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說起太祖高祖太宗高宗等這些詞彙,中國人並不陌生,這些名稱在中國歷史上曾多次出現。要說太宗,最著名的非李世民莫屬。然而對於這些詞彙的含義我們似乎並不是那麼清楚,而且這些歷代王朝的太宗皇帝們還有一個極為有規律的現象,那就是得位不正,這是為什麼呢?在講這些太宗皇帝之前,我們先來聊聊太宗的含義。

李世民

何為“太宗”

太宗是廟號,所謂廟號指的是古代帝王死後在太廟裡立室奉祀時追尊的名號。漢朝對廟號的使用非常嚴格,西漢十二帝只有四位皇帝(太祖劉邦,太宗劉恆,世宗劉徹,中宗劉詢)得到了廟號,南北朝時期廟號的使用已經不在那麼嚴格了。自唐以後,除了某些亡國之君以及短命皇帝外,幾乎所有的皇帝都有廟號。

漢文帝劉恆影視形象

廟號一般是兩個字,前一個字是對皇帝生前功過得失的評價,即蓋棺定論。如創立基業曰“太”,功高者曰“高”,一般參與創立王朝的皇帝死後廟號都帶有“太”字。後一個字是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準來的,開國之君一般都是祖,如劉邦為漢太祖,李淵為唐高祖,趙匡胤為宋太祖;後繼之君一般都稱宗,如李世民為唐太宗,趙炅為宋太宗。所以按照上述的描述,太宗一般都是參與建立王朝的第二代帝王。

趙匡胤

中國歷史上的太宗皇帝

中國歷史上一共有22位太宗皇帝,很多都是亂世之中小王朝的太宗皇帝,如五胡十六國時期成漢的太宗皇帝李雄,西燕太宗慕容衝等。大一統王朝的太宗皇帝有漢太宗劉恆、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趙炅、明太宗朱棣、清太宗皇太極。這五位太宗皇帝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一開始並非上任皇帝特意指定的繼承人,即所謂的“得位不正”

漢太宗劉恆

公元前195年劉邦去世後,其嫡長子劉盈(劉恆的大哥)繼位,是為漢惠帝。然而劉盈在位時期並沒有太大的權利,一切軍政大權幾乎全部由呂后說了算,劉盈在皇位上坐了7年後便英年早逝,呂后又把持朝政八年,在此期間,呂后違背劉邦的遺言,大肆分封諸呂。在呂后彌留之際,大臣周勃、陳平等人聯合劉襄、劉章等劉姓宗室平定諸呂之亂。

劉恆影視形象

平定諸呂之亂後,按理說應該由功勞最大的劉襄繼承皇位,但是在評估了諸王和外戚的勢力後,太尉周勃和丞相陳平決定迎立寬厚仁慈、名聲較好的代王劉恆入京繼位。就這樣在諸呂之亂中無尺寸之功的劉恆就成了漢朝新一任的皇帝。

劉恆在諸呂之亂中雖然沒有尺寸之功,但是他在繼位後施行的一系列政策使當時的社會經濟得到顯著的發展,為後世文景之治及漢武帝劉徹開疆拓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所以相對於自己的大哥劉盈,劉恆的廟號為太宗實至名歸。

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在中國歷史上的名氣太大了,而他的廟號為太宗也是實至名歸。我們知道李淵建立唐朝後,封長子李建成為太子,次子李世民為秦王,李建成留在長安輔助李淵處理朝政,李世民則率兵在外征戰。然而李世民的功勞越來越大,後來李淵封他“天策上將”並給了他開府的權利。到武德九年,李世民的權利大到足以威脅太子的地位,而李二這麼有能力的一個人也不甘屈於人下,所以便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掉太子建城和齊王元吉。不久之後李淵退位為太上皇,李世民成為大唐的第二任皇帝。

李世民影視形象

雖然說李世民透過政變上位,但是在他在位的23年間,對內文治天下,厲行節約,勸課農桑,實現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貞觀之治”。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和吐谷渾,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與北方地區各民族融洽相處,獲得尊號“天可汗”,為唐朝後來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礎。可以說他的文治武功絲毫不亞於歷史上的任何一位帝王。所以在如此優秀的政績面前他的那些不光彩的事也就慢慢的被人們淡忘了。因此李世民當得起太宗這個廟號。

宋太宗趙炅

他叫趙炅,也叫趙匡義,趙光義,這是由古代特有的避諱制度造成的。父死子繼,兄終弟及這是古代正常的繼位制度。按理說趙匡胤去世後應該由他的兒子繼位,況且當時他在世的兩個兒子都已經成年,然而出乎意料的是皇位的繼承人是趙匡義,弟弟繼承了哥哥的皇位。至於趙匡義到底是按照趙匡胤的遺詔繼位還是篡位我們已不知,但事實上他成了宋朝的第二任皇帝,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燭影斧聲”之謎。

趙匡義影視形象

趙匡義繼位之後,滅掉北漢,結束了五代十國割據的局面。也曾想要收復燕雲十六州,可惜大敗而歸。內政方面發展生產,擴大開科取士的規模,為宋朝的穩定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所以兩宋300年的歷史上他得廟號“太宗”也是合情合理。

明太宗朱棣

稱朱棣為明太宗很多人可能覺得陌生甚至覺得不對,因為我們從歷史書上學到的應該稱他為明成祖。其實這麼說法是沒有錯的,因為在明朝嘉靖皇帝以前,朱棣的廟號一直都是太宗。嘉靖皇帝是以旁支入繼大統,他為了給自己的親生父親謀得一個廟號,便把朱棣的“宗”升為“祖”,所以我們課本上學到的便成了明成祖。

朱棣影視形象

朱棣本是燕王,鎮守北平。朱元璋死後傳位於皇孫朱允炆,是為建文帝。朱允炆繼位後聽從大臣齊泰、黃子澄等人的建議削藩。朱棣以尊祖訓、誅“奸臣”齊泰、黃子澄,為國“靖難”為名,發動靖難之役,經過四年的血戰成功奪取皇位。朱棣也成為歷史上藩王造反成功的個例。

然而朱棣確有大略,他在位的22年間,令鄭和下西洋、遷都北京、五徵蒙古、編修《永樂大典》,所做皆為大事。他在位期間使明朝的力量和影響力達到了巔峰,出現了萬國來朝的局面。所以朱棣廟號“太宗”當之無愧。

清太宗皇太極

皇太極在努爾哈赤的眾多兒子中排行第八,四大貝勒中排行第四。有種說法是努爾哈赤在臨死之前指定多爾袞繼位,但是當時多爾袞年幼,在他上邊還有很多年長的哥哥們,眾位戰功赫赫的哥哥們不可能同意多爾袞繼位,商議之後便宣佈擁立皇太極為汗位繼承人。就這樣皇太極在眾位旗主貝勒和王公大臣的擁戴之下繼承汗位,成為大金國的第二位大汗。整個過程並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流血事件,只是多爾袞的生母大妃阿巴亥被迫殉葬。

皇太極影視形象

皇太極繼承汗位後,壯大發展大金,後改金為清,為清朝後來定鼎中原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他的廟號稱為“太宗”也合情合理。然而詭異的是他的父親是“祖”,兒子是“祖”,孫子是“祖”,就他是“宗”。

縱觀這五個大一統王朝的太宗皇帝,他們並非上任皇帝生前指定的繼承人。劉恆是在諸呂之亂後被眾臣擁戴繼位,李世民是發動玄武門之變成為皇帝,趙炅繼位存在可疑,朱棣透過靖難之役成為皇帝,皇太極被眾旗主貝勒推舉為汗。然而他們五位都在在位期間為各自王朝的穩定和繁榮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所以他們的“太宗”之名實至名歸。然而一致的是他們都是“得位不正”,這是什麼原因呢?

在我看來,最主要的一個原因便是王朝建立沒有多久,國家還沒有處於穩定狀態,存在很多變數。而這些太宗皇帝們大多在王朝建立過程中南征北戰,建立了自己的聲望和極強的個人影響力(劉恆是功臣集團和宗室集團平衡的結果,其他四位幾乎都對王朝的建立有一定的功勳),所以只要有野心,一切皆有可能。

28
最新評論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新生兒出生就可享受的國家福利,寶媽抓緊辦理,不要錯過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