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
伊尹是奴隸出身的聖人宰相,輔佐商湯打天下的功臣,為輔佐商湯滅夏建商立下了汗馬功勞;霍光是漢代驃騎將軍霍去病的弟弟,因老持沉重深受漢武帝喜愛,也是漢武帝晚年的託孤之臣。
伊尹、霍光,一個在商代,一個在漢代,相隔1500年,究竟是如何“合體”成“伊霍”的呢?“伊霍之事”又是什麼東東?
伊尹是誰?![](http://timg.juduo.cc/2020/12/ba7d0aae-c819-4d70-921a-2dfc8aacf031.jpg)
伊尹
伊尹,不僅輔佐成湯建立商朝,還輔佐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四任帝王,名副其實的五朝元老。
伊尹,因其母親在伊水居住,以伊為氏;尹是職位,主要負責政府內部管理,相當於相。
伊尹早就聽說成湯的賢明,想輔佐成湯成就偉業。於是就作了莘氏陪嫁奴隸,帶著烹調的鼎(古代烹煮的器物,相當於鍋)和切肉的砧板,把做好的菜獻給成湯並乘機建言。
伊尹原名阿衡,為了見成湯也是拼了:
除了把自己扮成陪嫁奴隸入商不說,還自帶做飯用的傢伙事,給成湯做美味佳餚,乘機推銷自己的治國方略。商湯看他有經天緯地之才,破格把他任命為右相。
《史記》記載: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奸湯而無由,乃為有莘氏媵臣,負鼎俎,以滋味說湯,致於王道……湯舉任以國政。
治大國若烹小鮮的真正踐行者伊尹系夏朝莘國人,當時周圍有勢力強大的商部族,商湯與莘氏通婚後,伊尹作為莘氏的陪嫁奴隸做了湯的廚師。
有個成語叫“伊尹負鼎”,講述的就是伊尹揹著鼎俎,以陪嫁奴隸的身份接近商湯,並用烹調的滋味比喻為政的方法,以此來勸說商湯實行王道。當然,伊尹的廚藝自是了得,成了廚師界的祖師爺。
![](http://timg.juduo.cc/2020/12/80d2ee44-258e-430a-a538-0758506e0c37.jpg)
鼎
一次,伊尹借做飯菜論治國之道:“做菜既不能太鹹,也不能太淡,要調味適中;治國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鬆弛懈怠,要恰到好處,才能把國治理好。”
商湯認為,伊尹是個有經緯之才的賢人,不久便加以重用,拜為“右相”。伊尹輔佐商湯大力發展農耕,鑄造兵器,訓練軍隊,國力愈加強大昌盛。
![](http://timg.juduo.cc/2020/12/d2b5e77fc5a14b6fb573fc3fab4fab5e.jpg)
伊尹
伊尹的政治主張是“居上克明,為下克忠”,強調“為官為賢才,左右為其人”。這為商王朝600年奠定了堅定的政治基礎,伊尹也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賢相!被尊稱為元聖人。
輔佐商湯、外丙、中壬、太甲、沃丁的五朝元老商湯死後,伊尹又先後輔佐外丙、中壬、太甲、沃丁治理天下,使得“諸侯歸殷,百姓以寧”。
但商朝的第四位君主太甲比較任性,不修德政,昏暗暴虐,破壞了商湯法制。
於是,伊尹將太甲放逐桐宮,為其爺爺守墓。
這裡需囉嗦兩句,外丙、仲壬、太甲這三個人,前兩個不是父子關係,而是兄弟關係;太甲是成湯長子太丁的兒子。
由於成湯長子太丁早逝,只好由太丁弟弟外丙接班;可是外丙也短命,繼位三年後駕崩了,只好又讓外丙的弟弟中壬繼位;不知怎的,中壬也是短命,在位四年後也駕崩。
這時候攝政的伊尹,立太丁的兒子太甲繼位。
《史記》記載:帝中壬即位四年,崩,伊尹乃立太丁之子太甲。太甲,成湯嫡長孫也,是為帝太甲。
太甲是成湯的嫡長孫。桐宮緊鄰商湯墓地,太甲面對祖父之墓,看到爺爺的墳墓十分簡陋,又瞭解了爺爺艱苦創業的事蹟,深刻緬懷祖父的豐功偉績,對照自己的劣行,覺得慚愧不已,終於意識到自己錯誤的根源,迷途中幡然醒悟。
太甲先昏後明,知錯能改,伊尹非常高興,親自到桐宮迎接回亳(今河南商丘),恢復太甲王位。
太甲二次即位後,遵守祖制,勤奮愛民,天下大治,在位23年,商朝穩步前行,使得諸侯歸服,百姓安寧。
太甲死後,廟號為太宗,諡號為文王,與湯武王並稱為“商朝文武王”。
霍光又是誰?![](http://timg.juduo.cc/2020/12/c94191fa9b03434395bb8799d66b62dc.jpg)
霍光輔政
霍光為人謹慎,每次出入宮殿、上下殿門時,所停所進都有固定位置。《漢書》原話是:“每次出入殿門,止進有常處。”難怪漢武帝那麼喜歡他。
霍光侍奉武帝20年,從未出錯;漢武帝去世後,與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一起成為託孤之臣輔佐漢昭帝。
漢昭帝、漢宣帝時代,霍光又掌握軍政大權20年。霍光雖大權在握,也沒有像曹操、王莽那樣權臣弄權,為漢朝江山永固,推動了“昭宣中興”立下了汗馬功勞。
尹伊、霍光又是怎樣合體的呢?漢武帝駕鶴西遊後,漢惠帝繼位,霍光輔政。但漢惠帝只當了13年皇帝就與世長辭了,更為遺憾的是,21歲的他沒留下任何子嗣可以繼承大統。
霍光以皇太后的名義,迎立漢武帝孫、昌邑王劉賀為帝,可是,劉賀本性荒淫無道,根本不是當皇帝的料。
這時,霍光陷入無限的哀愁,他找他的老部下、現任大司農(九卿之一,主管農業和財政)田延年商量。
田延年說:“伊尹為殷朝宰相時,曾將太甲廢掉以安定國家,後來都稱伊尹為忠誠,今天將軍能效法伊尹,那您就是大漢的伊尹了!”
延年曰:“伊尹相殷,廢太甲以安宗廟,後世稱其忠。將軍若能行此,亦漢之伊尹也。”——《漢書》
在廢掉劉賀後,國不能一日無君。經過民主商議,奏請太后後,霍光立漢武帝曾孫、漢武帝原太子劉據之孫劉詢為帝,霍光獻上皇帝的璽印和綬帶,帶他參觀了高祖的祖廟,這就是漢宣帝。
結語託孤大臣著實不好當,從周公輔導成王開始,各種反對的聲音就不絕於耳,也曾發生過“三監之亂”;諸葛亮輔佐幼主劉禪,也曾有人給劉禪掏耳朵。箇中甘苦,自己體味;是忠是奸,全憑後人說。
不管是伊尹流放太甲,還是霍光廢劉賀、迎劉詢,都得把命綁在自己的褲腰帶上拼一把。在尹伊、霍光的字典裡,不僅僅是使國家“平安無事”就好,而是要為江山永固負責。
由於霍光效仿了商朝的伊尹,行廢立天子之事,從此,二人合體被稱為“伊霍”。
當然,凡後人有權臣行廢立天子,都美其名曰行“伊霍之事”。
由於霍光忠心為漢室擇明主,被譽為“伊尹”在世!也成了麒麟閣11功臣(西漢中興之主漢宣帝懸掛輔佐有功之臣)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