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小蝸牛專欄)

做會“偷懶”的父母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會出於時間或安全的考慮,常常包攬孩子的一切。長此以往,孩子容易對父母形成依賴,變得沒有主見。

做個會“偷懶”的父母,孩子反而更優秀。我們的孩子長大後必然要步入社會,父母不可能一直陪著孩子,放手讓孩子相對自由地成長,對孩子以後是非常有利的。

一、允許孩子為自己做決定

很多父母在孩子遇到事情的時候,總是會為孩子拿主意,甚至不過問孩子的意見,獨斷專行,這讓孩子失去自主選擇的能力。實際上,父母的獨斷專行,對孩子未來來說是非常不好的,父母不肯放手,將來孩子也會越來越叛逆。

父母要從小培養孩子做決定的能力,一方面能夠讓孩子更加獨立,另一方面,也是為他們將來獨立生活做準備。

週末,洋洋和爸爸媽媽一起去買文具。文具店裡各種各樣的商品,讓洋洋不知道選擇哪個好。於是媽媽說:“你看藍色那個怎麼樣?簡單實用。”爸爸指著另外一個紅色的說:“你不是喜歡紅色嗎?而且這個功能多。”洋洋拿著兩個文具盒,看看媽媽又看了看爸爸,爸爸笑著

說道:“寶貝你自己選擇,爸爸媽媽就是給你一個建議,你要根據你的需要來選擇最適合的一個。”

洋洋點了點頭,又轉了一圈,最後拿著爸爸推薦的文具盒,她說:“這個紅色的夠大,我可以把我之前買的便利貼都裝進去。雖然它有點佔地方,但是我的書包完全可以放得下。”爸爸媽媽點頭,帶著洋洋去付了賬。

在孩子孩子拿不定主意時,洋洋的爸爸媽媽沒有直接替她做決定,而是給了建議,教會了孩子如何去選擇,讓孩子學會自己做決定。

當孩子不知如何選擇的時候,父母需要指導,在指導的過程中引導孩子去正確的選擇,而不是直接幫孩子去做決定。

父母要儘可能讓孩子自己拿主意,孩子未來的人生中,將會面對眾多的選擇,重要的選擇將最後決定他們不同的人生走向。所以要讓孩子儘早的學會選擇自己的人生,為自己做決定,對他的選擇負責。

二、讓孩子“早當家”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事實上,即使富裕的家庭,也要讓孩子學早當家,讓他知道掙錢的不容易。

現實中,父母總是不願意讓孩子知道家庭的真實情況,不想讓孩子知道掙錢的辛苦,自己受再大的委屈也沒關係,但要給孩子最好的, 只希望孩子一心放在學習上。這種觀念無論對於父母還是孩子都非常不利。

一個小女孩想要父親給她一臺新出的學習機,可是需要五千多塊錢, 她跟父親說自己的學習機讓她太沒有面子了。父親很是驚訝,在孩子的口中,彷彿錢就是大風颳來的一樣。於是他帶著孩子去妻子的工廠 ,讓小女孩自己看看母親是怎麼樣賺到一個月三千元工資的。

孩子看到母親的工作後,不再說話了。父親問他:“你媽媽這麼辛苦的工作,一個月也只能賺3000塊錢。你卻一張口就要5000元的學習機,你知道媽媽要付出多少汗水才能換來一臺學習機嗎?”女孩低下頭,眼裡含著淚水。

懂得生活的苦難與艱辛對於孩子的成長是助力。養尊處優對孩子不一定是好事,父母要讓孩子明白生活的不易,不僅僅是讓孩子有明確的金錢意識,還可以讓他們對生活有所認識,明白賺錢的不易,是為他的未來著想。孩子早一點知道生活的艱辛,對於他們的成長是有益的。

三、懂得放手,讓孩子獨立成長

很多父母不管孩子的意見,就為孩子報上各種補習班,讓他們參加各種活動,生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孩子出生開始,父母就把自己定位成兒女的終身保姆和人生規劃師,不給孩子自由發展的一點空間。

給孩子自由和選擇的權力,尊重他們的想法,允許孩子犯錯,這樣長大後孩子才會有自己的主見 ,成為一個有責任擔當的人。

如果父母對孩子的過分關注,會讓孩子成為一個巨嬰,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他們會漸漸有自己的想法,父母過度關注他們孩子生活,當他的想法和你的意見衝突時,父母仍堅持自己的意見,這種情況孩子會與父母產生和隔閡,讓孩子對父母失去信心。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必須學會和社會相處。父母學會放手,允許他們犯錯,之後引導他們認識到錯誤並加以改正,而不是直接用自己已有的經驗避免他們犯錯,或者孩子犯錯後直接幫忙處理。

孩子需要獨立成長,因為社會上會存在各種無法預知的艱難困苦,需要他們將來自己去應對,不懂得放手的父母,孩子永遠學不會如何自我生存,不妨做個會“偷懶”的父母吧!

19
最新評論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教育路上,最不該偷懶的是家長,最不應該放養的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