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如今的競爭環境日益激烈,所以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而民間有:3歲看大,7歲看老的說法,所以在孩子7歲前這段時間,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階段。
事實上,關於老一輩人所說的3歲看大,7歲看老的說法,並不是空穴來風,而是經過無數代長輩的經驗和實踐所得來的結論。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能常常看到,孩子7歲前所接受的教育,以及成長的環境,對孩子所產生的久遠影響的例子。
那麼,為什麼7歲之前,對於孩子來說至關重要呢?首先來說,0—7歲,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甚至可以說孩子的大腦發育,在7歲之前,已經逐漸定型。
一般情況下,3歲之前,孩子的腦神經細胞不斷增生,細胞數量在3—4歲的時候,到達高峰。7—10歲,是大腦進入腦神經細胞間的資訊傳導迴路的發達期,逐漸成為成人大腦。
所以,7歲之前,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黃金期,而家長想要讓孩子更加聰明,雙商更高,7歲之前,無異於是最好的選擇。
其次,無論是孩子的認知、心理,以及自我性格的形成,7歲都是一個很明顯的分水嶺,我們能夠發現,很多孩子在7歲之前,會形成自己的性格特點,包括社交、自主行為等等。
而在7歲之後,都是在此基礎上建立的“高樓大廈”,簡單來說,地基已經打好了,剩下的就是修修剪剪了。
所以無論從哪方面來說,7歲之前,都是父母教育孩子的黃金期。
事實上,近些年來,父母花費在孩子教育上的精力和成本,確實很大,畢竟每一個父母都有望子成龍的想法,但是有時候卻過猶不及。
正如心理學家所說的那樣:在很多教育問題上,父母本該放手的,卻仍然樂此不疲的去教育孩子,那麼就會產生相反的作用。
問題來了,哪些事情上,父母應該“放開手”呢?1、別替孩子做選擇
著名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經說過:一個人一旦開始學會做選擇,那華麗的人生就開啟了。
但現實卻是,很多父母剝奪了孩子做選擇的權利,盲目的按照自己的喜好、意願,去替孩子想好一個方向,一個答案。
但這樣做的後果是,孩子缺失了做選擇的權利,而且會讓孩子的性格變得猶豫不決,缺乏對於問題的思考能力以及想象力。
所以,久而久之,孩子就像是父母控制的“傀儡”,沒有思想,沒有主見,在面對複雜問題時,也只會求助,尤其是對於7歲以內的孩子來說,不但沒有促進智商的發育,而且對於情商,也有很多的影響。
2、別過度寵溺孩子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果過度寵溺孩子,那麼就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甚至會導致孩子人格的缺陷。
比如說之前就有因過度寵溺孩子,而當孩子獨自面對生活時,無法承受壓力,而選擇“輕生”的案例。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像是孩子吃飯、洗衣穿衣、做家務這些事情,就一定要儘可能的給孩子提供條件,讓孩子在這種環境下成長,那麼在做這些事情的過程中,孩子就養成了能夠吃苦耐勞,並且促進了語言和行為,以及生活能力。
3、別用愛“綁架”孩子
在現實生活中,孩子被愛綁架的案例數不勝數,比如說我們經常會聽到的:“要不是因為你,我和你爸早就離婚了”。
而在這種情況下,孩子無疑承受了非常大的壓力,而本身孩子並不需要為父母的感情買單,久而久之,孩子性格會變得怯懦自卑,會出現自閉的情況,不利於孩子的社交,更無法促進孩子的智商發育。
忒咪媽媽寄語:
有人說,家庭裡的每一個細節,都可能對孩子產生影響,所以我們應該竭盡全力,去選擇營造適合孩子成長髮育的環境,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更好的長大。
今日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