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看到一張很有意思的圖片。
一個父親在輔導作業的時候為了防止自己打孩子,用繩子把手綁了起來。
昨天在家裡輔導兒子作業的時候,隔壁家裡傳來了媽媽的怒吼聲,接著聽到孩子的哭泣聲。
其實我們做父母的大多數還是比較相信"棍棒教育"的,有的父母就很輕易的說:不好好寫字,打一頓好了,打過之後字寫的非常工整,誰說打沒有用,我覺得非常有用,反正每次打過之後作業做的又快又好。
殊不知,孩子在被打之後寫的作業工整,算是超長髮揮,因為他明白,如果寫不好還要被打。
就像我們在被什麼追的時候,可能會跑出我們意想不到的速度一樣,那就是我們的超長髮揮,在一般的情況下,我們是不可能跑出這樣的成績。
其實孩子也一樣,在被打之後也會有超長髮揮,並不是他正常的水平,我們不能每次都打孩子一頓讓孩子好好的寫作業吧,這一點都不現實。
所以,我們如果控制不住,真的可以學習上圖的爸爸,把手綁起來。
1、 被打之後,孩子默默流淚
當孩子默默抹眼淚的時候,孩子正在處於被打之後的恐懼之中,對於父母的打罵非常害怕,感覺眼前的父母就像怪獸一樣。
2、 不肯認錯,邊捱打還邊頂嘴
這類孩子就是屬於比較"倔強"的孩子,當父母打孩子的時候,可能不會馬上有效,但往往這類孩子比較容易捱打的多。
因為孩子越是倔,父母可能就會越有氣,反而出手就會越來越用力。
3、 有怨恨的眼神
這類孩子就比較容易記仇,不太容易忘掉,我們可能認為親情打不斷,但如果孩子真的有怨恨的眼神,可能親情就會越來越淡薄。
02在孩子犯錯之後,我們可以給孩子適當的懲罰,但是懲罰和打罵完全是兩碼事,不要以暴制暴。
當我們帶著情緒打孩子,我們輸出的教育就是暴力,孩子可能也會從父母的行為中學習以暴制暴。
1、 破壞了親子之間的感情
當父母揚起巴掌時,孩子會有恐懼、害怕、怨恨,他們會因為父母的行為對親子之間的關係有距離感,悄悄地發生變化。
如果我們父母一直都是以暴制暴的話,親子感情就會在打罵中被破壞掉,以後孩子會越來越難管教。
2、 教會孩子暴力溝通
父母的暴力教會了孩子使用暴力溝通,因為他不知道怎麼用語言表達,只知道暴力解決問題。
我們小區裡有個孩子就是這樣,小朋友都不願意和他一起玩,他在玩的時候,總是搶小朋友的玩具,其實他是想和小朋友一起玩,但他不知道用什麼樣的方法去和小朋友溝通,所以他就搶玩具,搶了之後自己還不玩,也不讓其他小朋友玩。
很多次我看到他父母看到他搶玩具,直接就上手打,打過之後孩子就哭,哭了之後還在搶。
其實這種打罵對孩子影響很大,從小這樣的教育更是在孩子心裡根深蒂固,所以孩子不會溝通,也只會用暴力手段。
3、 錯過了教育最佳時期
孩子犯錯很正常,我們父母要讓孩子在錯誤中認識自己,學會怎麼樣處理事情,而不是一味的打罵。
如果父母一味的打罵,就錯失了教育孩子的機會;而對於孩子呢,他並不知道自己是做錯了事情,下次可能還會犯同樣的錯誤。
所以,做父母的雙手,不是用來打孩子的,而是用來擁抱孩子的。
當我們的雙手不斷的擁抱孩子,孩子將來也會不斷的擁抱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