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近年來,社會上興起一股‘讓孩子的教育贏在起跑線上’的風潮。

最先開始只是一部分人在鬧騰,後來這股勢頭髮展起來了,越來越多的家長就開始慌了,手忙腳亂之下也開始效仿別人的做法。

於是,各種補習班趁機瘋狂斂財,跆拳道、柔道、小提琴之類的培養班讓家長朋友們趨之若鶩。

這還不止,為了讓自己的孩子‘不掉隊’,家長朋友們更是想方設法讓孩子入學。

年齡不夠7歲?

沒關係,花錢託關係改一下年齡。

.....

但是,我想問一句,咱們是不是對‘讓孩子的教育贏在起跑線上’有了什麼誤解?

首先,你報那麼多的補習班和培養班給孩子,那麼小的年紀,他接受的了嗎?

古語有云:將在精而不在多!

最先開始讓自己的孩子上一些興趣班的做法是從沿海發達地區興起的,但是請注意,人家的做法和現在社會上普遍的做法不同。

首先這些家長朋友們有認真分析過孩子擅長什麼,有什麼興趣,為了適應未來社會的競爭需要具備什麼能力。

所以這些家長們給孩子選擇的培養班不會多,大多數都是選擇英語培養班或者一門小語種培養班,然後根據孩子的天賦或興趣選擇一門諸如鋼琴班、小提琴班之類的才藝班,他們培養孩子們去學這些,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所以這些家庭的孩子很多都進行了考級拿證書。

比如說演員白敬亭的鋼琴十級,演員張馨予的國畫造詣了得,周杰倫四歲被母親發現音樂興趣開始學鋼琴開啟音樂天王之路......

但現在社會上大多數的父母的做法是,不管是什麼都讓孩子去學,技多不壓身!

但是,如跆拳道培養班,送孩子去學那個幹啥?

想讓孩子未來靠那玩意兒吃飯?

還是說增強一下孩子的體質,多一點防身手段?

首先靠教跆拳道吃飯的有,不過比例特別少。其次,如果想要增強一下孩子的體質,每天讓孩子去晨跑跑個幾公里,多做做俯臥撐和仰臥起坐,沒事打打球,這樣鍛煉出來的效果怕是要更好一些?

至於增強防身手段,恕我直言,現在社會上大多數的跆拳道教練自己都不怎麼樣,咱們的孩子去學習,大多就是踢踢薄木板,拉拉韌帶而已,真想讓孩子學防身手段,正兒八經的送去少林寺搞個一年半載,既鍛鍊孩子的耐心,又可以提升他的自立和社交能力,更可以達到增強孩子防身技巧的目的,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為?

有人可能會說,那麼多孩子,少林寺容納得過來?

確實,那咱換個,學散打不比那花拳繡腿實用?

再說說有些家長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落後於其他孩子,無所不用其極的將孩子提前送入小學的做法。

記得在我侄子高中畢業的時候,他和我吐槽班裡有很多同學才16歲,最小的居然才剛剛滿15。

眾所周知,咱們國家規定的小學入學標準是7歲。

6年小學+3年初中+3年高中=12年

也就是說,那些孩子在2、3歲的時候就進小學了?

不否認有些孩子長得著急了些,在3四歲的時候看起來和7歲的孩子區別不大,將年齡改大一點可以入學。

但我想大多數應該是託關係將孩子跳級送進不符合他年齡的班級讀書的吧,否則這解釋不通。

在咱們國家,家長們趨之若鶩的想讓孩子提早入學,但在國外卻不是如此。

國外的許多家長會盡量選擇讓孩子晚一些入學。

朋友們可能會對此抱有疑惑,但其實這是有科學依據的。

在美國的學校,同班的學生中,大一點,哪怕只是幾個月,在班級中的體質、心智等方面都會比較強一點。

在OUTLIER中證實了上面的論點,加拿大的優秀冰球隊員十有八九都是集中在冬季一到三月份出生的,他們在同群體的孩子中因為出生的比較早一些,在群體中各方面綜合起來也更加成熟,也就自然而然的更加矚目,進而有更多的機會受到教練的青睞。

同時,他們在心裡會更有自信,告訴自己————“我就是最好的,我也將超越自己做的更好!”

這一類孩子以後在社會上取得成功的機率也會更加大!

在咱們國家,每年都會傳出神童的事情。

比如:武漢神童傑瑞,5歲學完小學二年級課程,英語話劇表演得過大獎。但是後來因為學的太輕鬆不認真聽講而越來越吃力,並且逐漸開始產生厭學心理,泯然眾人矣。

我認為,家長們望子成龍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換做是我,我也希望將來自己的孩子能夠成才!

咱們可以讓孩子沒有學習以外的後顧之憂,也可以在學習上提供一些必要的幫助。

但是,請不要揠苗助長!

有時候,過分的愛不是愛,是一種無形的傷害!

————

22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都說要和孩子溝通,為什麼我和孩子溝通了,卻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