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上一篇講到:

大清解體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大清王朝不太容易被改造成一個國際體系中的正常成員。

因此要推翻大清,建立起一個“現代化”國家。

那麼如果沒有西方勢力,大清就不會滅亡了嗎?

分久必合

我們假設,即便沒有西方勢力,大清內部也會出現問題,因為中國歷史上就是講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

王朝最終一定是會崩潰的,我們不能把責任全部推到西方列強身上,說大清就是毀於西方勢力手裡。即便沒有西方列強,大清也一樣會解體。

從白蓮教起義你就能看出,大清也逃不過合久必分這個定律的,早晚會進入分裂。

當然這個分裂最終的結果無法預測,有可能會出現劉邦、朱元璋,也有可能像蒙元、滿清這樣的少數民族建立新的政權。

也有可能出現三國或者五代十國這種中間期,而西方勢力進入中國,反而是延緩了大清的解體。

對於清廷來講,西方勢力的進入雖然讓他在區域性上受到了一些損失,但這些地區對大清本來就不是那麼重要,而且大清還從國際體系中獲得了很多的好處,避免了崇禎的命運。

清廷為什麼能鎮壓太平天國,剿滅捻軍,收復新疆,就是因為有國際上的支援。

如果沒有國際上的支援,就只能像崇禎那樣增稅,增稅就像明末三餉加速社會崩潰,擴大了原本想鎮壓的叛亂,反而加速自己上煤山。

左宗棠收復新疆就是用的洋人的軍火,找英國人借的錢。清軍能夠打敗太平軍,也是因為庚申之變之後,英法與清廷建立了正常的外交關係。

英法認為為了維護條約,清廷肯定要比太平軍和適合交涉,如果英法稍微支援一下太平軍,那麼失去了江南的主要稅收,清廷是肯定支援不住的。

所以大清想維持自己在遠東的“天下秩序”,就必須順應歐洲國際體系,清廷透過外交延長了自己的壽命。

這種政策後來被北洋政府和國民黨繼承了,但是代價就是上下階層出現了斷裂。

就像我們上一篇說的巴西和墨西哥的那種狀態,這樣一來就破壞了原來中華傳統儒家的統治能力。

自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中華王朝對基層的統治方式就是儒家。

皇帝把儒家的道理以通俗的方式比如《弟子規》,《二十四孝》,還有《聖諭廣訓》之類的,普及到士紳和百姓之中。

按照儒家觀點來看,儒家是有教無類的,是一種普世主義價值觀,不看你是哪族人。

如果遵循了儒家思想的話,無論你是原先是滿人或是蒙古人,像烏齊格里·倭仁和梁漱溟,再往前李世民也有鮮卑血統。

那麼儒家是什麼?

儒家的核心是等級制,比丞相要聽皇帝的,尚書要聽丞相的,御史要聽尚書的。

然後在儒家的框架下,選擇法家的國家動員或者道家的無為而治,一般是戰時用法家,和平時期用道家。

而在西方勢力進入大清後,首先是儒家等級制的框架被動搖了。

但是儒家底蘊還在,這就造成了儒家體系下宗族勢力的復興。

宗族勢力復興導致了地方分化,於是形成了類似於五代十國的發展局面。

如果這種局面繼續發展下去,在沒有外力干涉或者革命扭轉的話,想要形成大一統中國應該是非常困難的事。

各個區域之間,東北、內蒙、浙江、廣東可能會構成特殊的區域,然後中原和北京比較緊,滿蒙回藏就不用說了。

這些地區的文化差異特殊性越來越大,那麼就會推動1923年被稱為“曹錕憲法”的《中華民國憲法》,規定了國權和省權的劃分,如果1923年這部憲法沒有被北伐戰爭打斷,歷次憲法修正肯定會更有利於地方勢力。

按照這個情況發展下去,中國很可能會形成英國-印度,或者維也納會議後德意志聯邦那種非常鬆散的半聯邦半邦聯的格局。

這種狀態下基本上沒有大規模動員和組織能力,因此也不會發生大規模戰爭。

如果日俄或者其他外國勢力想要謀取某個地區域的利益也不會非常困難,根本也不用發動像侵華戰爭那種大規模的入侵。

在這種鬆散的狀態下,沿海地區可能會發展成和泰國、馬來西亞差不多,而陝西河南可能和清中期差不多。

這條道路之所以沒有發展成,就是因為一條我們比較熟悉的路徑。

像是湯壽潛、梁啟超等士大夫,這些人雖然對新中國的設想上有很多不同的細節,但是他們都希望把中國組成一個大一統的集權國家。

這個國家是“集權式自由”,既是集權,也是自由的,因此中國應該是一個共和國,為了避免分裂力量的發展,內部實行中央集權,而不是德國那種鬆散的聯邦制或者像美國那種地方權力很強的體制。

這就是當時中國普遍主張的理論,袁世凱、吳佩孚和蔣介石都在向這條路徑嘗試。

這些人的希望雖然沒有完全完成,但還是對中國起了很大的影響,沒有讓中國淪為一個“角色國家”,或者分崩離析成一系列小國或者鬆散的聯邦。

如果沒有這些精英的努力的話,那麼中國完全可能朝著這個方向發展。

最後一條就是國共兩黨的黨國道路了,這個我們也很熟悉了。

國共兩黨的道路有許多重要的區別,但有一點是雙方認同的,就是那種中國知識分子提出來的集權式自由的“新中國”。

國共兩黨對這個要求是理所當然的,其他的路徑肯定是不考慮的。

目前中國在帝國主義的欺凌和壓迫下,內部又四分五裂,所以我們必須有一個堅強的核心,就是列寧主義的黨國核心。

只有黨國核心才能實現我們的目的,你說民主也好,自由也好。這些都必須有黨國核心為前提,你設想的民主自由的新中國才能建立起來。

在這一點上,兩黨的共識是一致的。

區別在於這個黨國核心該如何主持,是全方位的蘇聯計劃經濟體系,還是更偏向德國的那種戰時統制經濟政策體制。

慶祝抗戰勝利

最後一條路徑,也是我們如今看到的成功的一條路徑,但前四條路徑的影響依然存在。

比如一帶一路戰略,臺灣南海問題,中美貿易戰等等,這些問題草蛇灰線、蛛絲馬跡其實早就存在於早期民國了。

這就是民國曆史的真正重要性所在。

當然,民國還有很多有趣的歷史細節可以考證,但路徑才是真正事關命運的。

下次再說。

18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凱特帶王室後裔紅毯!喬治優雅路易呆萌,夏洛特氣場強大最像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