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夥兒薅羊毛薅的非常起勁兒。
美團優選,橙心優選,十薈團,興盛優選,多多買菜。。。大把的羊毛薅不完。
水果蔬菜價格回到二十年前,水果價格回到五元以內,再加上券,不到一塊錢就能買兩種水果/蔬菜,品質還不算差,簡直可以算白給。
甚至還有真的白給的水果:一分錢不算錢的話。
但大師姐告訴你:
資本家只會白嫖打工人,反之不成立。
你獸爺也曾經說過:
所以到頭來,資本做的事兒,看上去是虧的,但他虧的錢,都是讓別人買單。他單單把賺錢這個事兒,自己拿走了。
十年前並不遙遠,百團大戰,那是上一個到處白嫖不要錢的年代。
01-百團往事
十年前的大師姐我還是青蔥少女一枚,也愛吃吃喝喝的。
那時候有一陣子開始有各種團購外賣,各種薅羊毛,我和同學們樂此不疲了吃喝玩樂了一段時間。
但後來,團購的平臺漸漸的變少了,不知道什麼時候起,只剩下了美團和大眾點評。
再後來,聽說他倆也合併了。
什麼拉手滿座窩窩糯米,何止墳頭草仗餘,簡直可以說是死無葬身之地好不好,哪來的墳。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認為,這一回叫做:“資本家自掘墳墓,打工人快樂白嫖”
但是年輕人,看故事本子要記得:
結局才是最要緊的。
故事的結局很簡單,那個胡建男人控制了所有的餐館,讓所有的從業者,變成他的打工人,讓所有的消費者,成了任他薅羊毛的肥羊。
當然他也不敢亂來,都是遵紀守法的資本家。
02—社群團購新故事
讓我們回到現實。
社群團購,你猜的中開頭,也猜得中結局。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
網際網路思維流行了十年,其實也是個重新包裝的老詞了。
我們讀書那會兒,老師管這叫:
壟斷(monopoly)。
不過那會兒配得上壟斷倆字的,只有央字頭的,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嘛。
但現在可不一樣了,網際網路時代,壟斷的方式被重新定義。
網際網路+資本家,他們可以無中生有創造一個壟斷行業。
社群團購對線下買菜市場幾乎是降維打擊。供應鏈降維,零售渠道也是降維。
寫到這裡留下了後悔的淚水,上學那會兒大家都不喜歡那個《流通經濟學》,都在後面扎堆聊天,所以我現在想詞彙都要想半天,還不知道用的對不對。
傳統的賣菜生意:
批發商到菜農的大棚裡收菜,菜交給下一級批發商,分撥運去全國各地蔬菜交易中心(就是北京新發地這種),然後小菜販凌晨去市場批發蔬菜,運回位於菜市場或者街頭巷尾的攤位,出售給消費者。
網際網路賣菜生意:
社群團購電商直接找菜農談價格,然後賣給消費者。
後者消除了所有的中間商,直接把菜送到了最終的零售終端。
看上去是利用消除中間商賺差價,讓利消費者,讓大家享受價廉物美的蔬菜。
如果是真是這樣就好了。
但資本家會有這麼好心嗎?
03—個體戶“絕戶”論
坊間對社群團購最擔心的是,線下賣水果蔬菜的小商販們即將被燒錢補貼打趴下,不得不關門大吉,委身資本家成為打工人,然後壟斷市場的資本家開始割韭菜,跟菜農壓價,賣的菜越來越貴。
人間再無個體戶。
簡稱“絕戶”。
這個理論一開始嚇得我一愣一愣的,敢情薅羊毛薅著薅著自己變韭菜了?
但故事還是要看結局,我認為沒有必要想的這麼悲觀。
在打工人逐漸覺醒的背景下,資本遭遇前所未有的敵意和警惕,“絕戶”的擔憂正是來自於這種敵意和警惕。
資本家想的倒是很美,可是現實恐怕難如他願。
社群團購很難形成生鮮市場的壟斷,居民的買菜習慣不是燒錢能改變的,大部分人,特別是經常做飯的中老年群體,還是老老實實菜市場、超市逛起,挑挑揀揀要掐尖,這是對生活的態度。
線上下單第二天自提的模式也是個很謎的操作,而且買的商品還要第二天、跑去店裡拿,這個根本就是多此一舉,沒有解決消費者的任何痛點。所以目測社群團購消費者純薅羊毛的,薅完就走,哪天不便宜了就不買了。就不知道資本家會燒錢燒到什麼時候了。
低價創造的需求不是真的需求,妄想教育市場,早晚得被市場教育。
共享單車、P2P、長租公寓,哪個一開始不是全民熱捧,創業明星。哪一個又不是潮水退去,一地雞毛。
據說一個叫半佛仙人的胖子至今記掛ofo裡面的押金沒退,誰提這事跟誰急。
只要沒有壟斷地位,那麼韭菜就是不存在的。
所以線上賣菜生意真要做的好,還是不要總惦記著壟斷割韭菜,還是要在流通環節下功夫,用真正的技術變革和模式創新去縮短整個供應鏈,降低交易成本。
這樣,消費者開開心心買到實惠的菜,菜農不會再因為菜價傷農,蔬菜店小老闆也不用凌晨去菜場進貨,電商大佬也因為賣菜模式變輕而有穩定可觀的利潤。
完美的帕累託改進。
願世界多一些帕累託,少一些內卷。
希望資本家少讀點書,多撒點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