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可以說是史學界和民間公認的封建制度社會中影響力以及發展程度最高的一段歷史時期:民風開放、文化包容、經濟繁榮、軍事實力雄厚並且擁有著享譽世界的政治影響力。
唐朝的許多出土的繪畫作品已經成了如今史學研究的重要參考工具以及史料,其中,唐代周昉(史學界存在其它觀點,但一般認為周昉為畫作作者)所繪製的一代經典畫作——《簪花仕女圖》在兼具審美作用的同時,因為其反映的人物體貌以及裝飾風格等豐富內容,更是成為了重要史料參考,另外畫作中仕女們的衣著打扮、周圍環境特點等同樣也是中晚唐時期審美風格的變遷的重要見證。
一、中晚唐時期審美風格變遷的體現和象徵意義仕女畫在古代其實並不只是簡單表現女性生活來滿足唐朝民眾審美需求需要的,它更偏向於文學敘事性。要是用我們現在"以瘦為美"的主流審美觀點來看,《簪花仕女圖》中的女子絕算不上是頂美的。
但是在這副足以代表周昉眼中美的代表的仕女們,一個個卻是身姿豐盈,臉龐圓潤,唐朝中後期之後的審美風格變化最大表現方向就在於此。
中晚唐時期審美風格的具體變化方向當然不僅僅侷限於"以胖為美"這一個單調的標準,依舊是《簪花仕女圖》中共有六個人——五個仕女和一個侍者,這五個女子各個都是體態豐腴,蛾眉淡掃,眉目恬淡,衣著素淡輕盈,手指拈花,頗有菩薩之綽約姿態。
另外,《簪花仕女圖》中的女子衣著,放眼望去在整個封建歷史之中都算是最為大膽暴露的——不憚於"袒胸露背",暴露出自己的較為隱私部位,"薄羅衫子透肌膚"更是一言道出衣服面料之薄。
另外,《簪花仕女圖》中仕女的妝容髮飾也無一不表現出唐朝頗具一格的審美風格——一女子們身上的衣物以及佩戴的髮飾都是比較豔麗和精巧的,一眼便可以看出其奢華,頭頂蓮花的女子逗弄寵物手上所拿的器具從外觀上來看都是心思精巧、製作精良的。
另外,仕女們的櫻桃小嘴、白妝、紅妝、峨眉等特色妝容,都帶著深深的時代烙印。時代發展至今,距離中晚唐時期時間跨度已逾千年,審美風格差異也已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如今娓娓展開倒確實感受到時代特色審美的不同之處併為之震撼。
二、中晚唐時期審美風格變遷的原因和時代背景現代出土了一幅唐朝畫作叫做《步輦圖》,裡面記錄的是唐朝時期的宮人體態,她們身著窄袖衫和高腰位間色裙,身材大都高挑纖長,其實,唐朝並非整個朝代都以豐腴為美——隋人以瘦為美,唐朝初期自然而然地繼承了隋朝以清瘦和嬌小為美的審美風格。
唐朝中《簪花仕女圖》這樣的審美潮流發生在盛唐之後,也就是唐朝的中晚期,這個時候的民間包括宮廷,可以說自上而下地統一了這種頗具時代特徵的審美風格。
1.中晚唐時期特殊的時代背景對審美風格的影響
盛唐以後,唐朝文化觀念越來越憧憬繁華外像,也愈發看重國家形象。
胖被看成美,其實是因為在那個時代的觀點看來——體態豐腴是經濟發達國力強盛的特質——"胖"本身沒有具體的客觀的標準,它其實是個相對的定義,所以,身材豐盈臉頰圓潤多數時候都被看成是富貴的判斷方法。富貴人家的女子,自然從各個維度來說都是要優於寒門出身的女子的。
另外,古人沒有系統的醫學常識,一味地認為豐滿的女子好生養,而傳宗接代在古代作為被人們最為重視的一項社會任務和婚姻任務,也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以胖為美風氣的盛行。
另外,《簪花仕女圖》中女性頗為灑脫大膽的著裝,很大原因是因為唐人的思想是沒有多少束縛的,甚至可以說是精神極其健旺,甚至彪悍。
唐朝國家繁榮,社會各個方面都追求一種體態飽滿,衣著華麗,神態莊重,氣勢宏偉之感,這些無疑都是瘦削所不能帶來的感覺。尤其是武則天時期之後,女子社會地位、政治地位等有了明顯提高,便更加地需要透過豐滿圓潤、大方有威嚴感的女性形象來表達、抒發這種追求。
2.時代政治經濟等因素對審美風格產生的作用力
唐朝在政治上的開放,可以說在中國封建制度歷史中沒有任何一個朝代能與其匹敵。唐朝的早中期各類宗教都很繁榮,佛教、道教、摩尼教、景教等等。應該是唐朝有一種包容的大國心態,使得長安成了一座國際大都市,海納百川、包容萬教,而其中發展最為繁榮的就是佛教。
洛陽的龍門石窟作為唐朝佛教的代表建築物,其佛像可以說絕大多數都有著圓潤的臉龐、豐盈的身姿以及肥厚的耳垂,給人一種威嚴卻可親的形象——唐朝的國家形象也是如此——國家實力雄厚但友好蠻夷少數民族,文化包容程度極高,外邦國家看唐朝也是如此這般"威嚴可親"。
還有極為重要的一點,就是胖美人"楊玉環"的出現,楊玉環恰逢唐朝中期,這段發展至頂峰的時期,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她能使得"三千寵愛在一身"並且皇寵長久不衰,是正向推動了"以胖為美"這種審美觀的影響力的。
三、分析中晚唐時期審美風格變遷的影響審美風格可以說是一種文化衍生物,它被時代背景下的特色政治經濟等因素所主導,但同時也可以呈現出時代政治經濟等因素的特點和外在表現。中晚唐時期不論任何階級、職業,都遵循著主流審美——也就是以胖為美。
以胖為美並不是一種很常見的審美風格,縱觀歷史,"楚王好細腰"、"身輕如燕"等成語典故也都證明了歷史長河中"瘦"其實是相當主流的一種審美,唐朝這種另類的美不僅裝點了、豐富了審美內容,也對當代政治經濟以及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1.對唐朝同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的反作用力
唐朝審美風格的變化最為直觀的反作用力就是推動了女性地位的提高以及社會觀念的開放。我們如今看來禮儀外邦、開放包容的唐朝,其實在發展初期是中國古代歷史中民族歧視問題最為嚴重的歷史時期之一,與少數民族族通婚都會判流放兩千公里,其懲治程度幾乎與斬首差不多。
但是唐太宗李世民之後唐朝就開始積極團結少數民族,唐朝中後期以後,社會審美更加多元化,文化風氣以及社會包容程度都有了顯著的提高,尤其是楊玉環和安祿山等胡人逐漸走上了權力的頂峰,少數民族的認可程度在唐朝社會的認可程度也得到了提高。
《簪花仕女圖》中女性穿衣逐漸大膽,其實也是審美風格下女性穿衣自由以及社會獨立性的提高,最起碼可以反映出社會是沒有如宋明理學一般禁錮女性人權的條條框框的,這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歷史中女性和封建制度對抗的一大勝利。
2.唐朝審美風格變遷對後世產生的深遠影響
《簪花仕女圖》主要集中在人物和服裝配飾的表現,故而它所展示出來的審美風格主要集中在人物以及服裝這兩個方面,對於後世來說最為直觀重要的影響也在這兩大方向上。從對於人物審美來說,無疑是拓寬了審美風格的包容性,使美的評判標準更加多元,從而有利於女性的生存環境改善,不被單一的審美標準所桎梏,而審美的包容性甚至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依舊具有極強的參考意義。
除此之外,晚唐時期審美觀變化所彰顯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巨大變遷也直接推動了唐朝時期的民族大融合以及南北文化融合——北方豪邁、奔放、開放的氣概,隨著這種審美觀念帶來的連環作用而逐步和南方的柔美、瑰麗融為一體,加上唐初的強大國力,漢族的自信,造就了中華民族強大的文化體系內涵、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開放的、海納百川的胸襟,為如今的中國能成為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做出了卓越貢獻。
結語:《簪花仕女圖》本來只是一副畫作,應該滿足的是其作為藝術鑑賞品應發揮的審美作用,但是文化產品作為時代政治經濟等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產物,對於時代政治經濟不僅有著相當程度上的反映,還對它們產生反作用力。
唐代政治經濟文化在整個中國古代史中都是絢爛奪目的存在,"大唐氣韻"大抵需要《簪花仕女圖》中這般雍容華貴的女子來裝點,才能顯出這無二的盛世;而這些對於精緻髮飾以及豐腴之美追求的審美潮流,不僅推動了唐朝政治經濟的發展,更是影響了後世千年的審美程序。
參考資料:1.《絢爛的世界帝國:隋唐時代》
2.《劍橋隋唐五代史》
3.《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