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的浩瀚星河裡,每個朝代都是一顆璀璨的明珠,照耀著祖國大地,朝代的更替伴隨著君王的更替,縱觀我國古代的皇帝,基本上都是男人當家,不過也有一位女皇帝,並且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正統女皇帝——武則天。雖然是女兒身,但是武則天卻為唐朝盛世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為後世所敬仰。
如今常常能在影視劇或者文學作品中看到武則天的身影,古往今來,人們以各種各樣的方式來記錄這位女帝的生平,不過多數都是其前半生的“上位史”,卻很少有對她晚年生活以及退位後生活的描述?那麼武則天退位後的生活究竟是怎麼樣的呢?
或許在大多人眼裡,是這樣認為的,作為第一位女皇帝,奪取了李氏江山,在下臺後,肯定會被李氏子孫報復,況且,武則天在位期間,對李氏子孫的手段也非常狠辣,甚至大肆折磨屠殺。可以想見,她丟失了權力,有多少人恨她入骨,又有多少人想置她於死地。但是事實總是與我們所想的差距很大,武則天在退位後被天下人愛戴追捧,也依然繼續享受著一個皇帝應該有的待遇,那這是為什麼呢?
第一、武則天上位後非常寵信張氏兩兄弟,弄得人心不穩
我們先來說說為什麼武則天會遭遇叛變呢。武則天是在李治去世後才登上皇帝寶座的,那時候她已經六十七歲了,是歷史上登上帝位年齡最大的一個皇帝,可見這個女人有多厲害,正常六十幾歲的女人還要折騰這麼辛苦做皇帝幹什麼,但是你忽略了人們對權力的慾望,這是不分年齡性別的。武則天也很懂得保養自己,想著延年益壽,但是天下哪有不死不滅的人呢,所以擺在武則天面前最為緊要的事就是等她去世後,誰來繼承她的寶座。
在武則天面前有兩條路可以選擇,第一當然是傳位給自己的孩子,還有另外一種選擇,那就是把皇位傳給她的侄子,跟她一樣姓武。這樣大權一直在武氏子孫手裡。很長時間武則天都是猶豫不決。武則天自從登上皇帝位後,就破格提拔了許多武氏人,在她眼裡,這些都是她的家人,是她的親信,是她信任的人。武則天一直很寵愛女兒太平公主,以至於連太平公主都差點以為自己的母親要傳位給她,為什麼不想傳位給兒子李顯呢,因為兒子姓李,如果傳位給他們,那就意味著自己一手建立起來的大周帝國又要拱手還給李氏,那武則天付出的努力都白費了。
關鍵時候狄仁傑跟武則天說出了她最關心的問題才讓武則天做出了最後的抉擇,狄仁傑是這樣跟武則天說的,天下人從來都是子女供奉祭拜父母和祖先,卻沒有看見侄子供奉祭拜姑姑的。讓武則天為了自己百年之後的事考慮清楚。再加上她也意識到擁護李唐的勢力還很強大,為了不動搖根本,武則天確定了要立李顯為繼承人。
很多皇帝在年輕的時候勵精圖治,勤政愛民,但是一旦到了晚年,一來精力跟不上,二來也想享受最後的歡樂時光,武則天也不例外,她的確算得上是一個好皇帝,在已經把繼承人確定下來後,她心中的最大負擔也沒有了,所以武則天開始享受生活了,自古皇帝有三宮六院,女皇帝武則天也是,她的後宮人也很多,她在晚年尤其寵愛張昌宗和張易之。
這兩個人生的很俊俏,仗著有武則天的寵愛,無法無天,極度奢侈,武氏族人對他們也很恭敬,甚至為他們牽馬。武則天這時候已經到了遲暮之年,對朝政力不從心,張昌宗和張易之就成了她的眼線,為她監視朝廷動向。這就給了兩兄弟莫大的權力,他們不把朝臣放在眼裡,還陷害宰相,禍亂朝綱,所以朝廷上下對這兩兄弟恨之入骨,想殺了他們的大有人在。因為李顯的兒女私下議論張昌宗和張易之,被二張知道了,便向武則天誣陷二人,最後逼的李顯的兒女自縊而死,另外在這兩個人的讒言下,一度讓武則天有了換掉繼承人的想法,朝中大臣眼看辛苦建立的基業就要被這兩兄弟毀掉,而且可能會有大的政變發生,於是他們鋌而走險。
神龍政變的發生。
因為李氏子孫實在無法容忍二張的行徑了,公元七百零五年二月二十日,李顯和張柬之、等人率領五百多人來到武則天的寢宮,以犯上霍亂朝堂為名殺了張昌宗和張易之。可見壞事做多了真的不會有好報的。殺了二張後,又逼武則天退位,讓李顯繼位。這時候的武則天也是無可奈何,只能同意。隨著武則天的退位,太子李顯登上帝位,大唐再次得到復興,所有王公大臣全部改成唐朝的服飾裝扮。 因為這一年又是神龍元年,所以又稱為神龍政變。
在逼宮的眾多人中有李顯,便對李顯說,現在二張已經被你們殺死了,你現在可以回宮去了,但是這時候桓彥範卻對武則天說,太子年紀大了,現在不能再當太子了,民心所向,大家思念李氏唐朝已經很久了,希望武則天傳位給太子李顯,上承天意,下順民心。
隨即,武則天看到了崔玄暐對他說:“你是我一手提拔上來的,為什麼逼宮的人裡面也有你?”崔玄暐卻用完美的回答回擊了武則天:“臣今天這樣做的初衷就是為了報答陛下的恩德。” 言下之意是,斬殺武則天身邊的張昌宗和張易之正是為了武則天著想,他一心是為了上報皇恩才會如此行事的。
武則天最後在這些王公大臣以及兒子的逼迫下,退位了,後世不少人對這次的神龍政變持肯定態度的,畢竟武則天年齡已高,無法親自主持朝政,權落旁人也終究不是民心所向。武則天一生有功於江山社稷,她在位期間做了很多利國利民的事,比如科舉制度進一步發展,懲治貪官汙吏,提拔優秀的人才,注重發展農業,減輕老百姓的賦稅等等一些利於老百姓休養生息的政策,不愧為一代女皇。
退位後的武則天待遇很好
在生前就被奪了帝位的皇帝,歷史上還有一位李淵,但是李淵退位後的境遇遠比不上武則天,李顯登基後,武則天成了太上皇,李顯給了母親“則天大聖皇帝”的尊號。李顯對武則天非常愛戴尊敬,他上位後,還把韋皇后的女兒嫁給武三思的兒子,跟武氏一族保持良好的關係,這也是為了寬慰母親的緣故。公元七百零五年十二月十六日,武則天病逝,享年八十二歲。這在古代可以說是高齡了,她去世之前要求將她的稱號改為則天皇后,並且要跟丈夫李治葬在一起。身為一個皇帝卻始終是一個女人,死後想跟丈夫在一起這才是她最後的願望。
李顯對於母親的遺命全部照辦,李顯對於自己的母親是又敬又愛的。那為什麼武則天在退位後還能安享晚年,得到子孫的厚待呢,我們來總結下:
第一個原因是,武則天在位期間,體察民情,修生養息,減免老百姓賦稅,招才納仕,這個她敏銳的政治眼光分不開,朝中上下對這位皇帝還是認可的,政績擺放在那裡,大臣們對武則天的能力是認可的,否則也不可能在李治還活著的時候就開始協助處理朝政,一度出現兩帝臨朝的發生。武則天的個人魅力征服四海。
第二個原因是神龍政變的導火索是因為張昌宗和張易之的無法無天導致的,而且在李顯登基帝位後,依然重視與武氏家族建立良好的關係,武氏一族在朝堂上權力還很大,這對武則天來說是很有幫助的。
第三個原因就是李顯在經歷兩次登基後,依然對母親武則天禮敬有加,他的生死一直是由母親武則天決定的,在長期被貶的生涯裡,對母親很害怕,這讓他在繼位後,對待武則天還是十分的恭敬。甚至是在武則天死後還是惟母親之命是從。
我們不可否認的是,在武則天執政期間,確實對國家有很大的貢獻,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明君,知人善用,發展科舉,為後來的開元之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她還提拔了許多優秀的官員,比如有專斷奇案的狄仁傑,等許多很有才能的人。武則天在位期間,戰事較少,農民生活穩定,一片欣欣向榮。這都是她留給後世的寶貴財富。但是她專寵男寵造成很多冤假錯案的發生,也是世人對她的負面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