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代,是大爭之世,群雄並起逐鹿中原,於是湧現出了"春秋五霸"這先後五個霸主,在這五個人中,齊桓公、晉文公之流是沒有爭議的,然而身處其中的宋襄公,卻時常被一些專家懷疑是"湊數的",甚至歷史學界還經常有人提出把宋襄公換成別人。
宋襄公之所以受質疑,是因為他給後人留下來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迂腐"、"懦弱"、"窩囊",那麼,宋襄公果真如此嗎?
霸主之名宋襄公被列入"春秋五霸",是出現在《史記索隱》中,其實古人對"春秋五霸"的說法有很多,除了齊桓晉文的位置無可撼動之外,剩下三個位置向來爭議不休,而在一眾"候選人"中,宋襄公似乎也談不上十分出色。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宋襄公接手的宋國,在當時處於怎樣的地位。宋國的開國之君是殷商王族微子啟,地位尊崇,宋襄公的爵位在諸侯之中是最高等級,而且是名正言順的周王室分封的,不是後來趁著禮崩樂壞之際自己封的,來歷十分"正統"。
然而這個地位高的國家實力卻非常脆弱,按照史書記載大國應有"三軍",然宋國的軍事實力僅有"一軍",可宋國的地理位置又非常糟糕,夾在中原的戰略要塞之地,強敵環伺,這樣的地理位置給它帶來了兩個後果,第一宋國的經濟非常發達,貿易往來興盛,第二它經常被鄰國劫掠,而地處平原的它無險可守,只能高築城牆以自保。
到了宋襄公登基的時候,正好和齊桓公處在同一個時期,南方的楚國也在瘋狂擴張,在這樣實力懸殊的情況下,宋襄公何以稱霸呢?
孟子中說:"霸者,長也",霸主也就是諸侯之中的盟主,當然在那個年頭,能不能號令群雄是要看實力的。當然霸主也要擔負起巨大的責任,即"尊王攘夷",內扶周室,外拒蠻夷,還要有足夠的威望。這個標準可以排除掉一大批國家,比如當時本身就屬於"蠻夷"的楚國,而宋襄公其實是符合這個標準的。
爭霸天下而宋襄公在史書上做的第一件大事,其實也談不上"窩囊",這件事情涉及到齊國的繼承人世子昭,齊桓公晚年,齊國國內形勢混亂,管仲離世前不放心,遂把世子昭託付給宋襄公,以待來日。這可以看出當時的宋襄公還是有一定實力的,而且人品也的確很好,不然管仲不會把這樣一個重任交給一個異國國君。
宋襄公也不負所托,齊桓公死後齊國內亂,宋襄公便號召諸侯前去齊國平亂,當然,許多大國都沒有聽令,趕來的只有衛國、曹國等幾個小國,宋襄公帶著這幾個小國組成的軍隊,依然成功平定了齊國的內亂,把世子昭送上了國君之位,這也是宋襄公稱霸的開端。
當時中原一帶變成了什麼樣呢?齊國的齊桓公死了,剛剛大亂一場,元氣大傷,新國君還是宋襄公擁立的;秦國正在遭遇嚴重的饑荒無暇他顧,晉國剛從"驪姬之亂"中緩過來,下一任霸主晉文公正在到處流亡;鄭國衰落日久,衛國和魯國還不如宋國,在這樣一片慘淡的情況下,如果要挑一個霸主出來,也只能是宋襄公了。
可是宋襄公在史書上的"高光時刻"到此結束,開始變得有些執著的追求"仁義",周襄王十三年,宋襄公以盟主的身份請諸國會盟,宋襄公的哥哥子魚勸告宋襄公,諸侯奸詐,一定要帶足軍隊,但是宋襄公認為會盟不用帶兵,結果剛到會盟之地就被楚王綁架了。
楚王帶著宋襄公就去攻打宋國,幸好子魚率兵堅守,和楚軍對峙了五個月,終於保住了國家,並且把宋襄公贖了回來,自此宋楚之間的樑子算是結下了,也為後來的泓水之戰買下了伏筆。
說起子魚,他和宋襄公之間,倒有一段佳話,宋襄公當年繼位之前,認為哥哥比自己更為賢能,想要讓出國君之位,但是子魚拒絕接受,只是一心輔佐宋襄公。
過時之人被子魚贖回國內的宋襄公意欲報仇,當然更是為了立威,他不是沒有野心的,甚至在戰前喊出了"興商"的口號,而子魚卻無奈的嘆息道:"天下棄商久矣!",但是宋襄公主意已定,很快,宋楚之間便爆發了泓水之戰。
在這場戰爭中,宋襄公為人們提供了全程的反面教材,堅守戰爭中的"禮法",不肯趁楚軍渡河以及整軍時攻擊,結果被準備好的楚軍殺得丟盔棄甲,宋襄公本人更是因此重傷不治,第二年便一命嗚呼,徒留下一個未完成的稱霸夢。
從此之後,宋襄公在歷史上的形象再也沒有高大起來,人人都說他迂腐昏庸,但是,卻仍然有不少史學家承認了他的霸主之名,為了讚揚他身上所體現的"春秋大義"。
"大義"這個詞,對於大部分春秋諸侯來說,都是不存在的,"大義"沒辦法開疆拓土,"禮崩樂壞"也無妨爭霸,這顯得唯一一個守著"春秋大義"的宋襄公,成為了一個過時之人。
在那個時代,宋襄公的行為顯得很矛盾,一方面身處亂世的他有著與群雄爭奪天下的理想,另一方面他又想要堂堂正正的"守禮",只是這樣的想法太過天真,若是人人守禮的話,有怎麼可能出現春秋戰國的局面呢?
認真說來宋襄公的確不是那麼聰明,但是在戰爭中堅守底線本身並不是一種錯誤,只是生不逢時,大爭之世只能是勝者為王,宋襄公的死徹底證明了這一點,從此戰爭走向了更可怕、更慘無人道的地步,如果說春秋時期,大家多少還講一些人道的話,到了戰國時期,殺俘、屠城便已經比比皆是。
也許為了紀念宋襄公這個最後堅守住了"仁義"的君主,當然也考慮到他真實的歷史地位,後世依然將他列入了春秋五霸之中,這是一個比較失敗的霸主,一個生錯了時代的人。
但是,也許在戰國一次次血腥的屠殺中,身處黑暗時代的人們,會希望有一個宋襄公這樣的君王,只是屬於宋襄公,以及他所堅守的"仁義"的時代,都早已成了追不回的過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