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自抗戰爆發以來,中國領導的革命鬥爭多有外國友人參加。他們有的直接投入到戰鬥中,有的在大後方救死扶傷。如前蘇聯的轟炸機大隊長庫裡申科以及加拿大醫師白求恩等等,他們都將自己的熱血灑在了中華大地上。

在這些人中,有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日本籍士兵。他們分佈於醫療、空軍、鐵道、機械多個技種,為反侵略鬥爭以及解放事業做出了傑出貢獻。

今天要講的就是日籍解放軍戰士砂原惠的傳奇故事。

砂原惠,1933年出生在日本九州地區福岡縣,父親是一名普通的鐵路職工。

1938年,砂原惠的父親被安排到中國工作,當時年僅五歲的他便與父母遷居到遼寧省阜新

對年幼的砂原惠來說,童年的生活是封閉而無憂無慮的。他生活富足,但並沒有多少機會接觸中國人,一直接受的是日式教育。

這種生活節奏在1945年被徹底打破了,當年7月,砂原惠的父親病故,又一個月後,日本宣佈戰敗投降

當時留在東北的日本僑民還有一百六十餘萬,他們慌作一團,紛紛開始變賣家產,迫不及待地想要逃到日本。

砂原惠與母親逃亡途中遇到了交通封堵,無奈之下,他們只能滯留在遼寧省北鎮縣六臺子村

為了不讓同鄉村民抵制,這一家隱姓埋名,母親做裁縫維持生計,砂原惠就到地主家放牛,做了一名豬倌

讓他想不到的是,當時周遭村民並沒有歧視敵對他們,有的人聽到砂原惠的口音不對,會問一聲,他便撒謊說自己是南方人,善良的村民也沒有深究。

後來回憶起這段歷史,老人不無感慨地說:“沒有欺負我們的,一個日本婦女,帶著幾個孩子,你要打的話,誰管得著?但是沒有一個人打我們,他們知道我們是日本人。

對中國的歸屬感,也許就在這時種在他的心頭。

1947年,砂原惠給自己取了一個學名“張榮清”,以僱農的身份在農村土改時領到了37畝優質田

經歷過關東軍及國民黨軍之後,他深刻感受到了八路軍的紀律嚴明。次年,他不顧母親反對,毅然加入東北民主聯軍,成為獨立九團的一名戰士。

隨後,“張榮清”隨部隊先後參加了遼瀋平津兩大戰役,屢立戰功,多次受獎。

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志願軍開赴朝鮮,張榮清隨部隊到了朝鮮戰場做空軍地勤人員

那時部隊有規定,日本不是朝鮮戰場的參戰國,日本人是不能去朝鮮的。但久經沙場的張榮清已完全把自己看作了中國人。填表時,他填了漢族,並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做好了犧牲在朝鮮戰場上的準備。

一直到1953年張榮清的母親病逝,當地外辦通知了他所在部隊。部隊領導才知道,這個英勇的戰士,是個日本人,他的真名是砂原惠。

張榮清很快被叫到團政委面前:

“小張,你是什麼人?”

“我是軍人。”

“我們知道你是軍人,你是什麼軍人?”

“革命軍人!”

“咱們的部隊有沒有紀律?”

“有,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第一條內容是什麼?”

“服從命令聽指揮……”

“小張同志,你辛苦了,我們命令你,回到自己的國家吧。”

在回日本前,張榮清被安排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七航校重新學習日語——和其它很多日本人一起。

在學校裡,他很不適應,絕食一天,航校領導來詢問原因,他憤怒地說道:“鬼子為什麼能吃大米飯?這我根本受不了,我們在朝鮮戰場上吃的都是什麼東西啊!”經過領導們的細心開導,他才解開心結,逐漸接受航校生活。

1955年3月,22歲的砂原惠告別中國。重返日本後,他開始從事中日貿易工作,一直推動著中日兩國間經濟的友好交流。

1997年,不忘初心的他還在天津遠郊的薊縣(平津戰役的總指揮部)建立了天津雅瑪屋食品有限公司,生產日式醬菜製品,將他中日友好最後的結晶安放在這裡。

美國政治學家白魯恂曾說:“中國是一個偽裝成國家的文明”,幾千年來,任憑朝代更迭,中華文明不曾斷代,靠的可能就是一種相容幷蓄的精神力量。

所以我們不會遺忘國仇家恨,也會時刻謹記幫助過自己的朋友。

現在,“張老”的事蹟已被改編為動畫作品《血與心》,預計將在2021年開播

希望這種跨越國籍的情感,能以藝術的方式不斷傳承下去……

18
最新評論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日本人的祖先是誰呢?徐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