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帝時期,當時有個叫大費的人,因參與幫著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賜姓為嬴,他便是嬴姓部落的祖先。
趙氏也屬於嬴姓,跟秦國國君來自同一個祖先。

大禹治水
這個家族的人似乎做事都特別認真,即使身處低位,也能兢兢業業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所以最後都得到了巨大的回報,成為後世兩個大國的先祖。
商朝末年,嬴姓出了父子二人,名叫蜚廉(fěi lián)和惡來,都是商朝廷裡的武將,武藝高強。周武王伐紂時,蜚廉、惡來父子作為紂王一方的大將參戰,最後兵敗投降了周朝。

周朝開國以後不久,管叔、蔡叔帶著商朝遺民造反,史稱“三監之亂”。周公派兵鎮壓,把這些造反的遺民,其中包括嬴姓部落,全部貶為奴隸,發配到遙遠的邊疆,蜚廉、惡來父子也在這次鎮壓中被殺, 蜚廉有兩個兒子比較有名,一個是惡來(被殺),另一個是季勝,他們的後人都侍奉周朝。史書上記載:“周公誅蜚廉、惡來,天下大悅。”
蜚廉、惡來在當時應該是殷商一方的名將,是三監之亂的主力之一,他們一直在尋找機會恢復故國,猶如三國時的姜維,是真正的忠臣義士。
此後的一百多年裡,嬴姓部落都在邊遠地區的荒原裡為周王朝戍守邊疆。
到了周穆王的時候,季勝有個曾孫叫造父。造父善於相馬和駕車,是穆王的馬伕,很受穆王青睞。
傳說他曾經得到八匹駿馬,都獻給了穆王,就是著名的“穆王八駿”。穆王讓他駕車,趕著這些馬一直向西賓士,日行千里,最後來到崑崙山,見到了西王母。
西王母熱情款待穆王,穆王在那邊玩得不亦樂乎,忘了國內的政事。這時忽然傳來東邊的徐偃王造反的訊息,又多虧造父駕車一路狂奔,帶著穆王迅速趕回國內,平定了叛亂。
穆王因為他這次的功勞,把他封在了趙城。從此他們整個家族都沾光了,包括惡來和季勝的後裔,都以趙為氏,是為嬴姓,趙氏。
造父就是趙氏的先祖。
而惡來的後人其中有一個族群駐紮在犬丘,不久以後公元前890年前後,周孝王時期,這個家族裡面出了一個叫非子的年輕人,他有一項獨特的才能——養馬。周朝政府為了抵禦四方的蠻族,需要許多馬匹,養馬是後勤保障的一個重要部分,所以政府特別看重這方面的人才。有人告訴孝王,犬丘的非子很善於養馬,在當地名氣不小,可以召來試試。孝王就找到非子,在汧(qiān)水和渭水之間給了他一片馬場讓他去管理。非子不負眾望,過了幾年,果然把那裡的馬匹養得又肥又壯,繁育出很多馬匹。
他因為養馬養得好,天下聞名,也受到周天子的封賞,被封在秦地——這裡是周朝的西部邊陲,靠近西戎——因此他們一直是抗擊西戎的主力,時間罔替,這個堅強的部族逐漸建立了秦國。
趙氏的後人在西周末年看到朝政混亂,就離開周朝,到晉國去當官,成為晉國的卿族之一,一直傳到了趙衰這一輩。趙衰是追隨晉文公流亡的五大功臣之一。
由於趙衰低調沉穩,處處展現出謙遜的風度。中國人一向對愛謙讓的人有好感,所以趙衰在朝廷裡的形象非常好,他的做法本質上是在替晉文公推薦人才,而且他推薦的人才後來都被證明是特別適合這個職位的。長此以往,文公對趙衰也就言聽計從了。
另一方面,由於趙衰得到文公的高度信任,他推薦的人基本都能馬上獲得重用,這些人當然都會感激他,所以也替他和他的家族積累了廣泛的人脈關係。
在趙衰過世以後,趙盾作為趙氏的嫡長子,繼承了趙衰的事業。
公元前622年,一代巨人趙盾正式登上晉國政壇,晉國從此進入趙氏專權的時代,為以後三家分晉成立戰國赫赫有名的趙國打下堅實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