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史綱》第三單元學習 - 帝國時代
今日主題:基督教是如何在羅馬發展壯大的
丨知識要點:
1、基督教發展史
基督教誕生於羅馬帝國,耶穌生活的時代,正好是屋大維在位的時候,起初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一直被認為是“邪教”。
圖片來源於網路
羅馬帝國原來崇尚的是多神教,其缺陷在於,一是萬神殿裡的眾神仍然會爭奪座次,信徒都想讓自己信的神一統天下,狂熱的人群一多,就成了國家的威脅。
另一方面,無論容納了多少神,始終擺脫不了當中的戰爭和暴力傾向。這是因為,萬神殿的神都是靠擴張、征戰請進來的,羅馬人的這種進取心,說起來真的很人性,愛憎都很強烈,而且交織在一起。一開始,羅馬人的起點是愛國,保家衛國,要打敗敵人。對敵人的恨如果沒有了,對祖國的愛怎麼證明呢?在這種邏輯當中,血腥殺戮、殘酷懲戒都會變得理所當然。
基督教倡導無條件的愛,正好把這個愛國主義的陷阱的套給解開了。
狄奧多西一世(約346年-395年)是羅馬帝國狄奧多西王朝第一位皇帝,也是最後一位統治統一的羅馬帝國的皇帝
到了公元380年,皇帝狄奧多西一世正式宣佈基督教是羅馬的國教,是帝國唯一的合法宗教。
2、教會與羅馬帝國的關係
第一、在頂層,基督教會跟羅馬學會了用開會的方式解決大難題;
第二、在中層,基督教會跟羅馬學會了羅馬法、司法裁判和行政管理;
羅馬帝國下的底層基督教傳播
第三、在最底層,羅馬帝國直接把基層管理甩給了教會。一個村子裡,公共生活,去教堂做禮拜;私人生活,有洗禮、婚禮、葬禮,這些全部落入了教會的口袋。
3、教會與羅馬帝國的不同點
第一、硬殼不一樣,基督教會能不能有自己帝國的基石,軍隊。
第二、精神結構不一樣,一神教統一了民眾。皇帝是世俗的皇帝,基督教建立起了精神的上帝。皇帝一下子從最高的權力統治者,變成了上帝的代理人。
丨學習心得
這一節主要講基督教是從羅馬帝國內部孵化出來的,它的世俗權力結構與精神結構都與羅馬帝國不一樣。在頂層設計上,基督教彌補了萬神殿的缺陷,有更為緊實的一神信仰。對底層是無條件的愛,展示出更強的包容性,這使得基督教能夠以更穩定的狀態從底層生長,逐漸滲透、吸收、變換、移植,慢慢地取代了多神教的地位,西方也就此進入了基督教的節奏。
透過這一節的學習,我們不能簡單的認為基督教就是羅馬帝國的掘墓人,羅馬帝國和基督教是互相需要的,羅馬帝國需要一神教來統一人們的思想或者說是信仰,而基督教要想求得發展,也必須獲得最高統治者的認可,基督教不但沒有摧毀羅馬帝國,還在一定程度上給帝國續了命。如果沒有基督教,羅馬帝國或許更早就崩潰了。
西羅馬帝國在滅亡後,基督教會很好的支撐起西歐的社會秩序,其源頭就在於基督教對於羅馬制度的傳承,並投入實踐治理,使西方文明從羅馬到中世紀一直能延續下去。
可以對比看英國的歷史學家吉本寫的《羅馬帝國衰亡史》這本書,書裡說,羅馬帝國滅亡,基督教要負很大的責任,甚至要負主要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