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這句話說的是古代官吏腐敗,意思是標榜清廉的官員,在離任的時候也可以有豐厚的家產。用來諷刺那些貪官汙吏,但其實並不是每個官員都會在得到權勢之後都會變得腐敗不堪,也有人能夠保持初心,願意為民請命。
在清朝就有這樣一位“模範清官”,他的名字叫孫嘉誠,孫嘉誠出生於康熙年間,小時候家裡十分的貧窮所以他讀書十分刻苦,在康熙晚年的時候考中了進士,在翰林院裡擔任一個小官,當時的他就喜歡直言進諫,經常惹得康熙不悅。
在雍正坐上皇位之後,大肆的對跟自己爭位的親王下手,孫嘉誠又上書進言要雍正帝“親近兄弟、停止納捐、西北收兵”,頗有含沙射影的意味在裡面,雍正皇帝龍顏大怒正準備處罰他,轉念一想又覺得他挺耿直,有些佩服他的膽量,於是就給他加官進爵。
後來雍正讓他擔任工部侍郎的同時,又讓他兼任順天府尹,在他到任之後,見百姓的收入和消費水平都不高,於是就上書請雍正廢除禁止民間釀酒的法令,讓百姓用高粱等粗糧釀造美酒增加收入,雍正皇帝同意了他的建議,刺激了民間手工業的發展和順天府百姓的生活水平。
在雍正皇帝去世之後,乾隆皇帝因為他的文筆和風骨而特別喜歡他,將他從吏部的侍郎直接提拔為刑部尚書。在處理案件的時候孫嘉誠總是小心翼翼,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改正了很多地方送上來審批的冤假錯案。
孫嘉誠小心翼翼的性格讓他的官職升遷很快,引起了很多朝中大臣的眼紅,而且因為孫嘉誠為人清廉不與朝中的大臣同流合汙,所以有不少人都針對他,孫嘉誠對這些人一般都是聽之任之,也不跟他們計較。
在孫嘉誠老年的時候,向乾隆皇帝辭官回鄉,當時的他已經在朝廷中樞工作了二十餘年,卻還是一點積蓄都沒有,而乾隆皇帝也忘記封賞這位功臣,於是孫嘉誠就找了一些石頭放到自己回鄉的箱子中,啟程準備回家。
平日裡想要為難孫嘉誠卻找不到把柄的官員,聽聞他裝了三個大箱子的細軟,裡面還有銀子碰撞的聲音,紛紛向乾隆上書,說孫嘉誠平日的清廉都是裝出來的,其實貪汙了三大箱子的金銀財寶,乾隆聽說之後大怒,直接派禁軍將孫嘉誠攔下。
孫嘉誠被攔後一頭霧水,結果就看到差官將自己裝著石頭的箱子全部開啟,全部搜查了一遍才離開,孫嘉誠只能嘆息一聲默默上路,而另一邊乾隆皇帝在聽到手下的報告之後,覺得確實委屈他了,做了這麼多年的封疆大吏連拿得出手的寶物都沒有。
於是為了彌補孫嘉誠,乾隆皇帝下令在孫嘉誠歸鄉的路上,每過一個州府就由知府送給孫嘉誠一些金子,直到將他三大箱子的石頭全部換成金子才算完,以此來彰顯自己的皇恩浩蕩,於是孫嘉誠就收穫了很多金子,當然這些都是乾隆預先分派到各縣的金子。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孫嘉誠確實貢獻巨大而且為官清廉,同時也可以看出乾隆皇帝好大喜功,喜歡彰顯自己的恩德讓別人稱頌他,這也是為什麼後來和珅能夠得寵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