增派更多的黑鷹,於是64號直升機來到了之前61號盤旋的街道上空,重新用空中火力壓制地面的索馬利亞人。
64號也沒有囂張多久,另一枚RPG又打中了它的尾翼,它重蹈了61號的覆轍。剛剛著地的64號立刻被憤怒的索馬利亞人淹沒。
駕駛員杜倫被留下活口交換俘虜,三名戰友卻被立刻殺死。同樣遭到厄運的,還有趕來救援的62號機派下的兩名狙擊手。
眼見黑鷹直升機不僅不能提供支援,甚至無法自保,奧林匹克飯店內剩餘的9輛悍馬不得不調轉方向開往61號的墜機點嘗試繼續救援任務。
一路上無數的路障和濃煙,隱蔽角落射出的子彈,自願奔向美軍、為武裝分子充當盾牌的索馬利亞平民都在提醒著這些美國大兵們,他們不是來扮演救世主的角色。
事實上,第一批出動的160名美軍特戰隊員已經深陷摩加迪沙全城人參與的巷戰包圍之中,他們有的被困在61號墜機點,有的躲在悍馬車裡,行動隊被分割開來。
戰鬥持續時間如此之長,直到夜幕慢慢降臨,裝備落後的索馬利亞人在黑夜中失去了視野,瘋狂的街道終於悄悄安靜了下來。
整個晚上,美軍瘋狂調動支援兵力,在佈滿障礙和槍聲的摩加迪沙街頭艱難前進,終於收集到了所有殘餘的特戰隊員,在天亮前返回了基地。
此戰美軍死亡19人,被俘1人,傷70餘人,不可一世的黑鷹直升機被擊落2架,擊傷3架,另有卡車、裝甲軍車被擊毀。
而艾迪德方面則付出了逾3000人傷亡的代價,其中估計有2000餘名武裝人員。雙方似乎都沒有理由為這一仗高興。
美洲獅勝乎?敗乎?自10月3日美軍開始執行抓捕艾迪德行動失手後,僅僅4天后的10月7日,美國總統克林頓就在電視上宣佈美軍將單方面撤出索馬利亞。
用艾迪德的下屬交換被俘的64號直升機駕駛員杜倫,以後不再打擊艾迪德。可以說美國明明白白地承認了自己的失敗。
而艾迪德竟然憑著從美國人手中硬生生掙得的這份面子,在當地獲得了更高的支援率,事實證明他不是什麼不得人心的恐怖軍閥,而是有著深厚土壤的當地領袖。
如果我們盤點戰果可以發現,美軍不過陣亡19人,艾迪德的得力助手已經全數抓獲,索馬利亞方面則死亡數千,手裡的籌碼不過是一個直升機駕駛員而已。
何以克林頓以世界第一強權之尊,竟然甘願承認失敗,導致特種部隊的行動前功盡棄呢?
只要美軍願意,仍然可以對艾迪德發起第二次、第三次行動,這對當時的美國國力來說根本沒有什麼消耗,至於艾迪德能否次次陪上幾千條人命,恐怕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更何況美國承認了自己的失敗,就意味著聯合國在索馬利亞的維和行動難以為繼,1995年3月,索馬利亞維和行動宣告結束。
所有維和部隊徹底撤離,索馬利亞的內亂仍然離結束遙遙無期。是因為沒有完成抓捕艾迪德這個"戰略任務"嗎?是因為美軍對平民的屠殺招致盟友指責,有損美軍"人權衛士"的光輝形象嗎?
恐怕都不是,美國作為頭號資本主義國家,其統治階層指導決策的原則必然只有一個考慮,那就是"利"字。
例如巴拿馬戰爭美軍調集三倍於小小巴拿馬的兵力,以陣亡23名美軍的代價重新控制這一西半球的海運咽喉。
又例如入侵格瑞那達之戰,美軍事前詳細偵查、分化利誘、高層決策,戰爭中出動航母全面封鎖,最後同樣陣亡19人。
但是堅決拔除清洗了格瑞那達的親蘇聯領導層;至於發動海灣戰爭打敗薩達姆,更是有波斯灣下無限的石油控制權作為豐厚報酬。在這些戰爭中美國從來都不計較自己的形象,而是處處以美國戰略為出發點指導戰爭。
美國也不怕敵人的羞辱,君不見二戰日本給美國造成的珍珠港之辱,反被羅斯福利用煽動報復情緒,直接下場參戰,最終以兩枚原子彈還贈了日本。
至於索馬利亞地處東非一角,一無豐富的資源,二沒有關係到地緣利害的戰略地位。蘇聯已死,即便美國大方承認敗於一個非洲軍閥之手,也無人膽敢利用這個機會挑戰美國的霸權。
何不就此罷手,少扔一些錢呢?畢竟不像富得流油的中東地區,就算美國佔領了整個索馬利亞,所得也不足以彌補戰爭的開支。
再說法拉赫·艾迪德,他的風光不過多持續了一兩年,1996年8月他就遭到刺殺身亡。
地位被他兒子繼承,而這個兒子之前卻是在美國海軍陸戰隊服役的,克林頓和艾迪德之間,看來還是克林頓笑到了最後。
不過作為狠狠咬了獅子一口的野狗,索馬利亞的老百姓也許是值得一點高興的:多年以後,美國拍攝了《黑鷹墜落》的電影,說明美國人心裡,永遠記得那一陣痛楚。
但是數千人命換19個大兵,再次驗證了我們中國人有著切膚之痛的落後就要捱打,小國尊嚴絕不可能在大國施捨下得到保障,國家的和平、穩定、崛起毫無疑問是壓倒一切的利益。
-
1 #因為在美國人眼裡,對手那三千,連雞鴨都不如。用十幾條人命換對方3000只雞,當然損失慘重了
-
2 #你在說笑話嗎?十幾個人幹掉三千?
-
3 #真實案例是隻打死30幾人,3000人是胡說
-
4 #3000就3000吧,非洲的數字不屬於地球,當年張獻忠還屠殺六億川人呢
-
5 #美國只要有傷亡,或達不到最佳效果就會宣佈戰敗,
-
6 #美國人務實,評估覺得無利可圖就順勢撤退
-
7 #英勇抵抗侵略者的索馬利亞戰士。
-
8 #美國人打的都是不對等戰爭,是利用高科技單方面屠殺的戰爭!
-
9 #戰爭的目的是達到預定計劃目標,好像沒有以殺人多少作為目標的戰爭。戰損比只是一個引數而已,如果以戰損比衡量勝負二戰應該是德軍,日軍贏了。朝鮮戰爭美國贏了。
-
10 #索馬利亞那三千還真沒這19個美軍值錢,陣亡的都是精銳三角洲和遊騎兵。估計三萬美國都覺得虧
-
11 #只要有子彈和貧民美軍可以幹掉三萬!
-
12 #幾千人不是十九人幹掉的!十九人是美軍陣亡人數。
-
13 #美軍打死3000人的資料誰統計?怎麼計算出來的?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