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相信很多家長看到那些超級自律的孩子,都會心生羨慕,熟不知所有的孩子,都不可能是天生自覺的。

為什麼他們最後自律自強了?其實也是百練成剛的結果,看看這一位寶媽“痛的領悟”,你就能明白了!

相信,這是萬千個相同狀態中的一個小縮影,而這個縮影也會讓媽媽明白:好媽媽,從不指望孩子能真正自覺。

你看到的那些極度自律的景象,是孩子“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結果。

鋼琴大師郎朗是國人的驕傲,他的存,就是一個華麗的樂章,譜寫著一個鋼琴王子的神話。

他的這一切榮譽,來自每天不間斷的8小時的訓練,即使在全國巡演的時候都沒有中斷過練琴。

他接受採訪時說:“不練琴就好像是慢性自殺”,他的整個人生都是在練琴中度過。這個習慣從他5歲開始,日復一復,年復一年上演著,所以,他被喻為極度自覺的鋼琴演奏者。

但是大家知道嗎?如今自律而強大的他,背後是他的父親全職陪伴與督促的結果。

郎朗在3歲接觸到音樂的時候,其實也是一個貪玩的孩子,他也會有自己的小情緒,不想練琴想出去跟別人一起玩。但他的父親卻數十年如一日地“監督”孩子練琴,當孩子決定走專業路線的時候,郎爸爸甚至辭職,全職在家培養、監督孩子彈鋼琴!

如此,幾十年如一日,從未間斷過他的監督,最後朗爸爸才讓一個原本貪玩好動的孩子,變成了一位沉靜而勤奮的鋼琴大師。

讓孩子自覺是不可能的,相反孩子要經過過父母的督促,才可以養成好的習慣。

所以一個好家長,從不指望孩子能自覺,他們會扮演好家長的角色,引導、督促、激勵孩子去找到自己的節奏,形成自律的習慣。

孩子能不能自覺,靠的是父母,而非孩子自己養成:‍

1)父母首先要有超強的毅力,堅持長期監督。

在孩子心性未定的時候,他無法區分什麼才是應該完成的事情。於是他們會受天性指引,展現自己愛玩與好動的天性。

哪怕,孩子懂事一點了,明白了什麼事情是必須完成的,但他們也難免會被玩樂引誘而分心。

此時,父母的監督就尤為重要。

只有當父母權威存在的時候,孩子才會感受到事情的重要性。也只有父母長期的堅持,才可以感染孩子,讓孩子真正養成自律的習性。

但是這個過程,至少需要幾年的時間才行,父母心中一定要有超強的毅力支援,去幫助孩子養成自律的習慣。

2)引導孩子的習慣,不是糾結於單個日期的收穫。

什麼是習慣,就是自然而然的條件反射,但這非一日就能達成的成果。所以,父母在日常的育兒中,不要太過糾結於孩子今天學會了什麼,學習的量與學習的高效都只是短期的,而長期的堅持與認真學習的態度才是最重要的。

父母不要將自己的目光,過度地放置在當下的結果之中,而是要更看重過程。看重孩子的習慣的養成,哪怕這會花費大量的“無用時光”,也不要隨意放棄。

因為,今天花費的這些時光,可能短時間沒有明顯效果,但卻能幫助孩子形成長期的習慣,這是對孩子真正有益的事情。

3)及時鼓勵,慢慢放手。

當發現孩子已經在心中形成了價值觀,知道自己事情的重要性,或者喜愛上這件事情的的時候,父母要有做好放手的準備。

因為,當孩子慢慢形成自律的時候,他會感受到成績與自豪感。而這些內在的力量,可以促使孩子不斷挑戰自我,不斷前行!

如果父母不及時放手,還是把孩子當成無能的寶寶的話,孩子會感受到自己不被尊重與挫敗,反而可能影響他真正的自律起來。

育兒過程是充滿矛盾與反思的過程,但過程之後,便是珍貴的禮物。

在育兒的過程中,父母與孩子也彷彿是“矛”與“盾”相遇、相交、相戰、相融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與父母都會遇到困難,都會感到無力與痛苦,但是世間的哪一條路可能是平坦而舒適的呢?

你陪伴孩子走過的每一步路都會算數,不管是暫時的彎路還是平坦的直路,都會讓你與孩子之間的經歷更加豐富,也會讓孩子成長為不一樣的自己。

15
最新評論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孤獨”的郝蕾:用靈魂在演戲,卻少有人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