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參加土改
我們到達肇倩小學的時候,肇倩鄉正作為高淳縣土地改革的試點鄉,蓬勃開展著土地改革運動。土改工作隊有七、八個人,在於隊長的領導下夜以繼日地宣傳政策,發動群眾。大會小會晝夜不斷,階級隊伍逐漸形成。鄉村中瀰漫著越來越濃的階級鬥爭的氣氛。最常聽到的口號是“不忘階級苦,牢記血淚仇。”“農民要翻身,當家作主人。”“跟著共產黨,翻身鬧革命。”最流行的歌曲是《誰養活誰》、《白毛女》、《團結就是力量》。
土改隊員都是身穿灰色制服的革命幹部,個個都很了得。每個村有一名隊員負責領導土改工作,哪個村有點落後了,馬上就會趕上來。所以全鄉六個村幾乎步調一致,齊頭並進,革命聲勢越發高漲起來。其中湯雄飛、邢熾昌和一位姓趙的黑臉大漢工作尤為出色。他們講話鏗鏘有力,語意明確,極富鼓動性。於隊長在大會上誇讚自己的隊員說:“我們的隊員都是有覺悟、有能力、能掌握政策的好同志,都是選調的精兵強將。他們還有很高的文化水平,不但有初中生、高中生,還有大學生。”自豪和喜愛之情,溢於言表。不用說,我們對這些土改隊員也都十分欽羨和讚佩,覺得無論從哪方面來說,都比他們差上一大截。
於隊長聽說小學有三個從鎮江分配來的年青教師,馬上就跟陳校長聯絡,讓我們參加土改工作。按共產黨的規矩,條條服從塊塊。不管什麼系統,什麼單位,在那個地方就要接受那個地方的領導。現在肇倩鄉的全部權力都握在於隊長手中,何況於隊長現在搞的是全縣土地改革試點工作,是在新解放區如何搞土地改革的試點工作。取得的經驗要在全區、全縣推廣,甚至還得向專區彙報,供上級參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陳天籟接到於隊長的指令,不敢怠慢,立即通知我們和袁人燦一起去土改隊報到。其實這也是他求之不得的好事,既讓我們有了工作,又可以用學校的名義對土改作出貢獻。
到了土改隊,我們被分成兩組,袁人燦、蔣克華一組,我和張藹如一組,做一些輔助性的工作。例如訪貧問苦,調查瞭解一些農戶的情況和對土改工作的意見或建議之類。
運動初期最先湧現的積極分子,往往不是根正苗紅可以依靠的物件,而是有這樣那樣問題的投機分子、勇敢分子。要利用他們,也要識別他們。唯一的方法就是到群眾中深入瞭解。每個村子都有二、三百戶人家,他們互相是怎樣的關係,哪些話聽得,那些話只能作參考,也只有深入調查,跟群眾熟悉了,情況摸透了,心中才有把握。
在工作隊隊員的指導下,我們帶著任務下去調查,帶著情況回來彙報。基本上都能得到工作隊的肯定。不過,在參加村裡各種大小會議時,我們只能充當一名聽眾,實在沒有什麼要說的話。有時也幫助填寫各種表格,整理一些資料。這些事務既是工作,也是學習。
不久,於隊長不知從誰那裡得知我會畫畫,當面向我下達任務,讓我畫一組漫畫,揭露解放前族長、鄉長們利用修譜大肆斂財,在大祠堂裡大吃大喝,奢侈浪費的惡行。邢氏家族是一個大家族,集中聚居在肇倩、薛城兩鄉,人口一萬有餘。當時規定,修譜費用由各戶繳納。每戶按男丁人數,不分老小,每人一籮秈稻,總計可收2500擔以上。這筆資財除了支付人工、材料費,都被這些掌權的上層人物海吃海喝揮霍掉或貪沒了。於隊長特別交代,當時群眾中形容這些人吃喝,有一句話是“火腿結束通話梁,螃蟹爬過牆”。他說:“你一定要把這句話畫出來。”
我高興地接受了這項任務,回學校請韓普先老師給我準備紙、筆、顏料。注意,不是水彩畫顏色,不是廣告畫顏色,更不是油畫顏色,而是染坊用的顏料。有紅、黃、藍(或青)三色即可。染坊的顏料便宜,在農村也比較容易弄到,果然,韓老師很快就為我將畫畫的材料備齊。一張白報紙畫一幅,畫了四張,單線平塗,像連環畫一樣,在畫幅的下方又寫了些說明文字,讓識字者看得更加明白。其中一幅專門表現廚房裡的情形:樑上掛著成排的火腿,橫樑不堪重負,出現了裂痕。地下竹簍裡的螃蟹已有許多隻爬了出來,有在地面橫行的,有爬上缸蓋的,有爬上鍋臺、窗臺的,有一隻已爬上與鄰室相隔的牆頭。基本上把那些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貪婪饕餮者的兇狠醜惡面貌畫了出來。
群眾中流傳的順口溜“火腿結束通話梁,螃蟹爬過牆”,當然有揭露和諷刺的意思,其要意只在形容這些高檔食物數量極多,說明那些人假公濟私、以權謀私、公款吃喝、貪婪無恥。但也有誇張失實之處,螃蟹不是螞蟻,不是壁虎,怎麼能“爬過牆”去?但是我已懂得“藝術為政治服務”的道理,畫筆一挪,就在牆頭上畫了一隻大螃蟹。不是那螃蟹本事大,而是我的畫筆本事大。想讓螃蟹爬到哪,它就能爬到哪。四幅畫張貼出去後,農民紛紛前去觀看,興趣濃厚得很。看後最高興的是於隊長,見了群眾就笑著動員人家去看漫畫。大概是因為他的想法和要求,這麼快就成為具體的畫幅張貼出來,比我更有成就感的緣故罷。
陳天籟這時也很忙。他把小學生召集起來,組成了腰鼓隊。十幾個男女兒童,在學校裡練了幾天,練就了幾套鼓點和隊形 。然後就穿上一式的服裝,描上黑眉毛,塗上紅臉蛋,由他帶隊指揮,在學校門前廣場表演。整齊強烈的鼓點聲震擾了寧靜的鄉村,附近的農民紛紛走出家門前來圍觀。陳天籟見農民喜歡,效果不錯,又把腰鼓隊拉到村前大路上,從西到東,再從東到西,作巡進表演。這一下幾乎全鄉農民都欣賞到了小學腰鼓隊的表演,同時營造了紅火熱烈、生氣勃勃的氣氛,給土改運動增色不少。腰鼓隊接連活動三天,孩子們實在太累了,才收歇解散。
就在我們來到肇倩小學一個星期左右,吳懷德也被派到這裡來了。他可不像我們來的時候有專人陪同,而是跟著挑夫來到這裡。因為知道我們三人在這裡,他也就不覺得這裡是陌生的地方。我們也因為又來了一位同學、一位好朋友而滿心歡喜。吳懷德與我同歲,都屬羊。但是他生日比我大,發育比我好,高高大大,已經完全是成人的樣子。說話辦事也穩重、理性,不像我急於表態,脫口而出,過於情緒化,因而顯得生硬、幼稚。不過,我的缺點裡也蘊含著可貴之處,那就是坦誠、率真,熱情,有衝勁。魯迅說過這樣的話,有些人你與他相處許多年,也摸不透他究竟想些什麼,因為他城府太深。我絕不是這種人,跟我相處,用不了幾天,就可以瞭解得八九不離十,除非是抱有成見的人,才會作出誤解。
吳懷德還是一個特別厚道、能寬容別人的人。這是他最本質、最主要的優點。我與他後來成了終生摯友,就是因為他從來不計較我的缺點,而非常器重我的優長之處。我們赤誠相待,推心置腹,互助互補,互相信任,終身不渝,其開端就在肇倩小學。
在鎮江吳懷德跟蔣克華住在一條巷子裡,不但認識,而且論起輩份蔣克華還是吳懷德的姑母。他們的同學郭兆山後來曾想撮合二人,吳向郭說了這層關係,這才罷議。吳與蔣相處一直就是普通同學關係,反不如我與蔣的友好熱絡。
吳懷德中學時期肺部曾患有疾病,是否為肺結核病,未曾確診,在祖母的悉心照料下也就痊癒了。現在的吳懷德,體態勻稱,肌肉發達,擅長打籃球,怎麼看都是一個健壯的好小夥。他的嗓音高亢嘹亮,很有穿透力,比我那略帶嘶啞的聲音好聽多了。他會唱很多歌曲,我會的他幾乎都會,他會的特別是蘇聯和俄羅斯歌曲我卻有許多不會,朝夕相處間,跟他學會了不少。肇倩小學所在的大祠堂裡,經常迴響起我們的歌聲。或激昂,或低婉,或雄壯,或抒情,給這所古老的廳堂庭院平添了濃重的現代情調!以前去各村開會為了調動情緒、活躍氣氛,我和蔣克華都承擔了教群眾唱歌的任務。現在又來了吳懷德這個生力軍,教唱的力量大為增強。群眾學會了許多新歌,開大會時居然也能互相拉歌,土改工作隊很是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