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蘭君專欄】

孩子追“跨性別”主播,家長性別教育要趁早

“真氣瘋了!

我兒子在抖音上追了一個跨性別主播,還整天津津樂道的,零花錢都給人家刷禮物了……”最近,孩子讀高一的楊女士和蘭姐姐傾訴遇到的家教新難題。

01

直播平臺,變性人主播扎堆

的確,這兩年在這一些網路直播平臺上,像淘寶抖音快手等有不少深度整容的跨性別主播,還有各種異裝的男裝女裝大佬。

所謂跨性別,是指不能認同自己的生理性別的那類人。

我們一開啟這些常用的APP就很容易刷到,這些有鮮明“特色”的主播對平臺的流量和帶貨的數量肯定大有貢獻,但裡面充斥著眾多不健康的因素和毀三觀的內容。這讓未成年人看見,肯定會造成諸多不良的影響甚至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一位朋友說,她關注了一個變性人主播,起初覺得挺有趣。後來發現每次直播她都得意洋洋說自己上高中那會被老男人包養掙零花錢的“先進事蹟”,感到很噁心,就不再關注了。

這些特色主播往往身世比較坎坷,故事比較多,這是他們吸引人的地方,但是這些人呢,從小心理往往會比較扭曲,也大多都是輟學者,沒念幾年書,早早的就混社會了,所以價值觀人生觀都相對不太健康。

變性人、不上學、被包養、掙大錢……這些標籤很容易讓未成年人價值觀混亂,認為讀書無用,把金錢觀等同於人生的價值觀。這需要引起全社會全方位的重視。

當然了,我們不歧視跨性別、第三性別,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自由意志,但是直播平臺是面向大眾的,需要也必須做好有效的管控。

02

性別教育,早該“覺醒”了

生活中,你會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性別角色教育嗎?孩子的性別教育,你上心嗎?

性別一生下來就決定了,但性別意識需要後天養成。

在此蘭姐姐提醒家長,性別教育比性教育更重要,我們應該提倡性別差異教育,讓男孩更像男孩,讓女孩更像女孩。

蘭姐姐發現,現在的孩子把中性化當成了一種時尚!校園裡,中性化傾向越來越普遍,尤其是各種電視選秀綜藝節目,男孩缺乏陽剛之氣,女孩反而大大咧咧,類似假小子。這樣的選秀活動對孩子很有吸引力,也很容易造成誤導。

有位媽媽把女兒順利地培養成了名牌大學的學生,在機場送走女兒的一剎那,突然感覺有所缺失:忘記了教女兒怎樣做一個有魅力的女性。

其實性別教育更具體的體現在:教孩子在成為更優秀的人才同時修煉成一個有擔當的男子漢,一個秀外慧中的獨立女性。

我發現生活中有些家長,特別是以前的獨生子女時代,有了女兒還想要個兒子,有了兒子也想要個女兒。這些家長靠男孩女養或女孩男養來滿足自己的心理需要。

起初是好玩,時間長了就會對孩子造成不良的影響,讓他們對自己的性別形成模糊的概念。

在國外,家庭和社會對孩子進行性別角色的教育開始很早。

有一年我去美國探親,發現一家人走近一扇大門時,媽媽站住不動手,而讓3歲的兒子雙手吃力地抓住門把,慢慢地開啟門。

理由是:兒子是小男孩子漢,應該學會照顧媽媽。就因為3歲的孩子是男孩,所以,就要勇敢,就要有責任心,就要照顧女性。

教男孩要有男人氣,教女孩更細心,是作為父母約定俗成的育兒觀。

03

性別教育,不能“晚成”

性別教育,如今還被很多家長和學校所忽視。男女性別一生下來就定了性,但意識的形成卻需要後天培養。

性別意識對健康人格的形成尤為重要。所謂的性別教育,就是指教育者如何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性別角色,讓孩子形成良好的性別意識。

這一點看似簡單,其實做起來還是有很多問題需要重視的。教育不當就會出現性別錯位。

性別角色形成的關鍵年齡是2-13歲,所以說,性別教育不能“晚成”,要趁早!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更多注重的是其品格的形成、知識的掌握、能力的發展、興趣的激發。

其實,關注性別教育也是非常必要的。長大成人後,他們都將承擔著性別角色,需要正常的社會交往、戀愛、婚姻、家庭生活,性別教育最終的目的就是幫助孩子心理健康發展、養成健全人格。

性別角色形成的關鍵期是幼年,晚期教育收效甚微。

有心理學家認為,孩子在1週歲時就已經出現了行為上的男女性別差異,3週歲時差不多都認識了性別差異。7歲前,基本完成了對“性別角色”的認同和學習。

對低齡兒童的性別教育,應該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滲透基本的生理知識和自我保護意識、進行大方得體的衣著打扮及居室佈置。更重要的是透過行為教育、認同暗示形成性別角色特質,如:女孩的溫柔體貼、善解人意、細緻耐心,男孩的堅韌包容、獨立奮進、勇於探索等等。

當然,這沒有嚴格意義的界定區分。著眼於孩子未來美好的社會與家庭生活,想讓孩子具有什麼良好性格,就要善於利用日常生活點滴小事去引導培養,並給予積極的認可鼓勵。摔倒了不怕疼、幫媽媽拎袋子做個小男子漢;自己收拾玩具架、為爸爸夾菜做個貼心女兒。

只要持之以恆、堅持不懈,漸漸地,這些不起眼的一舉一動定會積澱下來,形成孩子令人稱道的性格。

性別意識對孩子性格的形成取決於社會的整體氛圍。對此,家庭以及全社會都應該給予充分的重視。

一方面社會要有鮮明的性別特點倡導導向;另一方面家庭也要有針對性地培養孩子,把男孩子當男孩子教,把女孩子當女孩子養。

男女有別,各安其位,才可能培養品質優良、性格健全、健康文明的下一代。

作者簡介:

蘭君,蘭姐姐。資深教育主編、晚報小記者團創始人、中科院家長學院特邀專家、中小學生作文指導專家,校長傳媒專欄作家。其主持的品牌欄目"作文課"、"蘭姐姐熱線"、 "家長學堂"、"教育三人行"等多年來廣受好評。著有《願此生你比我強大》《父母好好學習 孩子天天向上》《優秀母親教子錦囊》等。

24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家庭間應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