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有條件的話,6歲之後就一定要和孩子分開房間睡覺了。不少家長從娃4、5歲的時候就開始準備,但往往是好說歹說、什麼手段都試過了孩子卻依然不買賬,到了睡覺的時候還是要擠到爸爸媽媽的床上去休息。
小寶媽媽最近就是因為這件事情而鬧心不已。自家的囡囡一直都很是乖巧聽話,但就是沒辦法自己睡覺。試了很多的方法都不見效,實在是沒有什麼好方法,只能硬著頭皮採取強制措施。小寶這馬上就要滿6歲了,總是跟爸媽睡在一張大床上也不行啊。
可即便是每天晚上講著故事把娃哄睡了,到了半夜她還是會偷偷摸摸地跑回來,如果不給開門就會在外面大哭,有的時候老人在場的時候,還會責怪寶媽,這種問題整的孩子媽焦頭爛額的。小寶媽媽覺得,是不是孩子有分離焦慮啊,不然怎麼就那麼‘粘’爸媽的床呢?像其他朋友家的孩子也沒有出現這樣的情況,總感覺自己家的孩子是自身的問題。
其實,小寶不願意自己睡覺和分離焦慮沒有關係(不然她是怎麼開開心心去幼兒園的呢)。孩子不願意自己一個人入睡,很可能是因為他心裡真的害怕。
一、孩子自己入睡會覺得害怕的心理原因
1、環境的變化會給孩子帶來壓力
孩子的大腦發育尚不完善,對周圍環境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忽然從父母的臥室換到自己的臥室,這種環境變化會給他帶來心理上的刺激,造成入睡前額外的壓力。
2、獨自一人會讓孩子憂慮
無論是生理能力還是心理能力,孩子都需要經過長期發展才能獲得。在他還小的時候,孩子對自己是沒有太多信心的,此時強制讓他一個人睡覺,孩子就會因為認為‘我無法保護我自己’而憂慮。
3、黑暗安靜會引發孩子的幻想
6歲前的孩子沒有辦法很好地區分虛擬和現實。在夜晚安靜又黑暗的環境裡,一些故事裡的怪物、壞人就會從畫本里‘跑’出來,進入他的幻想世界,讓孩子以為有可怕的東西存在於自己的房間裡。
孩子總是不肯和父母分房間睡覺的背後,隱藏的其實是他的心理變化。如果我們忽視了這一點,不能正確的理解他的擔心和憂慮,就無法真正幫助他克服恐懼。
二、家長應該正確的理解孩子自己入睡時的害怕
1、孩子會害怕,恰恰是因為他長大了
都說‘初生牛犢不怕虎’,孩子也是如此。當他的大腦發育還沒有到達某個階段,認知系統也不夠完善的時候,其實他是不懂得害怕是什麼的。相反,開始擔心壞人、怪物的到來,並開始考慮自己‘打不過’的時候,恰恰是他認知能力發展的標誌。作為父母,我們不應該嘲笑孩子,反而應該以正面的態度來看待和解答孩子的憂慮。
2. 孩子會害怕,證明他開始對外界環境產生好奇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開始逐漸對自己的能力產生自信,進而更加有慾望去探索周圍的世界。被這種內在動力驅使,他會逐漸從周圍環境裡看到更多細節資訊。在這個階段,由於資訊量過於複雜,孩子很容易就會因為環境變化而產生焦慮和恐懼,這就需要我們耐心的解答和等待,給予孩子更多時間來適應這些新體驗。
3、孩子會害怕,說明他的頭腦裡開始出現了‘安全’概念
3歲前的孩子可以說的上是天不怕、地不怕,因為他的大腦根本就沒有發育到能夠意識並主動規避"危險"的程度。3歲之後,隨著能力的發展,很多孩子開始變得‘憂心忡忡’,這正是他安全概念初步建構的表現。
可以說孩子對於肚子入睡的害怕背後,恰恰和他的生理及心理發展是分不開。瞭解這些因素,我們就可以改變原本消極的想法,並有的放矢的去正確處理這些因素,讓孩子得以養成分房睡的好習慣。
三、想讓孩子自己入睡,可是試試這幾種辦法
1、和他一起構建積極的故事
超常的想象力是上帝賜予孩子的禮物。作為父母,我們不應該對他說的類似‘床下有一團黑漆漆的怪物’話嗤之以鼻。父母粗暴地責罵孩子 "這些是假的"並不會幫助他養成獨自入睡的習慣,反而會傷害他的情感,所以當他開始透過想象力構建一些消極、可怕的故事的時候,我們可以"用魔法打敗魔法",透過和他一起構建起全新的、積極地、正向的故事來幫助他克服內心的恐懼。
2、幫他分辨幻想和現實
對於孩子來說幻想和現實的分界線非常的模糊,因此他往往會將自己感受到的黑夜和故事裡那些壞事發生的黑夜聯絡在一起。為了克服這一點,我們首先要做的是不能強制性地跟孩子說“那全都是假的”,這對於他的膽怯於事無補。而是應該幫助他透過現實的途徑去檢查、解釋那些幻想中的事情並不會發生。同時幫助孩子明白故事和現實世界之間的差距。
3、鼓勵他成為‘勇士’保護自己
孩子害怕一個人入睡的本質上其實是對自己的不自信。此時我們不應該去責怪孩子‘膽小’,而是要鼓勵他,讓他成為‘勇士’去保護自己。打敗假想中的怪物看起來似乎沒什麼,但是卻可以對孩子有著深遠的積極影響。
隨著孩子的成長,我們總是會經歷很多"甜蜜的煩惱",這需要父母以積極的態度找到可能的解決方案,並用科學的態度去接近和欣賞孩子的真實想法。處於成年早期(6歲之前)的孩子在更換新環境的時候感到害怕和牴觸是很正常的。這種表現與他的認知發育和心理成長密切相關。當孩子有這種負面情緒時,我們有責任用耐心和愛滋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