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業十四年(公元618年4月11日),隋二代皇帝楊廣在江都被髮動兵變的宇文化及叛軍所弒,兩個月後起兵反隋的李淵在長安稱帝,成為了唐的開國皇帝,追諡楊廣為隋煬帝。
而幾十年後的太宗朝(具體時間不可考),歷任主爵郎中、刑部郎中,遷將作少監的畫師閻立本作了一副《歷代帝王圖》。
歷代帝王圖區域性
《歷代帝王圖》是描繪古帝王的繪畫,遠在先秦時代就出現過,帝王圖的創作意圖在於讓統治者“見善足以戒惡,見惡足以思賢”,起到維護統治的作用。
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圖》創作動機大概就是緣於此,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在前漢昭帝、漢光武帝、魏文帝曹丕、吳主孫權、蜀主劉備、晉武帝司馬炎、陳宣帝陳頊、陳文帝陳蒨、陳廢帝陳伯宗、陳後主陳叔寶、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楊堅、隋煬帝楊廣十三個帝王的畫像中體現出了完全不同的形象,在閻立本的筆下,隋煬帝和陳淑寶如果不看鬍子,都是屬於粉嫩嫩的,完全沒有帝王之威儀。
歷代帝王圖之隋煬帝
歷代帝王圖之陳後主叔寶
楊廣死後得了一個和陳叔寶一樣的諡號,在帝王圖中好像做了個映象,究竟是為何?
改朝換代的政治正確
自古,改朝換代,都要政治正確。怎麼樣政治正確的確讓各朝的開國皇帝煞費苦心,不然顯得得權不正,不得民心。
手段主要有兩種:
一種就是抹黑前朝,營造輿論,就是前朝朝野黑暗,魚肉百姓,自己是替天行道,救萬民於水火。如商紂王就被說成貪慕酒池肉林,被妲己蠱惑;而楊廣也被說是“生我者不可,我生者不可,其無不可”,荒淫至此,且魚肉百姓,至民不聊生,所以起兵反隋就有了輿論下的政治正確。
隋煬帝劇照
另外一種是給自己披上神秘的外衣——寡人受命於天,如漢高祖劉邦,《漢書·高帝紀》記載:其母有一次在水塘堤壩上閉目小憩,夢與天神不期而遇。逢上雷電交加,天色陰暗,其父太公到塘壩接應其母,只見一條蛟龍蟠於母身,隨之就懷孕了,生下了漢高祖,連陳勝吳廣起義也不忘此伎倆。
諡,乃古人視死之大事,本朝沒有誰對祖宗不敬的,所以皇帝們的諡號都是上諡和平諡的,末代皇帝就沒那麼幸運了,基本上得到的諡號都是極惡的,這也是政治正確的一種殘暴手段,基本上算是對前朝末代皇帝的蓋棺定論,隋煬帝也是如此!
隋煬帝得諡如此,冤嗎?
諡號始於西周,曾廣泛通行於漢字文化圈,是指人死之後,後人按其生平事蹟進行評定後給予或褒或貶評價的文字,是對歷史人物的蓋棺定論,高度概括一個歷史人物的生平。
所以,為了方便追諡,形成了相對統一的諡號標準,有上諡的,如文、武、高、仁等,有平諡的,如懷、閔、幽等,當然也有下諡,如煬、昏、厲等。
那麼隋煬帝所得諡號有什麼說法嗎?
西漢文學家劉向編著的《諡法解》中對諡號有了初步的解釋,後來逐漸完善,對煬的解釋是:
好內遠禮曰煬;去禮遠眾曰煬;好內怠政曰煬;肆行勞神曰煬;去禮遠正曰煬;逆天虐民曰煬
乍一看,好像大多數都符合,但好色、為得位不擇手段、發動徭役與戰爭,哪個皇帝沒有呢?然而成大事之帝王者卻又幾何呢?
如果從隋書對煬帝的評價中可能找不到答案。除了第一句好像是講其年少之功,後面的皆是講其多荒淫無道。
修唐史的魏徵
言其得位不正
“煬帝爰在弱齡,早有令聞,南平吳會,北卻匈奴,昆弟之中,獨著聲績。於是矯情飾貌,肆厥奸回,故得獻後鍾心,文皇革慮,天方肇亂,遂登儲兩,踐峻極之崇基,承丕顯之休命。
言其窮奢極欲
地廣三代,威振八紘,單于頓顙,越裳重譯。赤仄之泉,流溢於都內,紅腐之粟,委積於塞下。負其富強之資,思逞無厭之慾,狹殷周之制度,尚秦漢之規摹。
言其剷除異己
言恃才矜己,傲狠明德,內懷險躁,外示凝簡,盛冠服以飾其奸,除諫官以掩其過。淫荒無度,法令滋章,教絕四維,刑參五虐,鋤誅骨肉,屠剿忠良,受賞者莫見其功,為戮者不知其罪。
言其大興土木
驕怒之兵屢動,土木之功不息。
言其窮兵黷武
頻出朔方,三駕遼左,旌旗萬里,徵稅百端,猾吏侵漁,人不堪命。
言其嚴刑峻法
乃急令暴條以擾之,嚴刑峻法以臨之,甲兵威武以董之,自是海內騷然,無聊生矣。
極陳末世之亂
俄而玄感肇黎陽之亂,匈奴有雁門之圍,天子方棄中土,遠之揚越。奸宄乘釁,強弱相陵,關梁閉而不通,皇輿往而不反。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流離道路,轉死溝壑,十八九焉。於是相聚萑蒲,胃毛而起,大則跨州連郡,稱帝稱王,小則千百為群,攻城剽邑,流血成川澤,死人如亂麻,炊者不及析骸,食者不遑易子。茫茫九土,併為麋鹿之場,俱充蛇豕之餌。四方萬里,簡書相續,猶謂鼠竊狗盜,不足為虞,上下相蒙,莫肯念亂,振蜉蝣之羽,窮長夜之樂。土崩魚爛,貫盈惡稔,普天之下,莫匪仇讎,左右之人,皆為敵國。
終致死於非命
終然不悟,同彼望夷,遂以萬乘之尊,死於一夫之手。億兆靡感恩之士,九牧無勤王之師。子弟同就誅夷,骸骨棄而莫掩,社稷顛隕,本枝殄絕,自肇有書契以迄於茲,宇宙崩離,生靈塗炭,喪身滅國,未有若斯之甚也。
《書》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傳》曰:‘吉凶由人,祆不妄作。’又曰:‘兵猶火也,不戢將自焚。’觀隋室之存亡,斯言信而有徵矣!
這麼看,這樣一個狗皇帝被殺是大快人心的事情,但是放到歷史的長河裡,隋煬帝的功顯然被掩蓋了。
那些被掩蓋的功勳
改革官制
隋朝建立後,將北周仿照周禮設立的官爵制度廢除,設立了以三省六部製為主體的中央官僚體系。隋煬帝時候,設尚書、門下、內史、秘書、內侍五省,秘書省類似於後來的館閣,內侍省則是一個專門的宦官機構,主持中央政權的就是尚書、門下、內史三省。
為唐代成熟的三省六部制奠定了基礎,此後的朝代其組織機構基本上沿用了此架構,可以說為後面諸朝的行政制度奠定了基礎。
開科舉,抑門閥
楊廣開科舉,有著幾方面的原因,從魏晉南北朝,關隴貴族集團左右著政治、經濟、軍事的各個方面,而楊廣自幼分封在外,並沒有雄厚的門閥勢力支撐,這也是其最後隋煬帝遭遇見死不救的原因,所以,為了維護統治,隋煬帝決定開科取士,這是一方面。
再一個,門閥和察舉制已經對朝代是否長久存在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魏晉南北朝時期,政權頻繁更替,而統治者大都是門閥士族。
光緒年間的科考放榜圖
典定科舉制度,這是中國歷史上極其重大影響極其深遠的大事,在往後諸朝,改變了很多讀書人的命運,唐代進士者7448人,而宋代達到了巔峰,中進士者11萬。
營建東都洛陽
當初,楊廣登邙山,觀伊闕,說:“這不是龍門嗎,自古為什麼不在這裡建都城?”僕射蘇威回答說:“自古非不只,只是等待陛下。”楊廣非常高興,於是討論在此建都。仁壽四年,楊廣詔令楊素、宇文愷營建東京,大業二年,新都城建成,於是移居。楊廣時期修的東京 沒有外城,只有短垣。後世武則天時期才建造了外城。
營建東都洛陽,並不是為了荒淫逸樂,而是當時的政治、經濟形勢決定的。
隋朝定都長安,長安城坐落在關中地區,山多地少。隋朝統一天下,伴隨“開皇之治”國家富足了,人口增加,但是關中的供養能力卻有限。
再者生活環境的惡化,漢長安城建造時採用深井排汙水,結果幾百年後排水不暢,汙水逐漸滲透到土中,導致生活用水多受汙染,水質鹹鹵,難以飲用,城裡還經常散發著臭味。
而洛陽,地處華北平原,地理位置險要,利於控制南北。在防範北部崛起的遊牧民族的同時,還能加強與南方的聯絡。
開鑿京杭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春秋時期已經部分有部分航段了,隋煬帝做出了貫通南北運河的決定,其動機已超越了服務軍事行動的目的,更多的是為了經濟發展。中國古代很長時期內,經濟重心一直在黃河流域,北方的經濟比南方進步。但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發生了深刻變化。400多年的混亂使北方經濟受到嚴重的衝擊,與此相比,南方經濟獲得迅猛發展,成為全國經濟重心。
京杭大運河
為了南北經濟聯動,京杭大運河是一項必要的舉措,同時對保障北方的邊境也是非常必要的,在隋朝的時候突厥、契丹等少數民族以及高句麗政權就非常強大了,大量軍隊駐守北方邊境,如果出現和北方民族的戰爭,這些軍隊僅靠屯田是不夠的,必須依靠江淮和中原糧餉供應。路途遙遠,開鑿運河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經略西域
自漢以後,中國陷入四百年的大分裂,而漢朝開闢的絲綢之路也因為河西走廊落入少數民族之手而中斷。隋煬帝在擊敗吐谷渾後,取得了對河西走廊的控制權,絲綢之路得以重開,雖然後來又落入吐谷渾之手,但是對唐代壯大西域還是有貢獻的。
除此之外,隋煬帝西巡河西走廊,在張掖的焉支山腳下大宴西域使團,對後來絲綢之路的復興開了好頭。
隋懸泉置復原圖
中央民族大學歷史學副教授,北大歷史學博士蒙曼的評價筆者深以為然:
隋煬帝是大暴君,只是,暴君不是昏君,隋煬帝雖然無德,但是有功。只是他的功業,沒有和百姓的幸福感統一起來,所以才會有“巍煥無非民怨結,輝煌都是血模糊”的說法。”
隋煬帝,正因為自己的好大喜功,步子邁的太大,扯了人民的蛋,但是看著粉嫩的畫像,未免會覺得被黑太慘,再怎麼樣也不至於和陳叔寶同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