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抗戰期間,只有三千人的延安小城卻湧進了4萬人左右的愛國青年,僅1938年5—8月,到達延安的就有2288人之多。其中,70%為中學以上文化,80%以上出身中等收入家庭,黃興之子黃鼎、廖仲凱之子廖承志、張學良之弟張學思、張作相之子張蔚九、楊虎城之子楊拯民、馮玉祥的侄女馮文華、傅作義之弟傅作良、趙壽山之子趙元傑,都來到了延安。還有洗星海、丁玲、艾青、蕭軍、嚴文井、何其芳等400多名文學藝術工作者,還有2000多名華僑。14歲的溫聯琛是復旦大學教務長的獨生女,新加坡青年吳醒柏是富商的獨生子,都是衝破家庭的層層阻礙到達延安的。

那時的延安好比是基督教徒之與耶路撒冷,伊斯蘭教徒之與麥加,是青年人熱望的地方。

延安有什麼魔力讓愛國青年趨之若鶩,因為延安能滿足他們對理想的嚮往和現實追求。延安被信仰的光輝所籠罩,被堅定的信念所感染,它是一座大熔爐,能夠讓人完成鍛造和重生。賀敬之說,延安是我生命真正開始的地方。

延安是希望之城。共產黨雖然地處山溝低地,但是卻佔領了思想高地。從提出抗日統一戰線到發表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從建立敵後根據地到組織百團大戰,中國共產黨有一套打敗日本帝國主義的路線、方針與策略。在這裡,人們忘我地工作,青年們看到了民族的希望。

延安是同心之城。大家肝膽相照,上下平等,親密無間,其樂融融。17歲的史洛明做少年兒童工作,過兒童節要買禮物就蹦蹦跳跳到毛澤東的住處去化緣。第二次去感謝時,主席還留她吃飯,並給她寫了“天天向上”的題詞。當領導開會時,青年學生設法攔截他們,讓他們講故事,攔劉少奇講皖南事變,攔陳毅講黃橋戰役。有一次集體勞動,有一箇中年人力氣大、乾的快。他邊幹邊說道:“來,咱們比賽啊。”從法國回來的留學生吳子牧問 “他是誰呀?”旁邊的同志回答“他是許世友,紅軍的軍長”。吳子牧高興道:“軍長和我們一起勞動,你看他幹得多來勁啊!”休息時,各隊比賽唱歌,有個女孩子大聲喊道:“歡迎許世友同志唱一個。”許世友只好站起來,學著女人的嗓子唱道:“我送哥哥當紅軍…”引起大家哈哈大笑。

延安是理想之城。延安是一個生活有方向感的地方,這裡沒有貪官汙吏,沒有土豪劣紳,沒有賭博,沒有娼妓,沒有小老婆,沒有叫花子,沒有結黨營私之徒,沒有萎靡不振之風,沒有人吃摩擦飯,沒有人發國難財。延安的生活是清苦的,冬夏各一套制服,吃的是小米飯,住的是土窯洞。領袖一樣清苦,毛澤東也穿帶補丁的褲子,吃的也好不了那去。但大家的內心是快樂的,每個人都努力向上。當時青年學生的學習生活很緊張,沒有紙,就自己製造馬蘭草紙,沒有筆就把鋼筆尖插在高梁杆上 ,一樣地整理筆記,一樣地寫心得體會。

延安是活力之城。各種社團非常踴躍,僅文藝社團就有:中國文藝協會、陝甘寧邊區文化界救亡協會、陝甘寧邊區文藝界抗戰聯合會、陝甘寧邊區音樂界救亡協會,陝甘寧邊區美術工作者協會等,還有新詩歌社、山脈詩歌社、草葉社等文學社團。清涼山下小廣場上的樹枝上掛滿了各種紙條,有的是要成立這個“會”那個“社”的,召募人參加。有的是釋出演講公告,內容非常廣泛,感興趣的都可以來聽。周揚、成仿吾、艾思奇、陳伯達都在那做過演講。

延安是激情之城。全城都是歌聲,出操唱、上課唱、吃飯唱、勞動唱、走路唱。歌以言志,樂以傳情,“大生產呀麼”、“大刀向鬼子的頭上砍去”、“黃河在咆哮”,激越的歌聲反映了當時火熱的戰鬥與生活。青年學生周文在日記裡寫道:“望著帶子似的閃光的延河,望著山頭一隊隊捲入春耕浪潮的陰影,望著那些山腰裡無數投身事業的同志們, 我們唱著歌,胸懷感到無邊的廣闊與浩蕩。”

青年們被延安感染了,心悅誠服了。21歲的福建姑娘莫耶在清涼山上一氣呵成寫就了著名詩篇《延安頌》

夕陽輝耀著山頭的塔影

月色映照著河邊的流螢

春風吹遍了坦平的原野

群山結成了堅固的圍屏

啊!延安你這莊嚴雄偉的古城

到處傳遍了抗戰的歌聲

啊!延安,你這莊嚴雄偉的古城

熱血在你的胸中奔騰

這首詩被朝鮮青年也是魯藝學生的鄭律成譜成曲子,歌曲迅速唱遍延安,唱紅全國。

延安成立了三十多所學校,來容納各地來的青年學生。有抗日軍政大學、中央黨校、陝北公學、中國女子大學、魯迅藝術學院、民族學院、行政學院、自然科學院、毛澤東青年幹部學校、延安大學、馬克思列寧主義學院等,加上各解放區分校,共計培養30多萬黨政軍等各類人才,僅抗大就培養了10萬名將士,1955年抗大籍學員被授予元帥7人、大將10人、上將29人、中將105人以及少將366人。

共產黨不經意間,完成了人才儲備。毛澤東在抗日軍政大學第一次授課時對學員說:“天下無事,你們就在這裡‘參禪悟道’,天下大亂,你們就出洞下山,救苦救難。”經過系統訓練的青年學生都成為了作風優良素質過硬的革命戰士,他們從延安出發如同猛虎下山,在戰場上快意馳騁。

15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藜麥的正確吃法,據說這樣做藜麥吃的,最後都變成了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