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都說隔輩親,老人對於孫輩的孩子很是疼愛。

生活中大部分的老人確實是這樣,為了孫輩不辭辛苦只為讓孩子開心,但還有一部分老人,他們面對孩子的表現很奇怪。

鑫鑫和丈夫是大學同學,兩人是日久生情,在大二期間墜入愛河,感情一直很穩定,鑫鑫在畢業後也心甘情願的給丈夫生孩子。

鑫鑫原本想讓婆婆幫自己帶娃,這樣自己就能外出工作,但沒想到孩子出生後婆婆卻視而不見,別說幫忙帶娃了,就連看都不看幾眼。

鑫鑫無奈只能當全職媽媽,幸好丈夫很好,不僅沒有嫌棄鑫鑫,反而很愧疚,隨著時間的流逝孩子很快就要上學了。

這時沒怎麼露面的婆婆卻多次來套近乎,和孩子親近並話裡話外的告訴鑫鑫,說讓鑫鑫安心上班,自己來帶幫忙帶娃,鑫鑫感覺很奇怪,但沒同意也沒拒絕,想再觀察一陣,看看咋回事。

在生活中這樣的老人有不少,“娃出生時視而不見,上學後卻搶著帶”,這樣的老人心裡都是咋想的?

1)不想照顧累人的小寶寶

寶寶剛出生的前三年特別“矯情”,事非常多,照顧起來很是勞累,老人不想給自己找辛苦事做,便想著寶媽將孩子教育的差不多了,自己再接手,照顧起來更輕鬆,並且還能落下個好名聲,以後有底氣和兒子兒媳談養老。

2)3歲前孩子不認人

在民間一直有句話“三歲的孩子到誰家就是誰家的”。

不是說3歲之前的孩子不認人,而是在成長過程中三歲以前的記憶孩子會逐漸忘掉,之後誰帶的多孩子和誰感情就深。

如果孩子上學後,老人再來帶娃,在孩子面前刷存在感,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增進感情,不影響以後的相處。

有這樣心裡的老人多半都不是真心愛孩子,只不過是由於孩子是後代所以才愛,這樣的老人趁早拒絕更省心,不然以後麻煩事多著呢。

為了怕孩子與自己不親,經常和孩子說媽媽壞話,向孩子傳遞媽媽是外人的訊息,雖然孩子可能和媽媽關係好,但架不住這樣的洗腦和挑撥,嚴重影響母子感情。

如果真的愛孩子,又怎能在孩子剛出生時視而不見拒絕帶娃呢,這樣目的性強烈的老人,寶媽要多留個心眼,不要進入人家的圈套裡了。

如果有可能,儘量不要讓老人幫忙帶娃,尤其是3歲以後

1)老人帶娃不利於父母教育孩子

別看孩子年紀小,但卻非常會看臉色,知道老人寵愛著自己,即使是父母都不能輕易批評自己,抓住父母這個弱點,孩子就可以說是肆無忌憚了,在老人的插手下,父母根本無法教育好孩子,甚至有時候還會引發家庭矛盾。

2)老人帶娃,孩子和父母疏遠

孩子小時候雖然無條件的愛父母,但這是有條件的,那就是在得到父母同等愛的情況下。

如果父母讓孩子感受不到愛,反而是老人讓孩子感受到了,那麼孩子就會慢慢疏遠父母,甚至是產生怨恨心理,這對孩子心靈健康影響是非常大的。

再者一旦遇到心術不正的老人,還有可能會從中挑撥孩子和父母的關係,一邊是照顧自己陪伴自己多年的老人,一邊是很長時間見不到的父母,孩子會相信誰,相信父母心理都能有數吧。

3)不利於父母傳遞正確三觀

老人愛孩子的心毋庸置疑,但老人的愛和父母的愛不一樣,老人的愛是希望孩子能快樂所以不管多無理的條件都答應,而父母的愛是希望孩子能成才,對孩子要求多並嚴格。

這樣父母和老人的教育模式就會有不同,慢慢孩子三觀也會出現差錯,不利於父母像孩子傳遞正確三觀。

育兒寄語

沒有什麼能比陪伴孩子更重要的事情,心靈上的缺失是父母用再多的金錢和物質都無法彌補上的,不要讓孩子對父母陌生,更不要讓孩子怨恨父母,如果不是真的有特殊情況,還是儘可能的自己帶孩子吧。

26
最新評論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61歲倪萍瘦出新高度!不僅變成尖下巴,西服套裝還穿出曲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