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2012年起,我開始寫飛傲的耳放、耳機、純音播放器。

在經歷了10款左右的產品洗禮後,感到這家公司做東西、調音都好“板正”。

前幾天我又拿出2013年買的E12(便攜耳放),給它充好電,接上MDR-Z1R後,發現那時的飛傲確實“板正”。直愣愣的線條,淳樸中性。

步入2019年,飛傲似乎有了明顯變化(外形、功能、調音、產品線),到了2020年,它們已經全面開花(蔓延至品質感),米國、日本、國內,從燒友到媒體,他們收到了越來越多的好評。

平衡之美、水桶機、買了不出錯,成了飛傲在“消費心理”層面上的潛在競爭力。

前言完畢。

或許是“民意”使然,近幾年高階動圈耳機開始增多,飛傲FD5在此時出現,勢必會吸引很多人的眼球。聽了幾天,感覺這塞子水準非常高。值得記錄。

FD5的包裝和拜亞榭蘭圖近似,長方,規整,精緻。

不鏽鋼(316)金屬機身(鋼本色)、混合材質的振膜、可換導管

掀開一瞬間有很高的滿足感,目之所及,金屬皮革,精美絕倫。

左邊的耳機和右邊的收納包都質感非凡,有豪華氣息。

亞光拼鏡面,浮起的琴絃概念設計,通體銀色的一致性

最美的地方可能還是腔體面板的“浮雕琴絃”。“弦”與“弦”之間分佈著大量“針眼”級的“洩壓孔”(可能是)

覆蓋面積這麼大的洩壓孔也是稀有。

線身粗度合理,柔性也比較好,但編織的緣故,日常使用要留意避免“分叉”。

另,這條線有著迷人的銀色光澤,會提升時尚度,相信出街黨會喜歡。

有線耳機相對TWS的優勢,有時並不一定只是音質。設計精美的耳機線有時會和鑰匙鏈、項鍊一樣,在某些時候成為人類的裝飾性配件。

售價很高,送的東西也挺多

送調音導管兩對(出廠預設安裝粗管),分別是粗管和細管,後者據悉是受國外燒友影響而推出。方便喜歡“三節套”的神耳們使用。當然,這個細管也是為了適配三節套的,插入後,可增強低音能量。FD5給了兩對“三節套”。

此外,FD5還給了適配粗管的隔音海綿套(2對)、低音套(3對)、人聲套(3對)以及均衡套(3對,出廠預設安裝1對),這裡面,我覺得人聲和均衡套是足矣,低音套我放棄,因為即便“人聲套”(透明度更高)下的FD5,低音量感也是有些強。

然後是FINAL新出的助力拆卸用的小夾子1個、清潔刷1個、3個可拆卸式插頭(2.5\3.5\4.4)

這裡面的FINAL拆卸工具,日常可能完全用不到,因FD5的膨脹MMCX設計的還不錯,連線部位都不鏽鋼的,拆和裝也都挺容易。

FD5的拆卸部位,若近距離看,精緻感是不如類似造型的索尼IER-Z1R。

個頭並不大,像是IER-Z1R的縮小版本,小了一圈的樣子。

實物質地高階,但我對FD5腔體底部與MMCX端子外露部位所鑲嵌的紅、藍左右標識不太喜歡。(尤其藍色的顏色質感不好看)

覺得這東西有些影響FD5的設計完成度,第一眼看去,會有些違和。

至於長久看是否還如此,暫時也不清楚。

內腔體輪廓有點小家子氣,線條不瀟灑,好在質感不錯,畢竟不鏽鋼的鋼本色。

在一週內的使用時間裡,原以為可能出現的“劃痕”並未出現。由此,我覺得這東西挺好伺候,日常似乎也不必那麼細緻的呵護。

相對的,索尼IER-Z1R的鏡面部位雖奪目,但不耐劃擦的問題,也確實讓人頭大。

總體上,FIIO FD5在不超出5000元的價位內,就腔體的質感來說,還是非常不錯的。耐用性、精緻感都已經是非常好的水平。

關於內部單元:

FD5內建了一顆12mm動圈喇叭,振膜選用DLC類鑽石球頂加鍍鈹振膜懸邊折環,技術上是打算利用類鑽石DLC和鍍鈹材料的物理特性,以實現優異的瞬態。

採用外磁式結構設計,放置了更大體積的磁鐵(N52級別),飛傲對其實測磁通量達到了1.5特斯拉。

選用日本大黑超細CCAW銅包鋁音圈,配和磁路結構及振膜精密調校,得到更高的換能效率和更低失真。

另外,在FD5的振膜球頂前方,飛傲創新的安裝了一個聲學稜鏡裝置,這使得振膜中心和邊緣的發聲可同步到達音嘴,實現更精準的高頻結像,相位偏差也變得更小。

側面展示1

側面展示2

收納包體積較大,內部空間設計的也很合理。論工藝和美感,我覺得近乎完美(磁吸力或還可以加強),在我所見過的皮質收納包裡位居第一。

實用性、質感、車線、Logo都相當好。

每次聽完FD5 ,我也總想把塞子擱進去,就為感受那令人愉悅的開合過程。

包內有倆小的分隔區,能很好的放進常用的耳套和插頭。

插頭可拆卸,先旋轉上圖所示外殼部位(捏著螺紋位置)

然後,稍用力拽插頭即可。

細看,金屬保護殼內有小點凸起,而插頭尾部也有為之設計的凹陷。

安裝時,以內部凸點為“準星”,推送並塞緊,即可順利安裝。

FD5 標配線材為八股高純度單晶銅純銀線。臺灣萬隆線基,152 芯 Litz 結構編絞。

佩戴:很好。

具體表現在便捷性、舒適性很好,便捷是因為作為“繞耳”設計,因整體結構合理,它幾乎可以和直插入耳的塞子一樣,無需額外的對角度、深度的調整,一旦塞入就真的是塞入了,且耳掛和內腔體都會乖乖的貼合相應位置,不會有“爭奪控制權”的問題。

舒適是因為內腔體的材質和輪廓對耳朵友好,不會出現類似“太陽神初代”和IER-Z1R那樣的脹,當然,FD5的體積也明顯小巧,撐爆耳道也不可能。

隔音:還不錯的被動隔音效果,若安裝附送的隔音耳套,會明顯更好。

漏音:半開放式設計,使得FD5在聽大音量音樂時,也會釋放一定響度的聲音到外界,若身處很安靜的地方,這塞子可能會影響到你身邊的人。建議在安靜地方聆聽時,音量調到中等以下。

易推性:基本無需憂慮,蘋果手機直推都可以,而且音色動人,韻味濃郁,甚至能退燒。因聲底飽滿,調音又比較偏音樂性,大多數情況下,它也很很難出惡聲,這一點比頭戴的MDR-Z1R好太多。

聽診器效應:不算明顯,相對一大堆聽診器效應厲害的(如鐵三角CKR9),算很普通。主要也跟原配線的設計有關,既是編織,又很柔軟,還繞耳式設計。

聲音:

不確定更長的“煲機”後,“聽感”是否有進一步提升。初聽(3.5單端,接臺式耳放)感覺是低音有些“壓不下去”,垂直空間不精彩,像是身處一個被海水淹到腰部的房子。除此之外,中低音到高音的素質都很過硬,對比TFZ的全系列所有動圈耳機,都是明顯更高水準的那個。

後又經過換插頭(4.4)、耳套(人聲),以及偶爾的更換前端播放裝置(山靈M8、飛傲M11),最終算是摸清了FD5的聲音。(以下結論均基於平衡模式)

對人聲的再現(樂感)要好於索尼IER-Z1R,後者的味道太清水寡淡了,FD5相對有點色彩,有更多一些的活力。

它的橫向、縱深空間都很不錯,比IER-Z1R差距不明顯。

而密度,低頻厚度,中高頻的素質呈現基本能和IER-Z1R匹敵。拋卻高頻、極高頻素質相對後者的遺憾,FD5總體給我一種小IER-Z1R的感覺,聲場規模小一圈的那種。

在大推力前端下,FD5的音質相當之紮實,亦有安定感出來,當然,作為旗艦級,有此表現也是應該的。

此外,聽感和素質也基本做到了五五分,讓人既可以感受輕微的“刺激”,又可以領略柔和的線條,很是耐聽。

至於是不是“抓耳”(毒性\過癮),我覺得它總體還是以“素質”取勝,可能稍微強化的中高頻銳度與亮度會潤色一些特定型別的音樂,並讓人大呼過癮。

FD5和IER-Z1R雖內部單元構成差異很大,但音色卻挺像,都那麼“中正”,非常“飽滿”,還都有著“明晰的中高頻”,甚至低音那股勁兒也有點像,即時刻給人一種“揮之不去”的低音底蘊。

老實說,FD5低音的力度和量感確實非常不錯,但以我的審美喜好,數年前在耳機巡迴吧評測的美國Cyberlabs C6IEM(3000到4000元)至今都在吸引著我,因那種低音既濃郁又鑽心,像鑽頭一樣膨脹,肥碩而有彈性,是更過癮的。

至於飛傲FD5的低音,似乎與這耳機的整體氣質一樣,也是帶著一點點“中性”,而這也使得它的野性不足以變成野蠻。

FD5控制力非凡,完全可以在大音量下享用,感受壓迫力的低音和渾厚有力的中、高音。

音色上的瑕疵,可能是中低音能量較強,人宣告晰度略微有一點受損,影響美感的終極呈現。

總體上,飛傲FD5是一個硬素質不得了,但下盤能量佔比稍多的一個動圈耳機,其音色不剛猛,也非MDR-Z1R的那種“純中性”,而是透著些“剋制感”的“潤澤”,彰顯了獨屬於飛傲的音響審美。

鑑於這東西優點太多,音聲指南(person)專欄對其強烈推薦。

100
最新評論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這貨很猛!對千元級發燒平頭耳塞野牛RW-2000的深銳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