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你是從什麼時候意識到自己只是個普通人的?

她之所以這樣覺得,是因為她30歲了,還沒結婚生子。

父母覺得她丟臉,每年在親戚的聚會和飯桌上,她都抬不起頭來。

她一直覺得自己是個普通人,兢兢業業讀書,很努力才考上了一本。

大學期間她和初戀談了4年戀愛,畢業沒躲過分手大潮。

緊接著工作認識了新的同事,戀愛長跑五年,臨到要結婚的時候談崩了,男友轉頭找了年輕的小姑娘。

而她,紅塵裡打個滾兒,已經是28歲,來到了別人眼中“危險”的年紀。

她迫切想要進入婚姻,可遇見的男人每每不如意。

病急亂投醫參加一場場相親,被人騙錢開店,虧得血本無歸。

最後折騰一番就到了30,愛情已是昨日黃花,身價亦跳水下跌。

環顧四周,同齡的女生朋友們,大多結婚生子,她倍感孤獨。

她不知道自己錯在了哪裡,只是談了兩段戀愛,工作也盡心盡力,可用盡全力也沒能成為父母要求的,那種有家庭有孩子的普通人。

這樣看來,好像成為一個平庸的人,也要許多運氣。

女生如果不算大學期間的戀愛,從畢業後開始算起,要在30歲之前成功的結婚生子,那麼從23歲到30歲,也只有7年時間。

而和一個人戀愛結婚,快則一年,慢則三年,還要剔除掉中間的空窗期、圈子太小等問題。

也可能談了兩三段戀愛還沒修成正果,就成了被婚戀市場定義的“剩女”。

想想真是太可怕了。

平庸這個詞,在我們的話語體系裡意味著失敗,所以當我們年輕的時候,都在盡力折騰,去拒絕自己的平庸。

平庸帶來的打擊可謂是全方位的。

相貌上的平庸,會讓你在戀愛路上一直受阻。

青春悸動與你無關,美好的愛情更是不存在,只能在下班後吃著炸雞看著韓劇解渴。

同事小王告訴我,她從不看青春偶像劇。

因為她的青春期從未發生過什麼怦然心動的故事,沒有被告白過,沒有突然成為學霸的幸運。

光是青春這個字眼就能刺痛她,因為她的青春灰頭土臉,從未有過高光時刻。

而她,陪伴她的只有言情小說裡完美的男主角。

那個時候,小說裡霸道總裁和校草們會喜歡的,還是湘琴那樣學渣又普通的女孩。

這種在愛情裡的平庸延續到了工作以後,每當同事們聊起自己的快意情史,她只能保持緘默:

該怎麼說呢,畢業這麼久了,她還沒談過一次戀愛,也還沒有被異性表示過愛意。

人生中唯一兩次被搭訕,都是中年謝頂的油膩男。

談論愛情讓她痛苦,她覺得是不是從未被愛,就說明自己特別差勁兒。

才智上的平庸,則會在應試教育的競爭中一敗塗地。

前段時間大連理工研三的一位男生上吊自殺,在微博留下了長篇遺書。

遺書裡他語氣輕鬆,似乎最大的煩惱就是無法完成課題,不能按時畢業。

可是單單是這個原因,足以讓人坦然走向死亡嗎。

我想答案是否定的,畢不了業,可以直接不畢業,找不到工作,那就不找了。

其實好像也沒有什麼大問題。

真正讓他走向死亡的,是他無法面對這些壓力,無法接受自己折騰了這麼久,在既定的賽道里熬了幾年,結果卻要面對自己的平庸。

人對自我都有要求和期待,讓自己承認我就是沒用,我就是完不成,這真的太難了。

記得幾年前看《最強大腦》,有一場是李雲龍對安德烈,“天才少年”李雲龍誤以為自己擺錯了,當場崩潰大哭,眼鏡滑落到鼻樑,狼狽得讓人心痛。

當然最後結果是好的,否則這場失敗,真的會摧毀他的一部分信念。

看到新聞說他的父親實行高壓教育,這就導致李雲龍本人對自己的高期待,一旦期待落空,那麼天才是無法容忍自己的平庸的。

反觀另一個選手,他後面也哭了,不是為比賽得失,而是看到自己的對手痛哭流涕而難過。

我們推崇精英和高壓教育,卻忘記了教年輕人如何接納失敗,接受平庸。

高圓圓在新世相的一次採訪裡提到,自己入行14年了,可還是做得不好。

她說以前對自己的期待特別高,覺得內心有很多扇門,開啟就能發現寶藏。

可是真的有了一次兩次的機會去開啟的時候,她發現推開門,裡面是空的。

她經歷過那種拿到了不錯的角色,可是卻NG了三十多遍,徹底懷疑自己的惶恐。

“當你沒有達到自己期待的時候,你就會覺得自己真是一個平庸的人。”

後來她接受了這種天賦上的不完美,漸漸淡出,很少再接戲。

《新華字典》裡有個關於前途的解釋很有意思:

“張華考上了北京大學,李萍進了中等技術學校,我在百貨公司當售貨員,我們都有光明的前途。”

這個例句被大家津津樂道,是因為我們都心知肚明,考上了北大的人將前程似錦,而去當售貨員你完蛋了,你註定和平庸這個詞脫不了關係。

今天在微博看到萬通集團的創始人馮侖上了熱搜,他連說了兩個建議,一不建議年輕人買房,二不建議年輕人創業。

他表示年輕人不買房很正常,而現階段創業,如果失敗揹負鉅額債務,這輩子都沒辦法翻身。

有人坦然自己根本買不起房子,負擔太大。

創業?更是沒影兒的事情,啟動資金哪兒來?有這錢還不如當一個快樂的打工人。

結合另一條熱搜:“被父母逼迫考公的年輕人“一起看,會很有意思。

其實近幾年的趨勢,是身邊很多年輕人都自覺地去考編考公,根本不需要父母催促。

年輕的時候都覺得自己未來有無限可能光芒萬丈,旱澇保收?

抱歉,我們要去征服世界。

結果在企業一通996、007熬下來,還沒征服世界,腰椎間盤先突出了。

當下的年輕人,越來越開始認清自己:能力沒多少,想得倒好。

2011年江蘇高考卷的作文題目是《拒絕平庸》,看到豆瓣有網友感嘆:

都在教我們拒絕平庸,其實接受平庸才是更應該關心的話題。

有人覺得,接受自己平庸的過程就是信命。

命運仲裁著我們所有的起伏和悲喜,像一顆挪來挪去的棋子,最終站到了棋盤的邊緣。

連行差踏錯,也早已在算計之間。

王菲在《棋子》裡唱:我像是一顆棋,結局全由你決定。我不是你眼中唯一將領,只是不起眼的小兵。

有個很喜歡打遊戲的朋友告訴我,自己之所以喜歡玩這些,是因為在遊戲裡能體驗到當主角的快感。

在無數次的遊戲中,你總能遇到弱點的對手,拿幾次mvp。

你還可以挑選喜歡的英雄大殺四方。

可是在生活裡呢,自己就只是那個推塔的小兵,連面目都不配擁有。

但那又怎樣呢,接受這些,總比活在虛假的幻想裡好。

《超感獵殺》裡有段臺詞說:

“真正不可原諒的暴行,是我們對自己施以的暴力,當我們太害怕成為真實的自己的時候。

假如真實的你就是那樣一個普通人呢,智商平平,沒什麼特別的才華,註定是那種會在舞臺下為主角歡呼的人。

網上有句話說,人的一生要經歷三次醒悟:

理解父母是普通人,接受自己是普通人,允許孩子是普通人。

世界上有太多痛苦的父母,因為他們無法接受望子成龍的願望落空。

也有太多痛苦的年輕人,因為他們無法接受推開一扇扇命運的門,發現裡面空無一物。

很喜歡蘇軾的一句詞: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生活就是這樣,拼盡全力卻未必會贏,一往情深卻未必能相守到老。

轟轟烈烈的開始可能結局潦草,聲勢浩大的戰鬥可能一敗塗地。

命運主宰著所有的變數,你以為自己將要閃耀一次了,劇情卻急轉直下。

如同《百萬美元寶貝》裡,衝鋒陷陣即將大獲全勝,可是女主最終被打倒成了植物人。

女主央求教練拔掉的氧氣管,才是放過自己的最終章。

曾經看過一篇散文叫《坐在路邊鼓掌的人》,講的是媽媽接受女兒普通的故事。

女兒成績中等,志向不高,在一番補習折騰後仍然平平。

媽媽逐漸接受了這件事,女兒告訴她,自己不想成為英雄,只想做坐在路邊給英雄鼓掌的人。

而媽媽也發現了女兒其它的優點,雖然成績不好,但人緣卻很好,沒什麼大志向,卻總能妥帖的照顧身邊人。

這本身也是另一種不平庸。

然後你會發現,標準其實在我們自己手裡,而不在他人的評價和社會的審視中。

你能養活自己,有幾個好玩的愛好,或者你包的餃子比別人好看,你鼓掌和歡呼的聲音最響亮,你是最會製造氛圍和盡責的觀眾……誰能說這不是另一種特別?

放棄成功學放棄不切實際的幻想,看見你的命運,然後走向它,這樣你會快樂得多。

19
最新評論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7發子彈抗敵6日,犧牲屍體被封進水泥——偵察兵傅平山的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