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太平洋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法西斯軸心國——日本與反法西斯盟軍之間的一場大戰,日本野心勃勃的偷襲了珍珠港,重創了美軍太平洋艦隊,從而挑起了戰爭,妄圖迫使美國推出二戰,以達成自己控制亞洲的野心。

一、 戰前的美日關係

1937年,陷入戰爭狂熱的日本不斷擴大侵略戰爭,在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後,覺得自己天下無敵的日本,在1939年試圖將魔爪伸向蘇聯和蒙古,顯然日本精銳的關東軍在哈拉哈河戰役中碰了壁。但在日本方面看來,自身的實力和技術與蘇聯平分秋色,哈拉爾河之戰充其量算平局,世界已經鮮少有人可以阻擋日軍了。於乾脆在1940年決定將魔爪伸向了中南半島,計劃先佔領越南,然後侵略佔領了馬來西亞和新加坡。

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聯合艦隊在爪哇海戰中摧毀了美國,英國,荷蘭和澳大利亞聯合艦隊,從而徹底切斷了馬六甲海峽,望加錫海峽,韋塔海峽。日軍在控制了這條水道之後,就等於截斷了歐洲盟軍與太平洋之間的主要聯絡通道,甚至可以威脅到試圖透過南印度洋進入澳大利亞,或者繞行進入東南太平洋的盟軍。這樣一來日本透過戰爭已經獲取了部分長久以來垂涎的石油和橡膠資源,還截斷了盟軍之間的聯絡。日本在戰爭初期能夠取得如此大的勝利,可以說全仰仗於日本偷襲珍珠港,重創了美國太平洋艦隊,有關日本偷襲珍珠港,我們還得先說說1941年。

1941年的時候,日軍從法國駐越南殖民軍手中接管了越南,並與維繫法國達成了合作協議。這就威脅到了美國和英國的殖民地安全,因此美國對日本展開了全面禁運。但日本渴望奪取英美控制的殖民地,填充自己的戰爭資源。因此雙方的談判一直在緊張環境下展開,說白了不過是在為了各自的戰略目的拖延時間,戰爭終將無法避免。美國擁有龐大的體量,發達的重工業,擁有龐大的艦隊。而日本則受制於工業能力和自然資源,無法與美國持久對抗。基於這個判斷,日本海軍又拿出了傳家寶⑤"對美七成論"並決定先下手為強偷襲珍珠港,殲滅美國太平洋艦隊,打破美日之間的戰略態勢,迫使美國海軍全面縮回西海岸。

在日本看來,如果能夠順利摧毀美軍太平洋艦隊,美國就不得不從歐洲抽調軍艦,來填補其在太平洋上的缺口。想要等新主力艦下水怎麼也得等到43年,這樣一來還能降低德國盟友的壓力。即使不能一口氣消滅太平洋艦隊,日本也可以削減美國太平洋艦隊的軍艦數量,從而在外環防禦圈和內環防禦圈中實施漸減作戰,不斷給美國海軍放血,一樣可以扭轉局勢,迫使美國和談。簡直就是兩全其美的計劃,未來還能把太平洋變成日本的內海。當然這些妄想能夠實現的前提是,美國人完美配合日本設計的劇本來才行。

在確立了對美國太平洋艦隊實施偷襲的策略以後,日本立刻追加了海軍預算,並組建大型遠洋編隊,同時開始研究偷襲珍珠港的作戰計劃。根據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的計劃,日本聯合艦隊的第一輪空襲將以美國太平洋艦隊主力艦,即以航空母艦,戰列艦和重型巡洋艦作為主要目標。同時摧毀夏威夷島上機場中的戰鬥機,防止美軍戰機起飛迎戰,奪取制空權。第二輪攻擊將對尚未沉沒的美軍軍艦補刀,並再清理一遍機場上漏網的美軍戰機。第三輪攻擊將以夏威夷島上的美軍重要戰略設施,比如美軍太平洋艦隊的儲油罐,港口船務,雷達站,司令部,岸防永備工事作為目標,徹底把美軍在太平洋東部最大的軍事基地也是後勤基地摧毀。

二、偷襲珍珠港

日軍為了偷襲珍珠港可以說是煞費苦心,由於情報顯示珍珠港的水深較淺,不支援日軍戰機高空高速投放魚雷,因為這樣投雷很容易使魚雷的末端速度劇增並觸底。日本進行了多次模擬投雷收集了大量資料,最終在魚雷上安裝了一個大號木鰭解決部分問題。日本還在模擬演習中發現,如果投彈飛機飛行高度低於30米,航速低於280公里,絕大部分經過魔改的魚雷都可以迅速上浮,並在水深1.3米左右的深度迅速奔向靶子。

但是這樣一來對飛行員的要求就提高了很多,超低空低航速很考驗飛行員的反應速度和技巧,為此日軍精心挑選了反應最快,膽子最大,技巧最精湛,打起來最瘋狂的飛行員組成攻擊編隊。這些人將駕駛408架戰機投入戰鬥,其中360架戰機將在前兩個攻擊波次中直接參加對美軍軍艦的襲擊,其他48架戰機負責奪取制空權。

日本海軍潛艇部隊也傾巢而出輔助此次作戰,由第六艦隊司令清水光美海軍中將擔任總指揮,日本海軍第一潛艇編隊將在佐藤勉少將的指揮下,對瓦胡島東北海域展開搜尋反潛行動,主要目標是消滅可能威脅到聯合艦隊的美軍潛艇和水面艦艇,避免它們發現聯合艦隊。第二潛艇編隊將在山崎重暉海軍少將的指揮下,沿著+考艾島展開行動,搜尋並伏擊美軍潛艇和水面艦艇。第三潛艇編隊則在三輪茂義海軍少將的指揮下,於瓦胡島南部海域展開行動。第四支潛艇編隊則是特別攻擊隊,其任務是使用袖珍潛艇配合海航對珍珠港內的美軍艦艇展開襲擊,該編隊由佐佐木半九海軍大佐指揮。

1941年12月7日,夏威夷時間早上7時55分,日本聯合艦隊開始執行偷襲任務,負責實施空襲的日軍艦艇包括赤城號航母,加賀號航母,蒼龍號航母,飛龍號航母,瑞鶴號航母。比睿戰列艦,霧島號戰列艦,築摩號重巡洋艦和利根號重巡洋艦負責為航母和空襲部隊提供掩護,必要時與美軍戰艦交戰。其餘輕巡洋艦和驅逐艦,共計9艘擔任警戒任務,為行動保駕護航。同一時間日本聯合艦隊佯攻部偷襲了中途島,故意分散美軍注意力。

日軍第一攻擊波次由89架艦載機組成,當第一波次攻擊接近瓦胡島時,美軍的SCR-270雷達站發現了日軍戰機。雷達操作員立刻上上司彙報了發現,但負責雷達情報工作的柯米特·泰勒中尉誤將日軍飛機認成了己方飛機,因而錯過了預警時間。這裡其實有一個疏忽,美軍確實在當天有計劃讓一支訓練中的B-17編隊穿越瓦胡島,而雷達操作員因為是新兵,所以沒有將雷達中發現的編隊規模告訴泰勒中尉,加上泰勒中尉理所當然的判斷,自然就陰錯陽差的放過了日軍飛機。

當日軍第一波次戰機飛抵瓦胡島時,他們首先襲擊了巡邏的美軍飛機和民用競技飛機,美軍還在判明這份斷斷續續且雜亂的通訊警告到底是什麼意思時,空襲開始了!日軍第一波次雖然沒有發現原定目標的美軍航母,但飛行員們看到了作為第二攻擊目標的戰列艦和重巡洋艦,於是立刻展開了攻擊。美軍遭受突如其來的襲擊也立刻亂作一團,大部分戰列艦至少捱了3枚炸彈和魚雷,亞利桑那號戰列艦被擊穿甲板,繼而引發彈藥庫爆炸,傷亡尤為慘烈。而日軍則按部就班的發動空襲,美軍停泊在機場上的50架戰鬥機和70架轟炸機也在第一輪空襲中報銷。

在確認偷襲得手後,淵田美津雄發出了"虎!虎!虎!"的電文,通知指揮艦隊的南雲中一偷襲得手。淵田的戰機編隊與上午8時45分返回,緊跟著第二輪功機編隊投入了作戰。美軍內華達號戰列艦在第二輪攻擊中試圖駛出港口,但日軍飛行員發現了它的意圖,隨即展開了猛烈攻擊,只要將其擊沉在港口出口,就能夠把美軍太平洋艦隊堵塞在港口中,讓它們成為甕中之鱉。所幸最終有兩艘勇敢的美軍拖船冒險將內華達號戰列艦拖走,讓日本飛行員們的計劃破產了。

就在日軍第二攻擊波次猛烈空襲珍珠港的時候,原計劃抵達的美軍B-17飛行編隊也飛臨珍珠港,但由於是訓練任務,因此這些轟炸機並沒有攜帶武器,結果遭到了日軍飛機的群毆,紛紛被擊落。大約上午9時左右,指揮航母外出訓練的哈爾西將軍接到了電報得知珍珠港遭到襲擊,於是立刻派出了偵察機和轟炸機編隊,朝著日軍艦隊所在方向奔襲而去。它打算趁著日軍艦載機全部在珍珠港,第一波次正在修整的空檔中,突襲日軍艦隊,來個對子戰術懟掉日軍戰艦。

而此時南雲中一在確信擊沉四艘美軍戰列艦,摧毀了幾個美軍燃料槽以後(珍珠港美軍油罐採用了下沉式設計,且使用了鋼筋混凝土夾鋼保護外殼,不使用2噸級別的炸彈根本無法擊穿,事實上是美軍為了保護油罐釋放的煙霧使得淵田美津雄產生了誤判。),決定立刻返航。他覺得偷襲幾經達到了預期效果,繼續留在珍珠港附近也沒有什麼意義,剩餘油料和彈藥不足支撐發動第三輪攻擊,如果此時消失的美軍航母突然衝出來釋放大量艦載機來襲,那麼對聯合艦隊而言是非常危險的。因此既然已經擊沉重創大量美軍艦艇,那麼不如現在立刻返航。

遭到偷襲的美軍損失異常慘重,總共有大約2403人死亡,1178人負傷,包括亞利桑那號戰列艦,加利福尼亞號戰列艦,俄克拉荷馬號戰列艦,西弗吉尼亞號戰列艦,共有19艘艦艇受到重創或被擊沉。而日軍方面僅僅損失了29架戰機和4艘袖珍潛艇和一艘伊級潛艇。

結語

偷襲珍珠港確實一度削弱了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力量,併為日軍在1941年到1942年的行動創造了有利條件,從而先後攻陷了中南半島,菲律賓,並且一路打到了巴布亞紐幾內亞,威脅到了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但陷入戰爭狂熱的日本,怎麼也沒想到,一場勝利的開幕,竟然是“落日”的開端。

參考文獻:

《血戰太平洋》

《太平洋戰爭:從珍珠港到東京灣》

《偷襲珍珠港:戰略,戰鬥和神話》

註釋:

①蘇聯與蒙古將1939年爆發的蘇日衝突稱呼為"哈拉哈河戰役",日本方面則稱為"諾門罕戰役"。

②馬六甲海峽:即位於馬來半島與蘇門答臘島之間的海峽。

④韋塔海峽:位於東南亞韋塔島和東帝汶之間的一個海峽,是連通爪哇海與阿拉弗拉海的重要航道,同時也是美軍潛艇進出太平洋與印度洋的重要通道,擁有重要戰略價值。

⑤對美七成論即佐藤鐵太郎與秋山真之創作的理論,該理論認為用美日軍艦數量做對比,當日軍艦隊規模達到美軍艦隊規模6成比例時,則可以認為形勢等於10-6=4,4÷6=0.67,這樣就意味著美軍的勝算超過了50%,達到了67%勝算。如果日本的軍艦比例提高到7成時,則是10-7=3,3÷7=0.43,美軍的勝算僅有43%,這樣戰略態勢就在日本的可接受範圍內,日本海軍擁有至少57%的機率獲勝,這就是著名的對美7成論。

⑥瓦胡島是夏威夷群島中面積第三大的島嶼,珍珠港海軍基地就坐落在此地。

⑦考艾島是夏威夷群島第四大島,位於群島最西北部,一旁是考艾海峽,這條海峽是夏威夷群島西北部重要的航道。

24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據說,女人喜歡上了一個人,會發出這些“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