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9月,戊戌變法失敗,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將帝幽禁於中南海中的瀛臺,宛如囚犯,可就在來年,武昌竟然出現了「光緒皇帝」,當時一些報紙報導,光緒皇帝已從瀛臺逃走,跑到武昌依附謀圖再舉,張之洞即為保駕大員,即將扶主中興,結果一查,竟只是場大。
據當時親歷此事的劉禺生在《世載堂雜憶》中的記述,武昌有一位等著候補當官的湖北籍書生,在金水閘買了一所公館,因候差無期,開支緊絀,便書帖於門,願將公館出租一半。沒多久,就有主僕二人前來繳錢求租。老僕大概50多歲,臉上乾淨沒有鬍子,說話略帶女聲;而少主則30歲不到,身材不長,氣態不俗,二人都操一口北京官腔。
入住此公館後,少主從不外出,每天在家讀書作文,而老僕不僅要出外採辦一切事物,為主人進呈各種食用物品時,還都行跪拜大禮,口稱「聖上」,自稱「奴才」。這一切被房東看在眼裡,疑在心中,便告知了一些朋友,很快傳開去。
▲光緒皇帝被囚禁時,曾被一位戲子假冒過。(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各地官吏紛紛前往武漢面聖,進貢各種奇珍古玩。這位「假光緒」在眾人的吹捧中,慢慢膨脹,甚至還拿出刻著「御用之寶」的印璽公然示人。沒人懷疑他的皇帝身份,即使有人懷疑,也唯恐觸犯天顏,不敢拿出照片仔細對比。光緒皇帝駕臨武漢的訊息,很快也傳到了湖廣總督張之洞的耳朵裡。
張之洞為人謹慎,他沒有直接與那對主僕見面,而是快馬加鞭派人到京城探聽訊息。不久後,他接到了宮中回覆的密電,只見密電上寫道「宮中又無出走之耗,而瀛臺則無一人敢入」。有了鑿鑿之據,張之洞立即下令對這對主僕進行了抓捕。
原來,這假冒光緒的青年人本是旗人,名喚崇福,自幼學伶唱戲,曾多次入宮演出,對宮中禮儀習俗頗為熟悉。他面貌頗似光緒,在伶人中曾有「假皇上」的綽號;而老僕確實是宮中太監,本職司守庫,因盜竊庫物,被人發覺,在尚未處置之時,大偷一次之後潛逃,諸如御璽、金龍被等物,都是他從宮中盜出。
這太監逃出皇宮後,即找到早已相識的崇福,策劃了上述伎倆,到外地行騙發財,武昌是他們出京後的第一站。只因老太監胃口太大,久滯武昌,未能及時「轉移陣地」,才會這麼快敗露,進而掉了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