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亦舒曾經說:“命運旅途中,每個人演出的時間是規定的,冥冥中註定,該離場的時候,多不捨得,也得離開。”生命是一段不斷相遇和別離的旅程,曾經在一起的歡聲笑語歷歷在目,人生卻有著太多的無可奈何。如果生命註定別離,人們究竟應該選擇怎樣的態度面對?

在人們的印象中,著名作家亦舒一直是有個性的新時代女性,她經歷過愛情的創傷,卻走得體體面面,也正因如此,人們認為亦舒心狠而決絕。

外界關於亦舒的流言似乎從未間斷,人們說,中年時期她毅然決然地與兒子決裂,拒絕見面,晚年的她卻再一次遇到愛情。她的一生,永遠滿懷激情,蒙上一層神秘色彩。

少年瘋狂

2017年,電視劇《我的前半生》引發全民觀看熱潮,一個女人從家庭主婦到職場強人的蛻變,一場發生在眾人之間的愛恨糾葛,電視劇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書籍《我的前半生》的原作者亦舒也再次進入大眾視野。

1946年,亦舒出生於上海的一個普通家庭。從小深受上海民風民俗的影響,亦舒性格溫婉,落落大方,眾人都對這個乖乖女大加稱讚。沒有人想到,這個表面上文文弱弱的女生內心炙熱,叛逆而追求自由。

亦舒的家庭學習氛圍十分濃厚,她的哥哥是一名十分優秀的作家,在環境的薰陶之下,亦舒也漸漸帶有書香之氣。14歲的那一年,亦舒有感而發,寫下了自己的第一篇小說。那時候的她並沒有在意,只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投稿,卻沒想到自己的處女座被雜誌社認可,公開發表。

當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亦舒的小說的時候,人們對作者的好奇心也達到了巔峰。在眾多專業作者看來,這篇小說文筆細膩,平淡卻字字錐心,文采斐然,其作者必定是一個極具經驗的作家。

由此可以想象,當大眾知道這篇卓越的文章出自14歲的亦舒之手的時候,他們是怎樣的驚訝與不可置信。作品被採用的亦舒大受鼓舞,她正式開始寫作,將自己對生活的所有感悟都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

19歲那年,亦舒遇到了自己的摯愛:畫家蔡浩泉。初次相遇的時候,亦舒便被蔡浩泉身上的藝術氣息深深打動,一見鍾情。然而在人們看來,兩個人並不相配。

彼時的蔡浩泉事業剛剛處於起步階段,沒有名氣,沒有財富,是個窮酸書生。那時候的亦舒已經小有名氣,卻偏偏無法擺脫對蔡浩泉的思念。19歲的少女對自己夢中的少年展開了熱烈的追求,這場愛戀,似乎沒有不心動的理由。

亦舒是家中的寶貝,當父母得知自己的女兒竟然要嫁給一個一文不名的畫家的時候,他們大發雷霆。縱使如此,亦舒依舊義無反顧地與蔡浩泉走進了婚姻的殿堂。結婚第二年,亦舒生下了一個男孩,取名蔡邊村。

備受爭議

其樂融融的一家三口,這樣幸福的生活讓人羨慕,曾經的婚姻反對者開始自省:自己原本的選擇或者是錯誤的。然而在亦舒與蔡浩泉結婚的第三年,他們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尖銳。

或許是作為男人的自尊心,蔡浩泉對金錢問題極為重視,亦舒對此不以為然,兩個人價值觀念的不同導致了日復一日的爭吵。就這樣,兩個原本相愛的人在生活的柴米油鹽中消磨了對彼此的感情,他們終究分道揚鑣,走向了不同的人生。

亦舒拋棄了自己兩歲的孩子,孤身一人離開。在眾人的眼中,作為一個母親,亦舒並不合格。漫天的惡意撲面而來,亦舒卻從未在意,在她看來,自己的前半生已經足夠糟糕,選擇與過去決裂自己才能重獲新生,而與過去決裂也意味著切斷同所有人的聯絡,包括自己的親生兒子。

時間轉瞬即逝,轉眼間亦舒的兒子蔡邊村長大,他成為了導演,有了一定的名氣。2013年4月,蔡邊村的紀錄片《母親節》在德國上映,80分鐘的時間之內,蔡邊村講述了自己尋找親生母親的經歷,雖然拼盡全力之後依舊一無所獲,他卻充滿希望。

看完紀錄片之後,作家陳思宏在社交平臺上發表了文章,他猜測紀錄片中那個蔡邊村苦苦尋找的母親,正是作家亦舒。原來,當初那個毅然離開的母親已經與自己的兒子分開了40多年。

蔡邊村回憶到:我11歲的時候最後一次見過我媽媽,很久以後,我才在雜誌上再次見到她。我不是很確定,又去翻找了自己的出生證明,才知道那真的是我的母親,倪亦舒。聽到蔡邊村的獨白,眾人皆心疼不已,這個女作家幾乎家喻戶曉,而她的親生兒子卻需要從別人口中得知她的身份。

紀錄片播放的時候,蔡邊村已經過了不惑之年,亦舒年近花甲,蔡邊村用了半生的時間尋找自己的母親,他只是想要一個答案,為什麼那麼狠心地拋棄年幼的他,為什麼不願意與他相認。

蔡邊村透過各種渠道尋求與母親見面的機會,最終訊息都石沉大海。亦舒不願意見自己的兒子,既然已經選擇離開,就必須走得徹底。人們不知道亦舒究竟在逃避什麼,或許真的對從前的事情不再關心,或許並沒有做好面對過去的準備,又或者有種眾多的難言之隱。

不捨愛與自由

與蔡浩泉分開之後,亦舒與明星嶽華走進婚姻的殿堂,然而不久之後,兩個人的感情也無疾而終。亦舒的筆下曾經塑造了無數個角色,她們大多都有美好的結局,沒有人想到,這個賦予別人美好愛情的人自己的感情生活一團亂麻。

更沒有人想到,那個將一生的熱愛都傾注在尋找有緣之人的旅途中的亦舒在晚年找到了自己的真愛。在熟人的介紹下,亦舒與香港大學的教授梁先生相識,步入晚年,兩個人更加沉穩而成熟,面對感情十分理智。他們心中瞭然,對方是可以陪伴自己走過餘下時光的人。

冒著生命危險,高齡產婦亦舒生下了女兒露易絲,如今的她家庭和睦,晚年生活幸福,成為了真正的人生贏家。

亦舒的一生充滿著太多的爭議,然而古往今來,每一個嚮往自由、追求自我的人都不能被眾人理解。在人們的固有認知之中,一個人承擔著對家庭的責任,正如亦舒承擔著一個做母親的責任。

拋棄自己的親生骨肉,拒絕與其相見,人們譴責她冷血無情。她沒有盡到一個做母親的責任,這並不符合中國傳統觀念中的倫理道德,然而拋卻情理而言,亦舒又有什麼錯呢?

人的一生總要大膽一些,愛一個人,攀一座山,追一個夢。每個人都永遠追求夢想的權力,不論性別,不論年齡,不論身份,有夢想的人從來都是平等的,更是值得敬佩的。

人們常說,步入晚年的老人失去了愛一個人的能力和資格,然而那只是無能之輩的藉口,愛意永遠不會消散,正如人們的夢想,永遠充滿活力,為時未晚。

如果過去的記憶太過痛苦,為什麼不選擇釋懷呢?人的一生充滿太多的無可奈何,總有人因為某種原因被揭開傷疤,也總有人被迫做出違背內心的選擇。與其終日活在別人的眼光之中受盡折磨,不如大膽一些,做自己命運的主人,永遠只為自己而活。

正如亦舒所說的那樣:“我們都曾經以為經驗可以幫助我們好好抵抗命運,但是不,歲月只能增加我們的忍讓力,把意外比上一次處理得較為好看與妥當。”她的人生無可複製,正如每個人都擁有決定自己人生的權力。

157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黃磊吐槽三胎兒子話多太鬧騰,將其比作電池,曾被指重男輕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