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想,你跟別人聊天,一旦對方說出來的話讓你感到意外時,你會有什麼反應?
到底是目瞪口呆的不知措施,尷尬難受地啞口無言,還是支支吾吾地隨便說幾句不知所云的話,讓氣氛更加僵硬?
一個有口才的人,跟別人聊天時,不僅能夠條理清晰地表達自己的看法,而且還能夠巧妙地應對,在聊天期間遇到的不同突發狀況。
那什麼是聊天的突發狀況呢?
諸如找不到話題的冷場,別人聊了一些你不想聊的話題,或者不小心說出一些讓你感到尷尬的事情,當然,最嚴重的就是別人特意去刁難你,對你說一些咄咄逼人的話。
這時候,假如你被動接受,那麼你的社交角色不僅會留給別人不好的形象,而且還會讓別人在交談互動中“佔盡上風”,以後你只能一直唯唯諾諾地面對對方了。
所以,不管遇到什麼樣的聊天狀況,你一定要懂得主動做出應變。而這,就是訓練自己獲得應變口才的重要核心價值了。
如果你希望具備這種應變口才,以下這些口才知識,你就要認真學習了。
![](http://timg.juduo.cc/2020/12/5f08de2a8f3543cfa1d160d34cfa5f0f.jpg)
想具備應變口才,敏捷的思維反應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當你意識到某種“聊天意外”到來的時候,你一定要主動去思考,懂得隨機應變,主動作出反應,而不是被動地任何時態朝著不好的方向發展下去。
但問題是,很多人的思維反應能力,往往不夠敏捷,從而應對這些聊天的突發狀況時,導致自己手足無措。
根據腦科學的研究,當人對於意外狀況沒有相關的經驗時,其最初的反應方式,基本上都是“本能式”的。
問題是,這種“本能式”的反應,很多時候並不適合用來應對當前的狀況,甚至只會加重問題的嚴重性。
那怎麼辦呢?這就需要你需要提前給自己積累一些應對的經驗,鍛鍊自己的思維反應能力。
而危機口才通常會用到四種思維形式,只要你平時刻意鍛鍊這四種思維形式,你就能夠提升自己處理危機的思維反應能力。
第一,輻射性思維,也稱為發散性思維。
這種思維形式的特點,就是從同一個資訊源引出不同的結果。
舉個例子,你從“工作”這個資訊詞語中,能發散想到哪些相關的情況呢?諸如“工作的辛苦”、“工作太少”、“公司的制度”、“同事間的競爭”、“未來的發展”等。
這像不像當你遇到冷場時,針對某個話題,進行發散思考尋找話題的情況?
平時多多訓練自己的發散思維,你冷場的時候,就不要本能地感到尷尬或者不知所措,而是懂得主動開動腦筋,發散思考不同的話題點了。
![](http://timg.juduo.cc/2020/12/d78b17bf72ed4693bb97e01de0c53010.jpg)
第二,縱深性思維,也稱為聚斂性思考。
這種思維形式的特點,就是針對一個資訊源,進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討,從而挖掘出更多內容。
例如當你聊到的話題是“工作的辛苦”時,那麼就可以運用這種思維,進行縱深地挖掘出更多相關的內容,聊聊天工作是怎麼辛苦的,哪些情況可以體現出這種辛苦,跟別人相比又辛苦在哪裡等。
透過這種聚斂性的思考,你就可以培養出自己“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跟別人聊天時,就會聊到更多的東西。
![](http://timg.juduo.cc/2020/12/cdc55de2792640a6b0f06651e86df1ee.jpg)
第三,逆向思維,也可以說成“抬槓式思維”。
這種思維形式的特點,就是從相反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對某些表面的現象,提出逆向論證,發表不同的看法。
例如當你聊到“工作辛苦”這個話題時,從相反的角度去思考,那什麼情況才會讓我們覺得“工作是開心的”呢?或者說,在什麼情況下,工作可以讓我們獲得更多的開心?
好比說工資高,福利好,加班時間少,或者做一些能夠體現出自我價值,發揮出我們自身優勢的工作,更能夠讓我們獲得滿足感。
逆向思維用到聊天中,除了用來反駁別人某些觀點,有時候也可以用來應對某些刁難的。例如女生問你:“是不是經常約女孩子出去玩”,如果按照正向思維回答:“不是,我不是這樣的人”,就會給人非常死板的感覺。
但如果運用逆向思維回答,就可以說:“當然啦,我尤其喜歡約一些漂亮的女孩子出去玩。可惜到目前為止,我唯一願意邀約的漂亮女生,就只有你一個!”
這樣說,就會給人一種“真誠地圓滑”的感覺了,更有意思。
![](http://timg.juduo.cc/2020/12/0953dab6fff8473487be67690e180603.jpg)
第四,延展思維,也稱為聯想性思維。
這種思維形式,是培養對問題作多向思考的能力,讓自己能夠主動靈活地轉換問題的思考角度。
在聊天的時候,你可以從一個話題,聊到另一個話題,其實既是延展思維在起作用。從工作聊到生活,從生活聊到人生,這個轉換的過程,離不開聯想思維。
那怎麼鍛鍊這四種思維形式呢?
很簡單,每次鍛鍊時,給自己丟擲一個話題,諸如“單身的生活很枯燥”,然後圍繞著這個話題,運用上面這四種思維方式去思考它,既是深入挖掘探討,也是從相反角度論證,更是發散思考單身生活的不同情況等。
如果你能夠把這些思考用手機錄音下來,再反覆收聽觀摩,對自己的表達和思考進行改善,那麼你的思維反應能力,就得到鍛鍊了。
每天半個小時,嘗試一下吧!
![](http://timg.juduo.cc/2020/12/0a68ea8d17614eeba670b36fb29c2ce4.jpg)
有了上述的思維基本功之後,接下來就需要掌握應對不同聊天“危機”的技巧了。
這裡分享三種情況的應對技巧:
第一,遇到冷場時,懂得如何去填充話題。
冷場很容易導致大家都很尷尬。
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一方對另一方說的根本不感興趣,或者因為我們說的意思和對方的理解有偏差,有時候則是因為我們缺乏在某些特殊情景下的溝通技巧,甚至可能因為你的說話觸及了別人的雷區,而造成別人的不愉快,導致交談無法繼續下去。
無論是哪一種情況,當出現冷場或者尷尬的時候,千萬不要自亂陣腳,要敢於主動尋找雙方的共同話題,不能一味地等著對方來解決這種尷尬的場面。
這時,你就要懂得引用“過渡性話題”,讓大家能夠發表意見。
這個話題,你可以從身邊的事物入手,也可以從自身或者別人的生活瑣事入手聊起。這些話題屬於過渡性質,只是起到填補冷場空隙的作用,所以無法做到特別和有深度,簡單一兩句就可以。
然後在談論這個話題的過程中,你就可以繼續構思出下一個值得談論的話題,把話題引導回正軌,從而解決了冷場。
例如你們聊工作上的事情,突然想要聊的東西好像都要聊完了,不知道接下來要說什麼時,你就可以引入這種“過渡性話題”。例如:
A:“你平時喜歡玩遊戲嗎?近來新出了一個遊戲叫‘賽博朋克2077’,你有沒有聽過?”
B:“沒有啊,我很少玩遊戲的,不太瞭解這些事情。”
A:“那你平時下班有什麼業餘愛好呢?我相信你也不是那種喜歡運動的人。”
B:“對啊,哈哈,也很少運動,一回到家就躺在床上玩手機刷影片。”
A:“沒想到啊!作為一個男生,你居然只是刷影片,連遊戲都不喜歡玩!”
丟擲類似這樣的話題,不僅你可以聊,對方也可以聊,這樣冷場就會在這種“閒聊”中被填補過去,從而為接下來的正式談話做了一個“緩衝”。
![](http://timg.juduo.cc/2020/12/f79b4020a8694f90a3eb3b7ee016b0aa.jpg)
第二,透過幽默的方式,化解難堪的尷尬情況
尷尬是很容易在聊天活動中遇到的“突發狀況”。
如果處理不好,就會導致我們不知措施、面紅耳赤。所以,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必須調整好心態,急中生智,用幽默的方式去處理這個局面,從而化解你和他人的緊張氣氛。
相信你一定遇到過那樣的場面,你或你周圍的人突然一不留神,在眾目睽睽之下滑倒。如果你懂得自嘲,就可以巧妙地把這種陷自己於不利的因素,用一種荒誕的邏輯歪曲成有利因素,機智地將自己從困境中解脫出來。
一個著名的例子就是:
有一次,里根總統在白宮鋼琴演奏會上講話時,夫人南希一不小心連人帶將跌落在臺下地毯上,觀眾發出驚叫,但是南希卻靈活地爬起來,在眾多賓客的熱烈掌聲中回到自己的虛位上。
正在講話的里根看到夫人並沒有受傷,便插入一句俏皮話:“親愛的,我告訴過你,只有在我沒有獲得掌聲的時候,你才可以這樣表演。”
這樣子的“自嘲式幽默”,就把這個尷尬情況,扭轉成是自己刻意製造的事故,從而贏得大家的歡笑了。
再舉一個例子。一個女生在街上走路,由於人多閃避的關係,迎面走來一個小夥子,居然踩了她的腳上。於是女生就生氣罵道:“喂,你是怎麼走路的,你的眼睛呢?”
小夥子歉疚地說道:“不好意思,踩到了你。但不瞞你說,其實我是用腳走路的,並不是如你所說的那樣,用眼睛!”
我相信這種回答,不是更能化解這種尷尬的矛盾嗎?運用幽默,既化解不好的局面,又能產生和諧、友好、輕鬆愉快的氣氛。
至於怎麼運用幽默,首先你的聯想能力一定要強,能夠打破邏輯思維的限制,透過曲解、誇張、比喻等方式,說出自己的觀點。
所以,經常刻意讓自己運用這樣的思維方式看待世界,遇事不要太認真,放開心態,用一種玩樂的態度面對問題,你的迴應就會慢慢有了幽默的味道了。
只要語言把握得當,幽默戲謔的化解方式,大多數人都拒絕不了它的“功效”,因為它能使人開懷大笑、舒展情緒,於是當中尷尬與窘迫,就在笑聲中消失得無形無蹤了。
![](http://timg.juduo.cc/2020/12/923e512957e94a7e8535f2dfa4fe3ee2.jpg)
第三,運用邏輯反駁,應對不合理的刁難
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受氣的情況。
面對那些得理不讓人的人,你越是忍耐,給他留面子,他就越是得寸進尺,不會領情。對於這種人,只能採取積極反擊的措施。
當然,我所說的“針鋒相對”反擊,並不是指的對方鼻子罵這種低素質的做法,這只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的反擊選擇而已。
一般情況下,最好的反擊當然就是抓住對方的邏輯漏洞,心平氣和、氣定神閒地顯示出你的反駁,讓對方無地自容。這樣做的好處,不但能夠給對方從智力上的打擊,而且在素質上,還會高人一籌。
其中最常見的反擊方式,就是“以謬制謬”,就是運用與對方平行的邏輯推理,達到否定對方的目的,讓對方有口難言。
例如,有一家家裡有人去世,居喪期間,偶然吃了一餐紅米飯,有人對此發表議論,說家裡死了人是不能吃紅米飯的,因為紅色是喜色。
主人家就反駁:“如果紅色是喜色,那麼吃白米飯,是不是就代表家裡死了人呢?”
就是以謬制謬,用對方的邏輯反擊對方。
這種方法的特點就是,將對方說話中不合理的地方揪出來,然後從這個地方進行推導,從而推匯出一個更不合理的地方,放大其錯誤,最終以此來否定對方的論題。
在日常生活中,這種反擊方法是非常有用的。而類比推理,跟歸謬法有相似之處。
不同的是,歸謬法是抓住對方邏輯中荒謬之處,然後以此反擊。而類比推理,就是用類似的例子,去反擊對方。
也就是說,類比是針對對方存在的問題,採取與之相似或相對的事物進行同一推理,來揭示對方的荒謬之處。但是,歸謬法的應用範圍會更廣泛一些。
例如有人說,胖人都是一種笨手笨腳的大肥豬。對於這個論題,類比推理反駁就是:瘦人就是一種手長腳長的小猴子了。
而歸謬法反駁就是:你說的對,洪金寶就是好例子,他笨拙得連拍功夫片都沒人看。很明顯,這個推論的結果,我們都知道很荒謬。
但不管是歸謬法還是類比法,這兩者一定要靈活運用。在日常生活中,根據不同的情況,運用不同的思維方式構建反應方式。
這樣,當你能夠靈活運用這些口才技巧,不管你遇到什麼樣的聊天危機,你也能夠應對自如了。
-
1 #任何時態朝著不好的方向發展下去。———有錯字,改了就更完美了。
-
2 #你好,有什麼像作業一樣練習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