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年間的“雙璧”之一大將軍衛青,有一次出兵定襄的時候,和蘇建、趙信兩位將領一起率領三千騎兵出巡,卻中途遇到了單于的部隊,結果漢軍和匈奴激戰了一天一夜,三千士兵全部壯烈犧牲,趙信投降了單于,而蘇建一個人跑回了大營。
這時候,衛青的議郎周霸對衛青說,“自從大將軍出兵以來,從來沒有因為軍令斬殺過任何一個副將,現在蘇建拋棄軍隊,按律當斬,現在將軍可以殺了他,樹立將軍的威信!”
而長史安卻說:“不可以,蘇建以數千騎兵抵擋了數萬名匈奴騎兵,力戰一天,士兵都沒有異心,他能成功脫險歸來,這時候將軍如果殺了他,豈不是告訴後面的人,以後遇到敵人打不過,是不可以回來,那就大事不妙了,所以不能殺蘇建。”
衛青說:“我以赤誠之心帶兵出戰,不怕沒有威嚴,周霸說殺人可以樹立我的威信,這實在不是我的本意。而且雖然我的職權可以斬殺副將,但是以我現在所受到的寵幸,也不敢在塞外濫殺,而是應該送回京師,請示天子裁決。而且,以此告誡做臣子的,不可以獨斷專權,這不是很好嗎?”
於是衛青派人,把蘇建送回了京師,漢武帝果然赦免了蘇建。
明朝的大臣程信曾經擔任南司馬出征四川和貴州,皇帝特別給他生殺大權。然而程信每次出兵勝利而歸,自己卻從來不給人封官賜爵,也不曾治罪下屬。很多同僚都在議論他的行為。
程信說:“賞罰大臣,那是皇帝的特權。而如果因為害怕邊塞的事情做不好,而賦予大臣權力,然而做臣子的有幸成功,但是卻借這個機會專權弄權,可不應該是作為臣子應該去做的事情,也是一個不好的示範。”
但是,也有一代名臣,卻恃寵而驕,最後功高震主,被猜忌致死。
宋朝名將狄青,曾經擔任樞密使,他有一點兒像三國時候的魏延,雖然才能出眾,軍工出眾,但是卻性格驕傲,自恃功高而傲慢不遜,看不起同僚卻非常偏袒自己計程車卒。
他手下的小弟們,每次得到賞賜,都會驕傲的說:“這是我們狄爺爺賞賜的。”因此,朝廷內外都引以為患。
當時正好是文彥博文潞公擔任宰相,就建議宋仁宗派狄青出任兩個地方的節度使。這時候狄青就上疏朝廷,說自己沒有功勞卻受封節度使,沒有罪過卻又被流放外地,感覺很困惑和委屈。
宋仁宗看了奏摺,就和文彥博說,狄青是忠臣,不應該如此對待他。文潞公說:“太祖皇帝難道不是周世宗的忠臣嗎?卻只是因為頗受將士擁戴,最終陳橋兵變,黃袍加身。”
宋仁宗於是沉默不語。狄青卻不知道這個事情,就跑去中書省給自己辯解,正好遇到了文潞公,文潞公對他說:“沒有其他原因,就是朝廷有點兒懷疑你。”狄青嚇得不輕,諾諾而退,去了邊塞藩鎮去做節度使。
從此以後,宋仁宗每半個月,就派遣使者前去慰問狄青,而每次狄青聽說皇帝的使者到了,都會嚇出一身冷汗,因為他知道,“君疑臣,臣不得不死”的道理,如此擔驚受怕,半年就死去了。
對比衛青,狄青。衛青大權在握十幾年,受到漢武帝無比的寵信,皇帝對他沒有疑心,屬下對他從不嫉恨,這都是因為衛青知進退,可以很好的避開權威,遠離嫌隙。否則,怎會得到善終?中國古代皇權至高無上,功高震主的,基本都沒有好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