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有賈玲的地方,就有歡樂。

前不久的金雞獎頒獎禮,他粉了15年的劉德華也去了。

不少同行都找天王合影,賈玲因為要宣傳新電影,錯過了。

如果能重來,她還是會選擇宣傳電影,不為賺錢。

好在劉德華採訪時,給了她大大的安慰:

賈玲,你可以演我夫人。

被偶像“表白”,她連回答都是“搞笑”味的:

追個星,賈玲都能把自己追成團寵。

喜劇界藝術家馮鞏,對這個小徒弟百般疼愛。

搭檔沈騰撕下劉德華休息室的名牌送她,郎朗、佟麗婭曬圖酸她,全網PS高手們幫她P圖圓夢。

賈玲天生,就有讓人喜歡的魔力。

別人說她不靠臉,就能撩遍娛樂圈男神。

B站網友更皮,用AI換臉,給賈玲配了200個“戀人”,還都是韓劇歐巴宋仲基、小鮮肉鹿晗、陳偉霆、吳亦凡這樣的。

在B站,賈玲是頂流。二次元愛好者們稱她為“AI玲”。

UP主 FUNJI 製圖

賈玲也說,我覺得觀眾挺喜歡我的。每次上臺擔心劇本不好看,同事都非常放心:

沒事,無論你什麼樣,觀眾都會喜歡你。

10年前,她在春晚征服了電視機前的80後。

5年前,她開始“扮醜”,演小品、上綜藝,逗笑了上億人。

卻很少有人知道,她自己的快樂,像被咬掉一口的蘋果,是有缺口的。

1982年,賈玲生於湖北襄陽宜城,父母是普通工人。

她小時候學習成績並不突出,第一次參加高考,報了北京電影學院,沒考上。

2001年復讀再戰,保險起見,她填了兩個專業,都過了分數線。

暑假的一天,賈玲媽媽在做家務,接到一個電話:

你閨女考兩個都上了,中央戲劇學院的喜劇班和戲劇班,選哪個?

母親一聽,稀裡糊塗回答了:那就戲劇班。

因為帶著濃厚的湖北口音,學校聽成“喜劇班”。

那天賈玲不在家,媽媽無意中幫她選了人生方向。

每年看春晚,母親都羨慕不已:要是我們賈玲哪天上春晚去演就好了。

就這樣,賈玲陰差陽錯,進了中戲喜劇班。結果,到學校就蒙了。

初到北京的賈玲,那時她很瘦

這個喜劇班,不是她想象的表演班,而是馮鞏老師和中戲合辦的相聲大專班。

那年是第一次招生,全班來了40人,只有10個女生。

剛開學一個月,學相聲這事還沒接受,家裡就傳來噩耗。

父母用拖拉機拉稻草,堆了老高,母親擔心稻草垮掉,就坐上草堆押車。

結果沒穩住,從稻草上摔下來,人沒了。

一夜之間,賈玲的世界塌了。這件事後,姐姐賈丹成了“母親”。

她原本考上中國傳媒大學,一來家庭負擔不起,加上母親不在了,她放棄上大學,挑起了家庭的擔子。

賈玲和姐姐

賈玲抹掉眼淚,從此專心上學。

因為身上揹負的是媽媽、姐姐、爸爸,一家人共同的夢想。

池莉在書裡寫道:男人不能嗑瓜子,女人不能說相聲。

歷來說相聲都是男演員的活,賈玲說自己學相聲,像女孩跑錯了澡堂子。

這樣的感受,不是偏見,而是事實。

比如換衣服,說相聲的歷來都是男演員,劇團就只給男演員提供更衣室,輪到賈玲上臺,她只能跑到廁所去換衣服。

上學期間,賈玲和同學常常跑一些小劇場,賺點外快。

一次她剛上臺,臺下的觀眾就噓她下去,場面太難堪。

20來歲的賈玲,憋著眼淚,跑到後臺躲著哭。

被觀眾噓,很丟面,但熬也要熬著。

因為她就是姐姐的心血,姐姐做彩電銷售,每個月掙800塊,給她500,剩下300補貼家用。

就這樣,熬到大學畢業。2003年非典來了,大多數同學畢業就失業,紛紛轉行,離開相聲界。

賈玲成了北漂,姐姐寄給她1000塊錢,房租600元,除去生活費,很快就沒了,姐姐氣不打一處來:這麼多錢,你都花哪了?

第二個月,她搬到北京胡同裡的地下室,一個月380,總算落腳了。

屋子很小,開門就是床,窗前一棵大樹長出屋頂,冬天地上潮,沒有暖氣,她連電暖爐都不敢開,也不忍心向家裡人叫苦。

那個時候很窮也很餓,不知道為什麼越窮越餓,越餓越窮。

最窮的時候,飯都吃不上。

賈玲只好把隨身聽賣了,20塊錢買來麵條和榨菜,吃了一個星期。

畢業時,21歲的賈玲給自己立Flag:要是在北京一年沒混出個人樣,就回湖北老家。

結果22歲還是那樣,她重新定目標,那就23歲再混出人樣。

那時候,賈玲只能跑跑門頭溝、以及別人家的喜事和喪事這種場子。

很多年後,媒體問她:那個時候,你覺得苦嗎?

“不苦,因為你吃的苦,老天爺會回報給你。”

混得再差,賈玲都能找到自洽的理由。

因為她必須留在北京,她還要完成母親的遺夢。

賈玲不信邪,女生怎麼就講不好相聲了?

她的參賽作品《怎麼了》,12分鐘的相聲,分秒不差。

和她同臺競技的,是郭德綱和于謙。

最終,賈玲拿了第一名,郭德綱組拿到第三,剛畢業,她就打敗了相聲界的大佬。

有名氣,但賺不到錢,生活還是很難。

直到2005年,考入中國廣播藝術團,賈玲成為馮鞏的弟子。

在劇團,她終於有一份穩定的收入,每月1049元。

除去房租,吃麻辣燙管夠了。

跟著師父,賺錢的機會也多了,一場演出能掙兩三百。

但姐姐賈丹還是覺得,這樣下去不靠譜,就在老家給她找了個公務員的工作,工資3000多。

可賈玲只想留在北京,她跑去求助師父。

馮鞏親自給賈丹打了一通電話,姐姐再沒提過讓賈玲回家的事。

從此,賈玲跟著馮鞏四處演出。

一次她帶錯衣服,眼看離演出只有一個小時,馮鞏立馬開車送她回去拿。

衚衕太窄,車沒法開進去,賈玲踩著高跟鞋,下車飛速往住處跑,5分鐘不到再飛奔回來。

馮鞏看了很心酸:“你住這裡邊?多少錢一個月?”

賈玲跑得上氣不接下氣:400塊。

“行吧,今年帶你多掙點錢。”

那個年代工資都發現金,每次拿到錢,賈玲就往衣櫃最上層的櫃子裡扔。

突然有一天開啟櫃子,一堆錢掉下來,她才意識到自己有錢了。

仔細一數,有五六萬,足夠當時10年的房租。

她其實知道,平時一兩百的出場費,師父心疼她,讓賈玲一場拿幾千元。

終於明白,馮鞏和姐姐的通話說了啥:

有師父一口飯吃,就不會讓徒弟餓肚子。

拜師馮鞏,賈玲才算找到了舞臺。

2008年,她和白凱南搭檔,一起創作了相聲《大話捧逗》。

和傳統相聲不同,他們改變了相聲的表演形式,加入電影、電視劇元素進行表演。

單單這一個小品,就有瓊瑤版、金庸版、韓劇版。

每個段子,都剛好長在年輕觀眾的笑點上。他們這個相聲,在北京小劇場演了80多場。

找到了成就感的賈玲,對錶演越來越自信,她把自己的表演形式叫做“酷口相聲”,自成一派,並創辦了“新笑聲俱樂部”。

大概意思就是,他們玩的相聲也可以很酷,很潮,貼近年輕人。

這種自信,把她送上了眾人仰望的大舞臺。

每年劇團都有個大型演出,導演一看她的《大話捧逗》挺熱鬧,就把他們調到第一個節目。

排在他們後面的,是大腕姜昆。

上臺前,賈玲舔著臉找到姜昆老師:

“老師,我們這節目,看看唄?”

姜昆開玩笑:能上春晚不?

賈玲啥話都敢接:應該差不多吧!

沒想到一句玩笑話,改變了賈玲一生。

沒過多久,她接到姜昆的電話:相聲不錯,我會幫你推薦的。

《大話捧逗》,是第一個上春晚的男女相聲,賈玲開了先河。

畢業7年,28歲的賈玲終於實現了那個沉甸甸的夢想:母親想看她上春晚。

相聲給女演員的舞臺空間小,她就自成一派,給自己搭了全新的舞臺。

上了兩次春晚後,賈玲突然發現,“女人不講相聲”是有道理的。

春晚成名後,電視臺的邀約也多了起來,兩人到處演出,不停地創作劇本、排節目。

但賈玲發現,這麼高頻率的演出,能錄的段子都錄了。再這樣下去,早晚會被掏空。

讓她下定決心不說相聲的,是因為演出時的一個細節。

無論她說多搞笑的段子,觀眾就是不笑。但白凱南八字眉一皺,臺下立馬鬨堂大笑。

賈玲明白了,大家笑的包袱,不在她身上。

一向自信的賈玲,第一次覺得很空、沒底。

她和相聲,更像談了場戀愛,相處下來發現不合適,該分手了。

她想停下來,吸收養分,重新出發。

從此,賈玲和白凱南這對CP的時代結束了。

休息一年,她在小破房子裡學習老藝術家的作品,把丟掉的鎧甲一點點拼回去,變厚實。

有電視臺找她,她假裝很忙,都婉拒了。

2012年,賈玲轉型小品和表演,一學就是3年。

3年間,她劇本能力大增,一年能寫50個本子。

天生有個演員夢的賈玲,立馬就答應了。到了才知道不是模仿角色,是模仿名人唱歌。

而她比較熟悉的,就是阿寶。

賈玲,一個女孩子,模仿男歌高音,唱的還是那首《山丹丹花開紅豔豔》。

沒想到節目錄制下來,效果出奇的好,收穫了一波相聲之外的觀眾,大家開始重新認識賈玲。

這才是開始。第二個人物,節目組希望她模仿滿臉大鬍子的男歌手,火風。

她還是接了,並好好模仿著。

別人都誇賈玲,把男歌手們模仿得惟妙惟肖,師父卻炸了:

幹嘛呀,好好的一個女孩,你還嫁不嫁人了?

師父一來是關心,二是希望她能沉澱一些好作品。

過去的賈玲,並不胖,是身材曼妙的美少女,她給自己貼的標籤是酷女孩。

膀大腰圓的身型,胖鼓鼓的鵝蛋臉,笑起來兩個酒窩滴溜溜的圓。

但這樣的形象,反而深受觀眾喜歡,大家對胖賈玲的印象,甚至超過苗條時期的賈玲。

在小品裡《TFgirls》裡,經紀人擠兌她:

你剛來的時候還挺瘦,我叫你6。

賈玲接梗:現在是 6Plus 。

相聲靠嘴巴吃飯,賈玲顯然更適合偏向表演的小品。她不說詞,往哪一站,就能逗人開心。

春暖花開的4月,賈玲的錦鯉運,真的來了。

東方衛視《歡樂喜劇人》招募,沈騰、宋小寶、中戲時期的同門師兄弟都去了。

賈玲竊喜,她有一年能寫80個本子的編劇孫集斌,加上自己也能寫本子,爽快地報了名。

告別相聲,進軍綜藝,最後再回到小品,賈玲的喜劇生涯從沒停,只是換了更適合自己的戰場。

誰也想不到,賈玲為了喜劇,能有多拼。

34歲以後,賈玲變得“卑微”。

2015年是她殺回喜劇圈的一年,她開始瘋狂“自黑”。

就連表達自信,都要用反手黑一把:

19歲的時候說過,我將來一定會紅……

我那種自信,也不知道怎麼來的,可能照鏡子少。

她自黑下手最狠的,是自己的身材。

上《歡樂喜劇人》,賈玲做的每一期節目,都在“自毀形象”。

小品《喜劇啊喜劇》裡,她的角色是上海灘的“小百合”,穿勒肉的緊身衣起跑。

跳舞時,遇到抱起來的舞姿,需要兩個男伴,因為一個人的力氣,扛不動她。

她在小品裡說自己是“臺柱子”,因為長得像柱子,倆男的抬,所以叫抬柱子。

臺下的馬麗看得受不了,直呼心疼。

觀眾一陣陣鬨笑,而後臺看著這一幕的演員們,個個表情凝重。

準備這樣一個劇本,她要花4-5天,和編劇一起想破腦袋,撓光頭髮,每天忙到凌晨四五點才休息。

那段時間,是她在北京10多年裡,頭一次看見凌晨4點的北京。

把自黑寫進劇本的賈玲,一路過關斬將,10幾期下來拿到第三名。第一名沈騰,後來成了她最默契的搭檔。

陳佩斯曾說:

喜劇是把觀眾抬得很高很高,自己很卑賤很卑賤,

我用我的卑賤,來贏得觀眾的笑聲。

這一點,賈玲和老藝術家很像。

對於喜劇表演,觀眾笑不笑,永遠是表演最重要的參照。

我更喜歡不耗費體力的笑,喜劇不一定非要諷刺誰,但它就是挺好笑,這不就夠了嗎?

賈玲的表演原則,就是把觀眾逗樂。

她對待人生,同樣是這樣,把自己放低,讓別人舒服。

賈玲為了緩解尷尬,不惜“露醜”:

“都沒有問題呀?我已經不火成這樣了嗎?就沒啥緋聞要問的嗎?”

金星誇她:現場把控能力非常好,做個主持人綽綽有餘。

許多女明星對年齡十分隱晦敏感,賈玲沒有這樣的心理,她把自己最“不堪”的一面攤開,任人調侃。

放低自己,但不乞求憐憫,這樣的賈玲,人人都挺喜歡。

就像沈騰說的:

賈玲最大的優勢是,男人喜歡她,女人不嫉妒她。

表演裡放低自己,是對觀眾的誠意,他們會感受到。

生活裡放低自己,只是用玩笑稀釋嚴肅,讓別人舒服,他們也感受得到。

喜劇界有一句話特別火:喜劇的底色是悲劇。

賈玲卻不認同,她的世界裡,喜劇和人生,都應該是快樂的。

2016年,賈玲開了一家文化公司大碗娛樂,想法特別簡單:

把自己團隊的“這幫人”組織在一起,

然後能有個地方,每天一起寫劇本、吃飯、喝酒就夠了。

公司的第一個作品《你好,李煥英》,是賈玲花了3年,寫給媽媽的喜劇。

小品講述了賈玲穿越回媽媽的青春歲月,那時候父母還沒有相愛,她教母親撩漢,幫她追初戀。

《你好,李煥英》小品劇照

母親的英年早逝,曾經讓她和家人難以釋懷。

很多人以為,賈玲把小品拍成了苦情戲,其實誤會了她。

她只是把悲劇,演成了喜劇,用玩笑的方式與生活和解。

媽媽生前,一直想買個冰箱,卻沒能如願,賈玲在小品裡填補了這個遺憾。

從小黑屋搬進暖氣房,是她夢寐以求的事。唯一的不足就是,媽媽沒法享受到這些。

誰都有遺憾,但賈玲不沉迷於遺憾。

“你媽過世了,你難過嗎?”

賈玲瞬間怒了:你媽死了,你難受嗎?

她寧願被黑,也不喜歡老拿這個說事。

《請回答1988》大結局,女主被問到:你想回到過去嗎?

她的回答是:我倒是想回到那個時候,見一些人,(見見)年輕如泰山一般的父母。

這或許,也是賈玲拍《你好,李煥英》的初衷,去看看過去的媽媽。

小品出來那會兒,賈玲問父親:咋樣,滿意不?

爸爸嘴硬地懟她:我哪有那麼胖。

賈玲當然記得爸爸年輕時,不是胖子。

但她卻選擇身材胖胖的演員來演父親,因為胖子自帶搞笑氣質。

電影版的《你好,李煥英》,主演賈玲、沈騰、陳赫、張小斐,全是為喜劇而生的人。

賈玲要拍的是讓人笑的喜劇,不是苦哈哈的悲情戲。

母親不在的19年,賈玲沒有站在陰影裡,而是走進舞臺中心,逗14億人開心。

現實中,她自己也活成了行走的“爆笑機”,走到哪笑到哪。

搭檔張小斐對她的第一印象,和電視上見到的一模一樣:

大大咧咧的,和舞臺上一樣,很愛笑,活潑善良。

失去母親是沉重的話題。但她更願意用喜劇,去懷念母親。

也更願意用嘻嘻哈哈的方式,告訴母親:

我們很好,你也要快樂!

如果人生的本質就是一段苦旅,註定無法改變悲情的底色,但我們至少可以改變看待它的態度。

即使生活滿目瘡痍,對生活的熱愛,卻依舊不能變。

世事千帆過,前方終會是溫柔和月光。

向前跑,迎著冷眼和嘲笑,生命的廣闊不歷經磨難怎能看到。

若心誠則靈,山海皆可平。

結尾,送上高曉松的那句話: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願你一生溫暖純良,不捨愛與自由。

26
最新評論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中醫治慢性咽炎1例,40歲,咽癢,咳嗽噁心,吃阿莫西林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