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歷史#

作為儒家文化最後一位聖人,近年來國人對曾國藩較為追捧,其風度、個人修養、品格、學問和事業成長,都為個人成長類內容最喜歡借鑑的物件。

但曾國藩在官場真正得到重要和舉薦,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肅順。

曾國藩在肅順被殺後,悽然說到:"此冤獄也,自壞長城矣。"

能讓曾國藩將其比做"長城",可見肅順的確有政治才能。

肅順的人生經歷可以概括為:咸豐寵臣,慈禧大敵,人才伯樂。

肅順是慈禧初期最為恐懼的敵人。

慈禧作為咸豐的寵妃,為咸豐生下了唯一的兒子,前途之路一片光明。

但是太陽之下皆有陰影。

慈禧的陰影就是肅順。

肅順出生清朝宗室,但是輩分和支系都很遠。他是努爾哈赤侄子濟爾哈朗的七世孫,非正室所生,在宗室中是非常邊緣化的存在。

因此,肅順一度窮困潦倒。後來在嫡出哥哥端華的幫助下,以照顧宗室的名義在侍衛處謀得一個職位,開啟了官場生涯。

肅順幾經升遷,在咸豐帝繼位後,成為咸豐寵臣。

咸豐治國無方,唯獨在識別肅順這一點上,稍微有些眼光。

肅順和慈禧,一開始是毫無干係的人。但慈禧生子後,開始幫助咸豐帝處理一些繁瑣小事。對權力走向都非常敏銳的兩個人,都意識到對方將會是自己的死敵。

咸豐帝子嗣單薄,慈禧日後必定母憑子貴。肅順為一代權臣,自然不願意出了一個強勢的後宮婦人。因此,太后和權臣,針鋒相對。

最讓慈禧感到心驚的是,肅順曾經建議咸豐效仿漢武帝殺母立子之事,除掉慈禧。

咸豐後來對慈禧也有防備之意。但咸豐生性優柔寡斷,又礙於兒子年幼,錯失良機。

慈禧躲過一劫,對肅順恨之入骨。

肅順為人很有才幹。但作為咸豐帝的得力助手,他得罪了兩個不該得罪的人,一個是慈禧,另外一個是恭親王。

恭親王和咸豐帝感情很好,咸豐帝在生母死後,是由靜皇貴太妃撫養長大。靜皇貴太妃死前想成為太后,恭親王在咸豐還未正式同意時,讓生米煮成熟飯,令咸豐內心不爽。咸豐於是把恭親王閒置起來,至死心結都沒有開啟。

咸豐死後,恭親王和慈禧兩個人內外聯手,把肅順顧命八大臣拉下馬,肅順被斬,史稱"辛酉政變。"

慈禧為了朝廷穩定考慮,只是誅殺了肅順,其黨羽不予追究。但在內庭中,昔日與肅順關係親近的太監,被貶被殺了不少。

肅順落敗被殺,中國近代史就此走向。

從肅順的識人之明和重用漢臣來說,大清交到他手上,肯定會比交給慈禧要好一些。

因為慈禧做得太差了。

肅順身為滿人,卻極度厭惡滿人。他非常看不起那些只會坐喝等死的旗人,認為這些人就是旗人中的廢物。靠著幾百年前祖宗立下的功勞和蔭庇,活成行屍走肉。

他發跡之後,前來給他送錢的人絡繹不絕。遇到滿人,他如見仇敵,惡語相向,不給半點面子。肅順是市井上混過的人,他罵人真不好聽。

碰到漢臣,他裡面變得非常客氣,動輒稱呼人家先生、老爺,讓這些漢人都覺得遇到了知己。

左宗棠就曾經受過肅順的庇護。左宗棠曾被湖廣總督官文彈劾。官文是滿人,心高氣傲,才智平庸,只繼承了滿人對漢人的輕視和敵意。

肅順出手襄助左宗棠。左宗棠不僅得以全身而退,還被破格提拔。

可以說,清朝末年發揮重要作用的漢族大臣曾國藩 、左宗棠、胡林翼和郭嵩燾等人,都受到過肅順的幫助。

咸豐帝死後,肅順成為顧命八大臣之首。在與慈禧和恭親王的鬥爭中落敗,死時四十五歲。

四十五歲,剛好是一個人事業收割的時候。

肅順的目的自然也是為了維持清廷統治。但是他有兩點,讓他是比慈禧更好的選擇。

一是,他對待西方列強的態度較為強硬,不是西方列強一來他就嚇破膽,全部滿足。

二是,他會壓制淪為國家蛀蟲的旗人階層,重用有能力的人。這一點,益處就不用提了。

奈何,當時慈禧的手段和運勢更好,所以肅順只能成為政治鬥爭的失敗者。

肅順的能力有目共睹,就連慈禧都不得不感慨。1900年慈禧帶著光緒連夜西逃到西安,一路上狼狽不堪。慈禧這時居然提起肅順,說他當年安排咸豐帝及其嬪妃逃往承德避暑山莊,雜而不亂,一切物件,供應齊全,如今卻沒有人有此能力在亂局中,為帝后提供這樣的"旅行"服務了。

這太諷刺了,慈禧想起自己此生的勁敵,居然是在飢餓困窘之下,無吃無喝,才覺得對方真是個能人。

悲呼!

47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RAZ分級繪本讀物《Now we b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