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紀錄片《中國》

"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個世界。是聖是魔,未可輕議。"

【明】李贄《史綱評要·後秦記》

公元前210年,始皇帝的隊伍已經在外巡遊了九個月。在距離都城咸陽1650裡的沙丘平臺宮,嬴政斷了平生的最後一口氣。

50歲的他萬萬不會想到,他的震世威名會隨著最後一口氣立即化為烏有。他更加不會想到,第一個踐踏他威名的,竟然是他的貼身宦官兼車隊隊長——那個叫趙高的傢伙。接著是他最寵愛的小兒子胡亥,還有輔佐他橫掃六合、備受信賴的左丞相李斯。

秦始皇死前召長子扶蘇回咸陽的詔書被趙高扣下,趙高、胡亥連同李斯,矯詔將扶蘇賜死。自幼聽話的扶蘇,接到假詔書後果然立刻自殺了。他沒有養成質疑的習慣,讓他去邊陲隨大將軍蒙恬學習的苦心,還是白費了。

時值酷暑七月,秦始皇嬴政的屍體開始腐爛併發出惡臭。但巡遊的隊伍,並未因帝王的離世而停下。左丞相李斯決定秘不發喪,除去他們三個,沒人知道發生了什麼。御駕仍在緩慢地前行,只是莫名的,緊隨御駕的幾輛車上,裝滿了腥臭的鮑魚。鮑魚能掩蓋屍臭嗎?誰能想到,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屍身,竟要與鮑魚為伍。

秦直道平坦寬闊,而大隊伍卻繞遠道,遲遲不進咸陽。直到扶蘇就死的訊息傳來,人馬已在外徘徊了一個多月。胡亥得到確切訊息後,立刻被擁立為新主,遵制稱為秦二世。秦二世號令隊伍日夜兼程返回都城——此時他死去的父親已經面目全非。終於,始皇帝在死後兩個月,入土葬於驪山的陵寢之中。

歷史的車輪終於從秦始皇嬴政的身上碾壓而過。從馭馬狂奔,到成為歷史的棄子,不過37年。37年前,十三歲成了秦王的嬴政,或許能夠預料自己將征服東方六國,以及目之所及的全部土地。但他一定不會想到,征服人心竟然比征服土地,難上千萬倍。而他要為此付出的,是如此巨大的代價。

紀錄片《中國》

一、 父親嬴異人

9歲之前,嬴政還不叫嬴政。做為秦國的皇族後裔,他從未享受過任何特權,甚至,他都未曾見過關中平原那片不算肥沃的秦國土地。

他的父親贏異人,作為秦王太子安國君最不寵愛的兒子,被送到趙國當人質。皇族人質要忍受的是什麼呢?兩國交戰勝利時,人質要到宮殿上獻舞慶祝;失敗時,要接受眾人的口水和辱罵;交戰慘烈,人質還要付出生命的代價。

作為人質的長子,他生在正月,取名為"政"。因母親為趙人,他又生於趙國,因此被喚為"趙政"。

趙政三歲那年,秦趙大戰,秦軍兵臨趙國都城邯鄲城下,幾欲破城而入。趙王憤憤,要殺掉秦國公子嬴異人。還好有商人呂不韋從旁運作,用六百金鉅款,換得兩條人命。兩條人命不包括趙政,自然更不包括他能歌善舞的母親趙姬。異人和呂不韋連夜逃往了秦國。

三歲之前,人質的兒子尚有父親,三歲之後,他成了父親的棄兒。他接替了父親的人質身份,再次成為秦國質子,承受著嬴氏血脈不可逃避的命運。可嬴氏,他們究竟在哪裡呢?

紀錄片《中國》

趙國兵士開始大肆搜捕,史料並無記載,在那六年動盪的生涯之中,趙政和他的母親,如何躲過明槍暗箭。或許,趙國國君忌憚秦國的強悍,不敢真要趙政的性命,但恐怕,除去丟掉性命,趙政和母親遭遇了所能想象的一切痛苦。

羞辱、難堪、無衣蔽身、無糧充飢,趙政像個野孩子一樣,被仇國的水土滋養。但就《史記》中唯一關於始皇帝的外貌描述——"蜂準、長目、鷙鳥膺、豺聲"——來看,他擁有濃眉、大眼、高鼻樑,壯實的胸膛和一副沙啞低沉的煙嗓,秦人的硬朗加上趙女的基因,他還是長成了一副不俗的模樣。

訊息來得突然。趙政九歲那年,秦國大喪。在位五十六年開疆拓土的昭襄王離世,昭襄王之子、趙政的祖父安國君繼位,這一年,趙政成了秦國太子的嫡長子。尊貴的身份結束了他和母親東躲西藏的命運,趙國國君下令禮遇,並且恭恭敬敬送回秦國。

公元前250年,趙政生平第一次踏足故土。他再次見到了曾經棄他和母親於險境的父親——他已從嬴異人變成了嬴子楚,從一個備受冷落的質子,變成了秦國的太子。

趙政的名字完成了歷史的使命。那個九歲的男孩正式被嬴姓家族接納,他是嬴政了。

他的祖父守喪一年,正式即位剛剛三天,暴斃而亡;公元前247年,即位三年的父親病故。三天又三年,輪到嬴政繼承王位的時候,他不過十三歲。

歷史的輪盤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馳行,它毫無顧忌地將嬴政送到駕馭這架馬車的核心位置上。而與之相反,過去十三年的經歷被一筆帶過——那個被父親丟下的男孩究竟經歷了什麼?幾年艱難的時光對他的內心產生了怎樣的影響?而那些往事,將會怎樣深刻影響秦朝的建立、和滅亡?

後人對此一無所知。我們只能從史料的記載中,用倒推的方法揣測一二——

公元前228年,嬴政離開趙國22年後,以征服者的身份,再次踏足都城邯鄲的土地。擄獲趙王后,剩餘四十萬趙國兵眾全部活埋。當年迫害過嬴政母子的人,全部處以極刑,無一人倖免。

在掃蕩東方六國的九年時間裡,嬴政只在滅趙時,親臨了現場,那年他32歲。不知回秦之後的他,是否將一雪前恥的訊息與母親趙姬分享。那一年,是太后趙姬被幽禁的第十年。就在這一年,趙太后去世。

二、母親趙姬

為什麼秦始皇從未立過皇后?

如果嬴政有皇后,是否能使他死後的秦帝國,避免分崩離析的狀態?

如果有一位皇后,秦朝是否不至於二世而亡?

答案几乎是肯定的。而始皇帝不立皇后的最大原因,與趙姬有關。

紀錄片《中國》

趙姬第一次出場,是在富商呂不韋的家宴上。作為呂不韋收納的愛妾,她曼妙窈窕的舞姿,和令人過目不忘的美貌,足以讓每一個男人心動。在這次邯鄲的家宴上,趙姬又俘獲了一位傾慕者。與以往不同的是,這位俘獲者有著多重身份——他既是秦國的公子,又是趙國的人質。

況且,趙姬的主人呂不韋,對此人有著更為毒辣的認識——他想要透過自己的運作,讓此人成為未來秦國的太子、更遠的未來成為秦國的國君——若能實現,這將是他人生最成功的投資。成語"奇貨可居",正出自於此。而此人,正是秦始皇的父親嬴異人。

嬴異人開口索要趙姬,呂不韋無法拒絕。後世有人推測說,這是呂不韋下在異人身邊的一步大棋,真相不置可否。趙姬成了異人的妻子,並且在一年後,生下了他們唯一的兒子。

又三年,異人與呂不韋逃往秦國,趙姬與兒子在邯鄲度過了六年艱難的歲月。按照常理,相依為命的時光足以令母子二人的感情牢不可破,但我們從後來的記錄中,很難尋覓到一個母親對兒子的愛的痕跡。

是風流成性的趙姬不會愛人嗎?並非如此。

在成為太后、大權在握的日子裡,那個叫嫪毐的男寵,與趙姬產生了深刻的聯絡。他們避開嬴政的視線,搬到雍城,並在那裡生下了兩個兒子。據傳,趙姬與嫪毐商定,嬴政死後,將由他們孩子中的一個,去繼承秦國的王位。

那時候,秦國的權力握在太后趙姬與相邦呂不韋的手上。

即位九年後,二十二歲的嬴政才舉行加冠禮,成為秦國實際上的主人。那一年,是公元前238年。而嬴政掌權後面對的第一次叛亂,正始於他的母親。

那一年,被封為長信侯的嫪毐,已擁有上千門客。他的權力範圍,甚至超過了呂不韋。成人後的嬴政讓嫪毐感到害怕,面對即將被收回的權力,他心有不甘。他與趙姬商定,沒錯,嬴政的死期到了。

嫪毐盜取了秦王玉璽,加上太后璽,他足以調動官兵士卒。當他帶兵圍攻秦王寢殿蘄年宮時,等待他的是事先埋伏好的秦軍主力。嫪毐落荒而逃,嬴政下令——捕獲嫪毐者,賞百萬;殺嫪毐者,賞五十萬。重金賞賜,嫪毐逃無可逃。

車裂、夷三族,秦王一聲令下,凡涉事者,無人逃脫。

嬴政將嫪毐的兩子,他同母異父的兄弟裝在麻袋中,重摔而死。

但他留了母親一條命——趙姬被圈禁於雍城,有為之求情者,死。

怎會有一個母親想要謀害自己的兒子?嬴政恨趙姬,恨不能殺了她——嬴政恨天下的女人。在他看來,她們淫蕩、混亂、極度愚蠢。所有的女性都成了趙姬的形象,而趙姬,他的生身之母,徹底摧毀了嬴政對妻子的全部幻想。而那時,他只有22歲。

八年後,兼滅六國的戰爭正式打響。九年、六國,完美的戰爭機器一旦開啟,便似探囊取物一般容易。每滅一國,便收歸一國的美人,當滅掉最後一個齊國時,嬴政的後宮已逾萬人。可是——後宮佳麗上萬,他心中空無一人。

某個隱秘的角落裡,不到10歲的趙政,在抱膝嗚咽。

他為是嬴氏的棄兒,哭泣。他為不愛自己的母親,哭泣。

三、歷史的棋子

按照約定俗成的印象,我們很難想象,嬴政是一個會親自登門,向臣子認錯的帝王;他會在眾臣廷議的時刻,坦陳自己的過失;他會在六國舊貴族當庭的譏諷聲中,隱忍不發……他在忍耐。即便是在合併六國之後,他仍舊選擇忍受對一個帝王來說,莫大的侮辱。

他不殺功臣,在後世的開國帝王之中,這尤其罕見。

當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時,他已經完成了歷史需要他完成的任務。

紀錄片《中國》

當39歲的始皇帝不斷面對刺客的暗殺,他對於周圍所有人的信任,幾乎消耗殆盡。

在人生的倒數第四年,秦始皇動用三十萬人力,修築抵禦匈奴的萬里長城。一時民怨鼎沸,土地荒蕪;

人生倒數第三年,秦始皇在六國舊貴族的步步緊逼之下,一怒而起,下令焚盡天下書;

人生的倒數第二年,背後議論秦始皇狂妄暴虐的術士,企圖利用他追求長生的弱點,騙財而逃。卻不想,被始皇帝逮個正著。他立即下令,坑殺術士,一個也別想活。

一個焚書,一個坑術士,被後世的讀書人一再簡化稱其為"焚書坑儒";還不止,讀書人還將起源於《左傳》的某個失去丈夫的女性故事,加以修飾,再透過四、五代的補充,最終塑造成"孟姜女"的形象。他們以此事為依據,世代痛罵秦始皇的殘暴酷烈。

紀錄片《中國》

歷史從未鍾情過任何一個人。所有帝王,只能在某段時間內,掌握著虛無的主動權。

面對嬴政——這位疑慮重重的獨裁者,飛奔向前的歷史漸漸失去了耐心。如同當年,被那隻無形的手引到駕駛位上一樣,嬴政被同樣的一隻手,推下歷史的馬車。

他被無情地留在了公元前210年。

文中圖片均源自紀錄片《中國》第四集《大一統國家的誕生》

歷史人物,經典影視,盡在“平分往事”。

19
最新評論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淺談髮型及古代陶俑和浮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