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短暫的吸引,可以依靠物質或容貌,但要讓一段感情長久地維持下去,其實這兩者幫不了多大的忙。
愛上了陽光背景新人面帶笑容
現實點說,兩個原本不同環境,有著不同經歷的人結合在一起,除了愛情這種形而上學,精神上頗為虛幻的感覺,更需要的,是另一個能夠將兩個人粘合在一起的東西。
要得到這個答案,或許可以先思考一下,人最開始需要愛情的目的是什麼?
有人說是依靠,有人說是溫暖,有人說是為了搭夥過日子,也有人說,是為了完成人生的流程,讓自己在通俗意義上,變得完整。
在這之間,其實不論是出於現實還是情感,人對於即將陪伴自己一生的愛人,都是有所選擇的。
在有限的條件下,或許你會發現這樣一個“定律”。所謂“趨利避害,趨暖避涼”,就是人即使在最急迫的時刻,也會不自覺保留的表現。

也就是說,人在選擇戀人或伴侶時,如果同時有幾個選擇,那這些人中,在現實中對他更有利益的人,一定會得到他條件反射性地更多關注。
即,一個人的“能力”。
相較來說,這個“能力”不僅限於一個人在工作或掙錢方面的表現。它包含的範圍,更廣。
比如,一個人照顧家庭的能力,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管理情緒的能力,組織安排的能力。以及在一件事上表現出的恆心,耐力,或者強韌度。
這些某一方面的“能力”,讓另一個人在人群中看到了你的特別,被你吸引。且在之後相處的過程中,你的這種“能力”,可以給予彼此感情和生活更好的調和。

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過得好,因此,在餘生伴侶的選擇上,誰也不會選一個自己眼中的“庸人”,成為自己的包袱。
結合許多人的感情實際來看,那些能互相陪伴相愛,走過較長時間,甚至相攜一生的人,多是彼此之間能互相保持欣賞的人。
即使對方不能在工作上替自己分擔,或許在家務上不太擅長,有些小任性,也有些小惰性。但他總能在某一方面,給予自己他人無法給予的溫暖和撫慰。
這樣的溫暖,有時是心思上的一份剔透,生活中的一份肯定,才學上的一份欣賞。

一個人愛上另一個人,並且能長期維持這種感情,就是依賴於互相間的這種“能力”。自然,那些庸庸碌碌,無一長處的人,即使遇見愛情,也很容易將感情損耗殆盡。
因為,兩個人心動生情,是一瞬間的情感反應,但要讓雙方的這種感情持續發展,往往就需要一個人的“能力”,這種更為現實的東西。而且,它不只是單方面的展現。
朋友阿僑(化名)曾有過一段婚姻,在兩人日子過得涼如水之前,他們也是許多人眼中的“模範夫妻”。他們的婚姻,可以說是“成也愛情,敗也愛情”。

這也是阿僑後來意識到的,她因為在感情中過於沉浸,又非常想將自己的家庭經營好。因此,婚後的她,一門兒心思扎進家庭,那幾年裡她的存在,幾乎成了整個家庭的“服務生”。
這原本也算得上是她的一種“能力”,但她做的這些事,其實並不是對方所期待的。因而,她越努力,反而讓彼此的感情越淡漠。
兩個人的感情,不是一個人的獨角戲。更多時候,還是需要彼此達成一致,才不會讓一個人辛苦忙活,卻不過是沉浸於自己的世界裡,根本不為對方所接受。
而這點,其實就是一個人“長情”的關鍵,更一個人真正被愛的資本。
它不是一個人所擁有的物質或容貌,而是一個人,能夠為對方所欣賞的某種能力,不論大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