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本文首發於|新浪網

作為一名經濟觀察家,他在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擔任特約評論員,同時是多家媒體平臺的專欄作家,他的第一檔音訊節目《光遠看經濟》也於近期在喜馬拉雅上線。他透過多元的平臺和形式,用樸實的語言向大眾傳遞經濟學知識,他說:我要用“人話”向大家解釋中國經濟。他認為經濟學最大的問題是不會用“人話”向普羅大眾講述經濟學的原理。

他堅信疫情將給中國經濟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他說,2021年將是開創性的一年,是鉅變後的元年。在馬光遠的視角下,中國經濟是怎樣的一幅圖景?

Q&A 馬光遠x新浪

新浪:您最初是如何接觸到經濟學,並一步一步學習發展成為一名頗有建樹的經濟學者的,能否分享一下您的經驗和感受?

馬光遠:我本科在人民大學學習經濟學,研究生雖然學的是法律,但也跟經濟相關,後來做過一段時間經濟方面的法律工作,博士的方向又回到經濟學。可以說,從本科接觸經濟學到現在幾十年,我一直沒有離開過經濟學領域。

我做經濟研究和別人最大的不同可能在於,我一直遊走在理論與實際之間。一方面做理論研究,但更重要的是深入到中國經濟的實際執行中,參與到相關領域的政策制定中。我認為時下的經濟學脫離實際太遠了,很多人坐而論道,對外面精彩的世界置若罔聞,這是研究不出什麼有價值的理論的。我的很多經濟觀點來自於我對中國經濟的實際參與和觀察。在觀察的過程中,我也在驗證一些經濟學理論究竟對不對。我從來不盲從什麼理論,而是透過自己的觀察,來對中國經濟的發展趨勢作出判斷。

中國經濟發展至今,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奇蹟般的發展,現有的經濟學理論難以解釋中國奇蹟。不是經濟現實去適應經濟理論,而是經濟理論如何隨著經濟現實不斷更新和發展。中國的經濟現實需要全新的經濟學理論來解釋,市場與政府的關係需要突破傳統新古典經濟學的“兩分法”。我一直堅信,中國擁有產生經濟學新的理論的最肥沃的土壤。怎樣把理論與實際慢慢地彌合,研究出一套中國自己的經濟理論體系,是我多年來一直鑽研和尋求的方向。

新浪:深耕經濟學領域幾十年,您對經濟學是如何理解的?您認為普通人瞭解或學習經濟學有什麼作用?

馬光遠:經濟學本質上是研究如何做出選擇的一門科學,它本身又是一套邏輯,在建構理論體系時並非完全按照現實,而是把很多東西抽象化後得出結論,所以經濟學本身跟經濟現實之間有很大的差距。

在中國有很多人認為經濟學可以指導投資,這是一個巨大的誤解。經濟學跟投資之間關係不大,比如投資股票,按照經濟學的完全競爭市場理論,股市上所有的資訊你都知道,這在現實中是不可能的。

經濟學是一套邏輯,這套邏輯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很多流派,他們的觀點都是不一樣的。世界上所有的經濟學都要考慮政治問題,中國經濟過去四十年為什麼發展這麼好,按照主流的新古典理論是解釋不清楚的,因為中國政府對經濟領域有很多幹預,而且,並非所有的干預都是對市場的傷害,有一些干預推動了市場力量的發揮。現代經濟學難以解釋中國經濟,這也說明經濟學還很年輕,經濟學不過是兩三百年,但人類經濟已經五六千年了,所以到今天為止,經濟學還有很多地方跟經濟現實不相符,還不能完全稱之為科學。

總結來講我認為,經濟學有用,但未必可以指導投資。其次,不要迷信它,它只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套理論,它還在發展,它沒有終結於某個真理。

新浪:您認為成為一名經濟學家應該具備什麼樣的品質?

馬光遠:首先我必須宣告,我從來不認為自己是經濟學家,因為我認為經濟學家必須擁有自己原創的一套理論,我不認為我有什麼原創的理論。當然,中國很多被稱為經濟學家的也沒有原創理論,只是對現代經濟學的一些理論“學習”的不錯而已。但是,我認為中國具備出現偉大經濟學家的土壤。過去四十年中國在全球經濟中表現最好,創造了大家認為不可能創造的奇蹟,這說明中國經濟的執行是有效的,但是現有的經濟學理論又無法解釋,所以我們需要建立新的理論。研究出一整套理論體系,去解釋中國經濟的執行,我想這是每一個研究中國經濟的人都有的夢想。

但是,我的旨趣不是去搞原創的理論,我更痴迷於觀察中國經濟執行的現實,而且特別喜歡去挑戰預測。而預測並不是經濟學家擅長的。我對自己的定位是一個經濟觀察家,一個能夠用人話、真話去講述教科書中沒有的經濟真相,告訴老百姓如何研判經濟趨勢。這一方面需要經濟學理論知識儲備,另一方面必須深入中國經濟的一線,和企業家、官員以及各行業的人進行交流。這樣才有自己真正的觀察。同時,我也喜歡參與公共政策的討論與制定,這是“經世濟民”真正的體現。

我覺得一個真正優秀的經濟學家也好,經濟觀察家也好,他首先應該有社會責任,有家國情懷,有愛國心,有民族擔當。第二是具有非常廣闊的歷史視野。作為經濟領域的學者或觀察者,應該比別人看得更多、更遠。第三是一定要建言獻策,不是隻挑毛病,而是可以提出有用的建議。第四是要有人文關懷,為普通老百姓改善經濟提供一個學者的視角,我認為這是學者更大的責任。一個不研究道德倫理、沒有人文關懷的經濟學家是不合格的經濟學家。

新浪:作為一名經濟學者,您是民建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在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任評論員,也是多家媒體平臺的專欄作家和特約評論員,同時還兼任北京市政協委員、民建北京市金融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市西城區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等多項職務,您怎樣看待這些不同的角色?如何在不同的角色中發揮自己的作用?

馬光遠:這種多元的角色恰好最符合我的定位,我認為要真正看清楚、解釋清楚中國經濟,就必須具有多元的身份。必須跟很多企業接觸,必須參政議政,必須參與到實際政策的制定中來。具備多元身份絕對不是不務正業,而是能夠更好地認清中國經濟的真相,能夠更好地發現中國經濟的規律,並且上升到理論層面。

中國是一片能夠培育出優秀經濟理論的試驗田,如果沒有多元身份參與,沒有機會到處看一看,我認為是很可惜的。比如說今年疫情發生以後,中國經濟究竟怎麼樣,企業執行真正的困難在哪裡,有沒有復工復產等等,這些情況如果沒有實際參與是不可能知道的。我不誇張地說,我是中國每年跑企業最多的經濟研究者,我每年的飛機記錄據說超越了99%的人,我到任何一個地方都要去企業,去一些部門和一線的人交流,他們給我提供了極有價值的資訊。

新浪:您覺得您在經濟學的傳播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為什麼?

馬光遠:所謂的角色,我認為一個是參與國家政策的制定,建言獻策;一個是向老百姓普及經濟學的常識,消除他們對經濟學的誤解。

我一直覺得我在承擔一個使命,就是用“人話”向大家解釋中國經濟,也就是用老百姓能夠聽得懂的語言,去告訴他們經濟學是什麼,而不是用很多術語和模型。中國的老百姓其實對經濟特別關注,對投資特別熱衷,但是他們經常反映經濟學講座聽不懂。這就需要我們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去講解經濟學,需要有人去做這樣的一個傳播,我認為這是經濟學家、經濟觀察家的社會責任。經濟兩個字就是經世濟民,經濟學家應該放下架子,參與到給公眾普及經濟學常識的隊伍中來,這是一個功德無量的事情。

新浪:在房地產領域,您以客觀中立的立場以及立足於制度建設的建議贏得各界尊重,對中國房地產政策有一定的學術影響。您對中國房地產行業的發展和投資是如何看待的?

馬光遠:首先要尊重產業的基本規律,這個非常重要,這麼多年在房地產領域我一直在引領一個風向,就是如何客觀中立地看待這個產業。在過去二十年中國經濟發展、城鎮化發展過程中,房地產的貢獻是不可替代的,它拉動中國經濟的方方面面,對大家生活品質的提升,我想沒有哪一個行業可以跟房地產比。

第二點是,中國經濟過去二十年發展這麼快,大家的收入增長、貨幣發行也這麼快,與之相比,我認為除了少數城市房價偏高之外,絕大多數地方的房價上漲是合理的,跟中國城鎮化發展、經濟發展方向,跟老百姓的收入是吻合的。很多人覺得房價上漲太快,是因為他們沒有看到房價上漲背後的因素和規律,總是用不合理的參照系去看待。

第三點就是我們必須承認中國房地產市場有很多問題,但最大的問題不是房價高,而是政府管控的邊界沒有理清,房地產真正的長效機制沒有建立起來。這比高房價的問題更需要解決。比如,保障房的問題,政府如何保障?長效機制的問題等等。中國房地產怎樣在下一個週期裡真正實現平穩健康發展,我認為無論對中國老百姓,還是對於中國經濟的穩定都至關重要。構建一個最低階層有保障,中低階層有支撐,高階市場能夠放開的房地產發展健康體系,我們需要加快地去推動房地產製度建設,這是學者的責任。

新浪: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房地產發展帶來了一定的衝擊,您覺得房地產行業生態及發展邏輯是否有什麼變化?您能否基於此對市民投資房地產給出一些建議?

馬光遠:我覺得疫情對房地產的影響不算太大,其實在今年中國經濟的主要指標裡,房地產的指標是表現最好的,無論是投資還是銷售,所以說房地產受到衝擊是一個誤導。

中國房地產從1998年到現在市場化二十年了,這二十年來其實房地產的基本面都變了,過去很缺房子,現在房子基本足夠,在中國可以投資的城市越來越少,房地產作為最好投資品的年代已經過去了。

對於老百姓來講,下一個週期房地產作為最好投資品的時代結束了,我是不建議老百姓把主要投資放在房子上,因為房地產的風險在凸顯。投資房子一定要記住的一點就是,投資房子有風險,需要謹慎對待。房地產正在從大眾投資走向專業投資。同時需要專業的眼光,有專業眼光的人往往能抓住機會。

新浪:您的第一檔音訊節目《光遠看經濟》近期上線,此前您在社交媒體平臺上也以“光遠看經濟”賬號為市民提供經濟學知識,您在各媒體平臺也有不少節目和專欄作品,與之相比,這檔音訊節目有什麼不同之處?您想透過這檔節目為市民帶來什麼?

新浪:您曾說“專業化投資的時代已經到來”,如何理解這句話?您認為未來的趨勢是什麼?

馬光遠:過去在中國投資是不專業的,投資股票也好,投資房子也好,都是道聽途說,但也能賺錢。因為過去中國經濟的財富風口很多,差不多每十年有一波財富浪潮,總能讓你碰到。等於你在一座高速行進的列車上,不管你在這個列車上睡著、坐著、躺著,你都在飛奔。只要你上了這趟列車。

但是現在這樣大的財富風口基本沒了,增量增長的階段已經過去。以後中國經濟的發展就是一個存量,在存量的基礎上如何完善,如何最佳化,不專業研究的人是不可能投資成功的。過去中國股市散戶虧、機構也虧,但這幾年明顯不一樣了,散戶被割韭菜,但機構賺錢的非常多。

像今年這種行情,大盤看著沒怎麼漲,但很多機構賺了不少錢,專業化投資就能體現水平。所以說我們首先要意識到投資不容易,如果投資容易,誰去幹實業?我覺得這一點可能大家慢慢能有更深刻的體會。

新浪:在前不久的“2020中國科技城創新發展論壇”上您說到,“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發展帶來了挑戰,但越大的挑戰帶來的發展機遇就越大”,您所說的發展機遇應該怎麼理解?您認為企業和普通市民應當如何抓住這次的機遇得到更好的發展?

馬光遠:我今年其實一直在講,這次疫情砸出了一個黃金的投資機會。中國經濟過去四十年的發展其實是告訴大家一個道理,每一次中國經濟遇到巨大挑戰的時候都會迎來巨大的發展機會。

現在有很多人對中國經濟很悲觀,其實是他們不懂中國經濟過去40多年經歷了什麼,他們應該回過頭看一下,每一次大的挑戰之後,中國經濟是如何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的。

我認為這次疫情其實就是把中國經濟過去幾十年發展的很多短板都倒逼出來,只要我們下決心去解決這些短板,就會有更好的發展,所以我認為這次疫情給中國經濟帶來的仍然是巨大的機會。當然挑戰也是巨大的,關鍵在於能不能選擇正確的道路,去解決中國經濟面臨的問題。

新浪:2020年即將進入尾聲,對於即將到來的2021年,在經濟發展和投資上您有什麼預判和建議?

馬光遠:我覺得中國要堅定地跟過去的發展模式告別,過去四十年粗放式的、不重視技術含量的增長,已經形成中國經濟發展的短板。中國要按照高層最近提出的“雙迴圈”戰略,是要解決過去四十年經濟發展的短板、痛點和軟肋。是要打通中國經濟的任督二脈。

中國的企業家一定要改變過去高增長、賺快錢的思維,靜下心來賺慢錢,賺有技術含量的錢。我認為中國未來的投資就是圍繞“雙迴圈”,雙迴圈戰略涉及的領域,都是未來可以關注的領域。同時,我們一定要認識到中國經濟變了,投資理念變了,賺錢邏輯變了,未來我們不是要看哪個領域發展如何,而是看誰做得更好。

我覺得2020年是里程碑的一年,很多人過去存在的幻想無法實現,那就必須改變。所以2021年其實是開創性的一年,是鉅變後的元年。元年怎麼度過取決於你有沒有意識到這種鉅變,有相當一部分人比較悲觀,但我仍然樂觀。我好像一直是一個謹慎的樂觀主義者,善意的批評者,尖銳的建言者。中國經濟的很多機會都是在面臨一些大的挑戰後出現的,這個出現恐怕就在2021年, 所以我對2021年充滿期待。

32
最新評論
  • 1 #
    馬老師是個正值的經濟學家,贊!
  • 2 #
    馬老師沒忘初心,說了一句踏踏實實的良心話!這句話,照亮馬老師一生的輝煌。
  • 3 #
    不僅僅是經濟學,幾乎所有的學
  • 4 #
    經濟學本來就有為誰說話的問題
  • 5 #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浪子回頭善莫大焉,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救世濟民才是根本啊!
  • 6 #
    馬老師您是個有良心的知識分子
  • 7 #
    為了流量不惜賤賣。經濟學家確實是比一般人懂“經濟”。
  • 8 #
    馬老師,當初在您的指點下,我加入了炒房大軍,目前盈利頗豐,馬老師的眼光不一般,非常感謝馬老師您!
  • 9 #
    從經濟學的理論研究方法,就知道 經濟學只是一種研究經濟規律的工具,主要透過理論和假設建立資料模型,使用盡可能真實有效的資料,進行分析驗證。 而投資,本質上就是投機,經濟學被投機作為參考工具之一,在使用這個工具的時候,有些人利用“漏洞”和規律牟利,但是很少聽說有人利用經濟學為國家社會和民眾做出了什麼具體貢獻。
  • 10 #
    馬老師:不是經濟學越來越墜落,而是人類假裝懂經濟學了。
  • 11 #
    經濟學家為什麼自己不能成為億萬富豪?人性是自私的,為什麼大多數經濟學家也就講講課刷刷嘴皮子賺錢
  • 12 #
    馬老師,說實話。學者提供的應該是真實的資料。而決策者才提供價值。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網上賣菜大戰中,巨頭們的“原子彈”,能幹掉菜販子的電三輪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