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這是一篇摘譯自外網對富士的微單相機X-S10的測評文章。富士的微單相機能在這一年多的時間內迅速上升為主流微單相機,這與富士相機的與眾不同的產品方向有關。同時富士將許多高階的諸如機身防抖與傳統的撥盤操控,以及自己特有的X-TRANS cmos技術,和數十年膠片生產積累的色彩科學研發實力,再輔以超級鍍膜的富士鏡頭加持。因此在微單相機成為相機市場的主流之後,富士異軍突起,在微單相機市場成為apsc半畫幅相機後起之秀。

富士X-S10標誌著富士微單相機系列的轉變。到目前為止,其更先進的微單相機都具有外部快門速度撥盤和(取決於型號)外部鏡頭光圈環,有時還有 ISO 光圈撥盤。而X-S10 將這種經典的撥盤模式,恢復到看到的常規模式撥輪模式(由物理撥盤,轉換為電子撥輪)。

相機的規格

1、感測器:26.1MP APS-C X-Trans BSICMOS 4

2、影象處理器:四核X 處理器 4

3、AF點:117/425/91點混合對比度/相位 AF

4、ISO 範圍:1 60 至 12,800 (exp 80-51,200)

5、影片:無裁剪的 4K UHD 高達 30p

6、取景器: EVF, 236萬點, 0.62 倍放大

7、儲存卡:1x SD/SDHC/SDXC

8、LCD:3英寸變角觸控式螢幕, 104萬點翻轉變角螢幕

9、最高連拍速度:8fps 機械快門, 20 fps 電子快門,30fps 和 1.29 倍裁剪

10、連線:Wi-Fi

11、尺寸:126 x 85.1 x 65.4mm

12、重量:465g(僅機身)

相機的主要功能

富士膠片X-S10集成了很多X系列相機的成熟技術。比如:感測器與富士X-T4 中使用的 2610 萬畫素 X-Trans CMOS 4 感測器相同。四核 X 處理器 4 處理引擎也相同。自動對焦系統也是與 X-T4 相同的 100% 相位檢測自動對焦幀覆蓋範圍和具有人臉和眼睛檢測功能,富士表示,將對焦靈敏度提升至低至-7EV水平,響應時間只有 0.02 秒。

與 X-T4 一樣,富士X-S10 具有內建的機身防抖功能 (IBIS)。與 X-T4 的 6.5 檔的防抖效能相比,這個防抖單元體積小約 30%,提供 6 檔補償。雖然有了一點差別,但這是一個體積縮小後的效果。

同時,在連續拍攝和影片功能方面與頂級的X-T4也有一定的差別,比如X-T4的機械快門可以拍攝高達15fps時,X-S10僅僅達到8fps,雖然這對於這個價格區間的相機來說仍然相當不錯,同時X-S10 可以在電子快門情況下以 20fps 的速度拍攝,或者在電子快門 1.29 倍裁剪模式下進行 30fps的連拍。

富士X-T4 以在機身內錄 4K 60p 影片和 10 bit的影片能力而聞名。但 X-S10 在內部採取了更傳統的 4K 30p 和 8 位元內錄。 不過X-S10 提供了使用外部錄機, 可以和 X-T4一樣錄製 10 位 4:2:2 影片。

在其他方面,X-S10 只有單卡插槽和解析度稍低的電子取景器。但是X-S10 提供了與 X-T4 相同的大部分的功能。

機身設計和操控

X-S10 的抓握處理得非常好,提供了良好的,堅定的抓握力和方便的控制性能。

採用了尋常的電子撥盤模式。它有兩個電子撥盤;一個在前面的手柄頂部, 另一個插入到背面的頂部。在左側是第三個,功能 (Fn) 撥盤。

X-S10 的操控關注了很多細節。在電影模式下,選單交換到電影特定的選項,富士已經放棄了一個普通的多功能控盤,轉而使用小型操縱桿,因此相機的背面更加整潔。

除了頂部板右端的孿生控制錶盤(從上面看),它的另一側還有第三個功能 (Fn) 錶盤,下面是啟用彈出式閃光燈的操縱桿。

後屏翻轉和旋轉操作方便 ,EVF也不錯,雖然解析度低了一些,還有0.62倍放大感覺有點小。

畫質效能

如果拍攝 RAW 檔案,Capture One 將自動檢測並選擇在相機中的配置檔案(也可以更改),而 Lightroom 和 Adobe Camera Raw 將在其配置檔案中提供"膠片模擬"選項。

與其他富士膠片相機一樣,X-S10 具有動態範圍擴充套件選項,其值為 200% 和 400%。這將調整靈敏度和色調曲線以捕獲更高的動態範圍(特別是更突出細節),並且它也適用於raw檔案,而不僅僅是 JPEG。這為 X-S10 的raw檔案提供了極大的處理靈活性。

我們用於測試的鏡頭是富士XF 18-55mm f2.8-4 R LM OIS。這是富士相機的標準中檔套機鏡頭,雖然比其它廠家同焦段鏡頭貴一些,但這個光圈光圈更大、製作更加精良,尺寸緊湊。

實驗室資料

為了實驗室資料有可比性,測試採用了與X-S10類似的另外三個流行的APS-C微單相機:佳能EOS M6 II,尼康Z50,和索尼a6600,進行對比。

解析度:

解析度以線寬/圖片高度進行測量,這是與感測器尺寸無關的解析度測量廣泛使用的標準。

2600萬畫素的X-S10 的解析度在 3250萬畫素的佳能 M6 II 和2090萬畫素的尼康 Z 50 之間。索尼 a6600 在此測試中的數值與 X-S10 相同:其 2420萬畫素 感測器可拍攝與 X-S10 的尺寸接近的影象,因此細節級別相似。

動態範圍:

動態範圍以 EV(曝光值或檔)進行測量。它是相機在極其明亮和黑暗區域記錄細節的能力的度量;值越高越好。

富士的X-Trans感測器具有出色動態範圍的傳統。X-S10 比索尼 a6600 的動態範圍大了2EV,只有尼康 Z 50 與富士的 X-S10相同 。

訊號與噪聲比:

信噪比測試可以測量影象清晰度,這主要是在使用更高的 ISO 靈敏度拍攝時,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更多的噪聲。測試 ISO 敏感度時的分數越高,得分越高。

從測試結果可以看到,其影象比佳能和索尼相機的影象更乾淨,噪音更小。X-S10甚至可以在較低的靈敏度下與 Z 50相似,這是一個相當好的表現,因為 20.9MP 尼康應該在這裡具有優勢,它的畫素更少,可以獲得更高的光靈敏度,更低的影象噪音。然而,尼康還是在ISO 1600以上,超越了X-S10。

影片效能

X-S10不像更昂貴的X-T4相機那樣可以拍攝4K 60p影片。但這是一臺中檔多功能相機,而不是專業影片相機,其影片規格也基本適應業餘愛好者使用。

在測試中,機身防抖似乎不像X-T4那麼強大。防抖功能對靜態手持式拍攝非常有用,但它對於執行和跟拍中的效果並不那麼強。會有一點抖動的感覺。因此在使用 X-S10拍攝影片時,使用防抖的三軸雲臺效果會更好。

結論

富士的X-S10 簡化了高級別的 X 系傳統轉盤模式操控。採用了通常的操控模式,但依然可以達到方便和出色的操控目的。機身的構建質量以及 IBIS(機身穩定)的加入,賦予了該相機非常實用的效能,尤其是在apsc微單相機市場,在這個價格領域,這臺相機可能是價效比最高的一款機型。

優點

1、優秀的操控效能

2、機身防抖系統

3、100% 相位檢測自動對焦覆蓋範圍

4、未裁剪的 4K /30p的影片

缺點

1、沒有4K 60p(與 X-T4 不同)

2、IBIS 機身防抖對影片的穩定效果不夠強。

富士X-S10不會給X-T4帶來太大的市場干擾,但它比所謂的X-T30更具吸引力,因為X-S10帶來了更多的操控和機身防抖。從構造質量、功能和處理方式為愛好者和初學者提供了迄今為止最好的 ASP-C 微單相機。它提供了 X-T4 的很多感覺和功能,但又比X-T4便宜了許多 。

摘譯自:www.digitalcameraworld.com/reviews/fujifilm-x-s10-review

36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領導打電話問你“忙不忙”,傻瓜才直接回答,聰明人會這樣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