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是西漢王朝的締造者。秦朝末年,他與楚霸王項羽爭雄,經過歷時四年之久的楚漢相爭,最終打敗了項羽,贏得了天下。歷史上,談到劉邦,有人會說他不守信用,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有人說他流氓無賴,他面臨父親被項羽烹殺的危險,竟然說出了“我的父親就是你的父親,你如果想殺他,就分我一杯湯”這樣喪盡天良的話。他無情,確實不假,拋父棄子的事情他都幹過;他有情也是真的,他偃旗息鼓,與民休息,讓大漢子民安享了半個世紀的和平。他是一個優秀的領導者,也是一個被歷史誤解的人,我們今天聊聊劉邦的管理藝術。
提到劉邦,必然要提到他的對手項羽。關於劉邦為什麼為取得天下。《史記 高祖本紀》記載:
天下初定後,劉邦置酒洛陽南宮,他問群臣,自己為什麼能得到天下。高起、王陵回答說:“項羽傲慢而且好侮辱別人;陛下仁厚而且愛護別人。可是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奪取土地,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就分封給人們,跟天下人同享利益。而項羽卻妒賢嫉能,有功的就忌妒人家,有才能的就懷疑人家,打了勝仗不給人家授功,奪得了土地不給人家好處,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劉邦說:“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軍營中出謀劃策,能決定千里以外的勝敗,我不如子房(張良)。治理國家,安撫百姓,補給糧餉,我不如蕭何。帶領百萬軍隊,毎戰必勝,攻無不克,我不如韓信。這三個人,都是傑出的人物啊。我會運用他們,這就是我能奪取天下的原因。項羽有個范增卻不能用,這就是他被我打敗的原因。
一、身為領導,嫉賢妒能者為第一大忌,實則個人英雄主義在作祟。劉邦作為一個出色的統治者,他已經把歷來統治者的成功秘法總結出來了。總共就兩點,第一,胸懷寬廣,賞罰分明。第二,選賢用能。項羽失敗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嫉賢妒能。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連劉邦都承認張良,蕭何,韓信都有比自己強的地方。項羽的愚昧在於他不知道領導的精髓,不在做事,而在用人。
對於領導來說,如何用人和看人比人才本身更重要,所謂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范增那麼實心用事,項羽卻冷落了他,可見項羽內心之任性涼薄,典型的白眼狼。至於項羽未能賞罰分明,更加體現出他的斤斤計較的性格。殊不知,他的部下若幫他贏得了天下,天下便都是他的;他若無法靠手下取得天下,天下一分一釐都不在自己手裡。
項羽是一個短視者,更是一個偏執狂,所謂的楚霸王只是愛逞一己之力的莽夫而已,他的個人英雄主義情結極其嚴重,不僅要實利,而且貪虛名,他自以為自己力大無窮,一人就足可以取下。他還以為,自己贏得天下後,世人都只知楚霸王之威名,不知其他。這是他一廂情願的幻想。至於部下,合則用,不合則不用,幼稚得無以復加。豈不看煌煌史冊,有單憑一人之蠻力而定天下乎?悲哀!
二、劉邦的無情是真的,不過是等到了取得天下之後;項羽的無情也是真的,是在取得天下之前。也許有人說,劉邦也涼薄,建國後殺了不少功臣。其一,劉邦是政治家,他的一切所作所為也總歸是為了大漢王朝的穩定,他殺功臣不假,但並非嗜殺,張良和蕭何不是活的好好的?還有,關於韓信,彭越之死,細讀史書的朋友就會發現,背後都有呂后的挑撥和忽悠,事實上,呂后才是罪魁禍首。而英布的死,是他自己造反。通觀劉邦的所作所為,大有回辯的餘地。建國之初,功臣束手,讓位於王朝穩定,這是正理。而項羽,在天下未得之前,便開始對處處設防掣肘,這樣如何讓人安心?說不定天下還沒到手,腦袋就已經搬家了。
三、劉邦是流氓,他把自己真實的一面展現給了眾人,顯示出他是一個真性情的人。最後,有人困惑,項羽和劉邦爭雄,如果一樣優秀,會不會項羽會勝利呢?答案是不會,因為劉邦更有人格魅力。
什麼人適合當領導呢,就是看起來要笨笨傻傻的,不掩飾自己的慾望,有人性,還合群,跟大家一起撒尿玩泥巴打王者榮耀,這樣部下跟他在一起沒有壓力,還有共同話題。你看劉邦的作為,就是出色的代表。他平時跟大家嬉皮笑臉,一知道咸陽宮有美女,狂喜不禁,提起傢伙就進去了,被張良一頓罵,結果像個孩子一樣,穿起褲子,乖乖出來。這種領導,你說你心疼不?你想背叛他不?
他一遇到事情一臉懵逼,不是問張良,就是問蕭何和陳平。他表面上裝愚鈍,其實內心是有想法的,不然他怎麼能夠抉擇呢?他把功勞都給了下屬,這樣下屬有了成就感,腎上腺素爆崩,幹活更有動力了,還內心暗忖,領導這麼傻,沒有我的輔佐可不行,頓時感覺肩上的責任更重了,這才是劉邦的帝王心術,也是他的處世之道。而項羽,凡事親歷親為,功勞成果也是自己的。既然這樣,還要下屬幹什麼呢?又怎麼能夠收伏眾人的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