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世紀70年代,我家住在一個山窩窩裡。村裡有七八戶人家,靠山而居,在村莊一里路之外,有一條潺潺的小溪。
每天清晨,隨著一縷炊煙升起,村莊醒來了,村民陸陸續續到田裡幹活。
每家每戶都有幾畝稻田,這是家裡最大的財富。往上數八代,我的祖先都是農民,都是靠種稻谷為生。
村莊的前面有一塊空地,旁邊有幾株柳樹和樟樹。空地是孩子們的樂園,在地上畫一個方格子,就變成了城堡,三四個孩子在一起,就可以做攻城的遊戲。
小時候的我,喜歡到小溪流游泳,順便撿一些漂亮的石子回來。石子用來做丟石頭遊戲,五顆石子為一組,在手心手背翻來翻去,丟了幾個回合,誰的手裡石子多,誰都贏了。
那時候,家裡很窮,但是很快樂。小時候的我,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
02
在我上初中的時候,母親常常對我們三姐弟說:“長大以後,你們要去大城市安家,別回來了。”
起初,我不懂母親這句話的深意,後來我才明白,母親覺得村裡人太小心眼了,個個在利益面前都喜歡計較。
比方說,東家的一塊菜地,被西家的雞“搗亂”了一陣子,兩家人就得吵起來,甚至因此結仇;東家的稻田裡,少了一些水,認為是西家在偷偷放水,兩家人也鬧得不可開交。
芝麻大小的事情,都可以成為吵架的導火索。
隔壁的三伯家建新房子,把垃圾丟到了我家的菜園裡,母親說了幾句,結果三伯就懷恨在心,把我家通往大馬路的小路堵住了。三伯說:“你家的路,是我家的地皮,你們以後就別從這裡過了吧。”
村裡的小毛,每到夏天就守在稻田旁邊,不允許別人從他們家的稻田旁邊引水。小毛家的稻田在比較高的位置,如果他不允許別人引水的話,地勢低的稻田就會因為缺水而減產。小毛的做法,令人憤怒,雖然有人和他對鬧,可是他從來沒有認為自己不對,反而看到別人家裡的稻田乾涸了,他就幸災樂禍。
這幾件事,讓母親很傷心,也很討厭村裡的生活。因為窮,限制了村民的眼光,沒有了大人有大量的氣度。
其實,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計較起來有什麼意思呢?也沒有任何經濟價值。
03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村裡的年輕人陸陸續續外出打工,大部分的人去了東莞打工。
到了過年的時候,打工回來的年輕人,穿戴更加講究了,手裡也有錢了,顯得很豪氣。還有幾個年輕人,靠打工賺來的錢,在家裡蓋了新房子。
我們三姐弟,在九十年代末,都去外地打工了,過上了背井離鄉的生活。
我在深圳、東莞的幾家電子廠打過工。天天加班到夜裡十點鐘,累得腰都直不起來。打工的生活很苦的,我還是咬牙堅持了兩年。
後來,我回到家鄉縣城,買了一輛小貨車,到處幫人拉貨。日子很自由,但是賺錢很難,花錢很快。每個月要租房、吃飯、修車等,到了月底,認真算一算,就沒有剩下幾個錢了。
再後來,我透過應聘,到本地的一個大廠裡上班,工作不算很累,工資也不算很高,但是比較穩定。
在城裡買了房子,家總算像模像樣了。父親過世之後,母親也搬過來和我一起居住。
04
故鄉是什麼?那是你出生的地方,是你的父母紮根的地方,你的血液裡,還有故鄉的泥土芬芳。
故鄉,就是抹不去的記憶,一道山樑、一座小橋、一條小溪、一片樹林、一個池塘、一個鳥窩......都是故鄉的縮影,常常在不經意的時候,擠進了夢鄉里。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離開故鄉多年,忽然發現自己不再是故鄉人,忽然發現鄉愁越來越濃了。
曾經的恩恩怨怨,似乎都不重要了。只想著要找到鄉愁的滋味,還想要落葉歸根。
有人說:“如果可以的話,等我老了,就回故鄉種田。”
有人說:“人啊,一定要在故鄉有一棟房子。”
越來越多的人,漂泊在外多年,賺了錢,在老家建起了新房子。
在我的故鄉,很多人家裡都建了新房子,但是沒有人常住,大部分的時候,房門是緊閉的,門口的雜草越長越高,也沒有人清理。只有逢年過節的時候,才能夠看到有人清理雜草,在家裡做一頓飯。但是節日過完了,大門又緊閉了。
到故鄉去尋找美好的記憶,似乎成為了城裡人的夢想。
總有很多城裡人,後悔自己進城了,漂泊太久,越想回故鄉。似乎把過去那些不美好的遭遇,都忘得一乾二淨了。
05
離開故鄉,你有沒有後悔呢?
我想,這個問題,每個人的答案都不一樣。
並不是所有人的故鄉,鄉親們都喜歡斤斤計較;也不是所有人的故鄉,都能夠有謀生的門路;還有一些人的故鄉,已經面目全非了,找不到任何鄉愁了。
我並不後悔離開故鄉!我想,我的母親也不會後悔。
農村的生活,看似閒雲野鶴一般,其實很苦,日子並不好過。
真正的農村生活,不是照相機裡的畫面,不是用優美的文字描述出來的場景。那些靠一畝三分地過日子的人,其實很羨慕城裡人的生活。
有人說:“故鄉留不住肉身,他鄉留不住靈魂。”
在故鄉,就賺不到錢,過不上好日子;在他鄉找不到故鄉的輕鬆自由。只能說,各有千秋,也各有無奈。
三毛在《橄欖樹》裡寫道:“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流浪......”
或許,流浪本身就是一種生活,只要習慣了,也就沒有什麼好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