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郭德綱出生在天津,天津是相聲的發源地,相聲藝人多如牛毛,郭德綱從小就愛聽相聲,是在這種環境和氛圍中長大的。

聽著聽著相聲,郭德綱就喜歡上了,很迷戀,他自己都覺得他這輩子可能離不開相聲。

郭德綱的父親,也挺支援,在郭德綱很小的時候就讓他學相聲。開始他學的是評書,郭德綱感覺自己不是一個特別幽默的人,說相聲可能不行,說評書還行。拜師很容易,在天津教評書的人一抓一大把。

學了幾年評書,郭德綱的嘴皮子練利落了,他覺得評書發揮不了自己的才能,還是相聲的“說學逗唱”適合自己,能讓自己有更大的發揮。

於是郭德綱又學起了說相聲。在天津想學相聲那真是太容易了,但學好得看自己的天賦。郭德綱學了一些相聲的傳統段子,打下了基礎。

相聲雖然是一門“說”的藝術,但是裡面的學問卻很大。郭德綱從小深知其中的奧妙,他明白藝不壓身的道理,在學相聲的同時,還學習了京劇評劇河北梆子一些劇種,以此來豐富相聲的內涵。

羽翼漸豐,天津容不下了郭德綱了,想要更大的發展就需要去北京。北京有容乃大,物華天澤,三教九流,聽相聲的多。

他的選擇是對的,雖然剛開始的時候挺波折的,吃的伙食差,演出也不掙錢,還租房子住,挺困難的。 當郭德綱憑著自己的能耐,硬是在北京開創了德雲社,從此事業扶搖直上,知名度節節上升,相聲也有了新天地。

天津北京是郭德綱的福地,有地兒學相聲,有地兒說相聲,得以人前顯名,此乃地利。

下面說一說郭德綱的人和。

郭德綱的搭檔也換了好幾個,相聲講究捧哏逗哏,郭德綱非常明瞭。選一個自己的捧哏尤為重要,郭德綱起初和張文順合作,張文順是位老人了,一老一少合作的很好。

其間他也與其他人搭檔過,總是感覺不順手,找不到那種被“捧”的感覺。

直到他遇到了于謙,于謙是科班出身,給人的感覺謙遜低調忠厚,跟郭德綱張揚高調恰好相輔相成。兩人在臺上一捧一逗,相得益彰,恰到好處。恰巧于謙也非常支援郭德綱,內心裡懂得郭德綱。這是非常關鍵的,搭檔就需要互相支援互相配合,這對說相聲的人來說非常重要。于謙成就了郭德綱,郭德綱也成就了于謙。觀眾都認為他們兩個真是“天作之合”。

剛到北京時,郭德綱師承無門,在北京的主流相聲界沒有自己的地位,郭德綱深知裡面的利害關係,沒人引薦,沒人舉薦,想在北京混是不容易的。經于謙引見,郭德綱拜了侯耀文為師。侯耀文在相聲界的地位非常高,郭德綱成為了他的弟子,自然身份就不一樣了,這叫師出有名,身傍大樹好乘涼。郭德綱打了一手好牌,迅速在北京相聲界混出了名堂。

郭德綱之所以這麼出名,不得不提到北京電視臺。如果沒有北京電視臺對他相聲的播放,他的名聲或許沒有這麼響。名聲不響,開十個德雲社也白搭。藉著北京電視臺的宣傳,郭德綱的名聲才漸漸響起來,以至全國人都知道了郭德綱這個名字。

別人的印象就是,一提到相聲,就想到郭德綱,一提到郭德綱,就想到相聲。相聲代表了郭德綱,郭德綱代表了相聲。

此乃人和。

說到郭德綱的“天時”,就頗有波折了。郭德綱想用相聲賺錢的時候,相聲已經不景氣了,甚至可以說已經沒落了。別說能在劇院看到相聲,就是電視上說相聲的人也少了,那個時候都被小品給代替了。沒幾個人聽相聲,覺得相聲沒勁。

在這個時候,沒兩把“刷子”就出來說相聲,還真不行。

郭德綱就是在這個時候迎難而上了,不得不拿出了自己的“真材實料”,博觀眾一樂。郭德綱使出了渾身解數,他說相聲的功力也讓觀眾眼前一亮。大家覺得相聲就是這個味兒,這才是相聲。

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且能有所作為,這需要本事的,郭德綱做到了,他把相聲從沒落頹廢的狀態變得生機勃勃,大家又愛聽相聲了,願意掏錢去德雲社聽,去給郭德綱捧場,是真的願意聽,郭德綱說的太好了。 說郭德綱以一人之力挽救了相聲,毫不為過。相聲從此又有了春天。

把不利轉為有利,沒有條件創造條件,郭德綱對相聲的貢獻,功莫大焉。

這就是郭德綱的“天時”。你們不是說相聲不行了嗎?我郭德綱要證明相聲還行。行不行你們說了算,正是在相聲青黃不接的時節,郭德綱用實力證明了相聲的存在,證明了自己!此乃天時天意:“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所以,郭德綱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這幾個因素缺一不可,郭德綱才得以成功;正是有了郭德綱的成功,相聲才得以到現在還被人們喜聞樂見。

29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俄報復亞塞拜然,禁止進口蘋果西紅柿,當年就是這麼報復土耳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