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肖肖
定稿:蘇子後
很多家長總是等到孩子上小學後才真正的培養和教育他們,可大腦的發育從人出生開始就飛速進行了。
還有的家長覺得小孩三四歲前是沒有記憶的,可能什麼都學不了,殊不知,他們的記憶以另一種方式存在於身體中。
培養孩子記憶力,最好趕在六歲前首先,向各位科普一下孩子六歲前記憶力是如何發展的:
0~2歲,以非陳述性記憶為主
0~2歲的寶寶,大腦的重量達到了成人的80%左右,與記憶有關的神經元網路,在這時發展到最複雜的階段。
![](http://timg.juduo.cc/2020/12/c19af014564d4184b559b853f8f0e385.jpg)
本文配圖均源於網路,圖文無關
但由於寶寶們還不太會講話,雖然腦海裡在飛速的思考和學習,但無法用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因此他們的陳述性記憶,也就是將記住的東西講出來的能力還比較差。
所以,這時的寶寶以非陳述性記憶為主。雖然表達不出來,但所處環境對他們的身體和心理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2~4歲,以陳述性記憶為主
很多寶寶在這個階段迎來了他們的“嬰兒失憶症”,因為兩歲之後神經元網路之間的聯絡開始減少,可能有一些記憶被丟失,或者海馬體、杏仁體的發展,讓他們之前的記憶被藏到腦海的最深處。
![](http://timg.juduo.cc/2020/12/163194b1c5ab4bbbb79ab2496b9aeef7.jpg)
而這個年紀的寶寶也有了基本的語言表達能力,可以講述自己記憶的東西,因此他們這時的記憶特點是以陳述性記憶為主。
5~6歲,記憶的發展基本完善
5~6歲的孩子大腦及記憶的發展基本完善,可以較短時間地記住內容並準確陳述出來,而且講述的細節也與成年人描述的差不多。
![](http://timg.juduo.cc/2020/12/edce03597b0844898d25af19d71ad1fc.jpg)
因此在寶寶0~6歲時,對他們進行記憶訓練很重要,讓寶寶闖以下三關,以後的成績差不了。
1、專注關
人的大腦裡有一個工作記憶,它是指一個人在某時間段裡,只能專心的記憶某部分內容。
比如現在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想上網查詢某個內容,結果被瀏覽器裡推送的訊息吸引,等看完之後就忘記自己想搜尋的內容了。
這並非說明一個人健忘了,而是大腦同一時間點能存載的記憶較少,當被新的內容吸引時,其他內容就可能被遺忘。
因此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是很重要的,否則他們很難集中精力記憶知識,就導致記憶的時間延長,記憶力也可能下降。
平時讓孩子將自己需要完成的事項一一列出,或者不要隨意打擾,正在專心做自己事情的他們,能有效提升孩子的專注力。
![](http://timg.juduo.cc/2020/12/3d0cdb3cdf634bb98ae16eecf7a00c24.jpg)
2、知識關
一個人擁有的知識越豐富,他們記憶某個內容時,可能更快速,因為他們所具備的背景知識,可能幫助加強對某個內容的理解能力,記憶也更加深刻。
3、細節關
想要記住某件事物或內容,還需要孩子有很強的觀察能力,以免他們在記憶的過程中總是忽略重要資訊,導致過程變得困難,記憶力也很難提升。
平時多與孩子聊聊當天的經歷,對細節部分加以詢問,能夠讓他們以後有意識地記住更多東西。
雖然孩子的記憶能力對他們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但有一些孩子可能因為自己有強大的記憶力而洋洋得意,疏於學習。每次考試前,將題目和做法記下來,就能取得好成績。
這樣的孩子可能在小學階段成績較好,但考試內容一旦對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求更高,成績就可能下降。
以下三個方法可以降低孩子“傷仲永”的情況。
1、不要將孩子捧得太高
很多家長都驚訝過自己孩子小小年紀就擁有很強的記憶力,可以獨立看完書,背出唐詩宋詞,於是對孩子盲目地獎勵和誇獎。
如果他們因此因此產生了很大的優越感,變得自負,以後可能因為疏於學習而變得普通。
2、關注孩子的興趣和特長
很少有人對所有知識點感興趣,如果他們到學齡階段發現自己對上課的內容沒有任何興趣,無心學習,可能小時候超強的記憶力會慢慢喪失。
觀察他們在某些方面的記憶力和學習能力較強,鼓勵孩子發展自己的興趣和特長,能幫助他們保持學習的動力和興趣,這樣他們的記憶和理解能力就很難下降了。
3、關注他們的思考能力
有的孩子小時候記憶力強,可能僅僅是機械記憶力強,比如能背誦書中的內容,但如果問他們具體含義卻答不上來。
比機械記憶內容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思考每句話的含義,並且延伸出自己的理解、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