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艾布拉姆.加菲爾德(James Abram Garfield),第20任美國總統,共和黨人,1880年當選, 1881年9月遇刺身亡。
加菲爾德是美國首位具有神職人員身份的總統,任期正處於從政黨分贓制到文官制的過渡時期,他的當選是因為在共和黨內部權利漩渦中後來居上,以及共和黨的在南北戰爭之後的絕對優勢。由於在位時間較短,加菲爾德沒有特別顯著的政績,他的死加速了美國文官制度改革的步伐,他死後共和黨的絕對優勢逐漸消失,美國出現了兩黨相對平衡的階段。加菲爾德曾經對勾股定理提出了一種新的面積證明方法。
死亡
在贏得總統提名時,加菲爾德曾經引起與共和黨格蘭特派的分裂,事態的發展激怒了芝加哥一位名叫查爾斯.吉特奧律師。不知出於什麼原因,吉特奧痴迷於一個想法:如果他殺了加菲爾德,共和黨就會重新團結起來,那麼共和黨人將會因為他的功勞而獎勵他一個行政職務。
於是他借了30美元,去了華盛頓。為了尋找機會殺害毫無戒備之心的受害者,吉特奧跟隨總統進入了位於佛蒙特大道的基督教堂,在總統背後兩排坐下。在那裡加菲爾德和刺客一起禮拜,他也是惟一與刺客一起做過禮拜的總統。但是吉特奧決定在禮拜期間不實施暗殺,正如他後來所說,那是因為“我害怕擊中一些無辜的人。”
1881年6月18日,計劃落空的吉特奧追隨總統和加菲爾德夫人來到火車站,但他還是沒有執行暗殺,因為他認為已經生病的加菲爾德夫人難以承受親眼目睹丈夫被殺害的場面。
1881年7月2日,加菲爾德總統沒帶警衛進了華盛頓的巴爾的摩和波托馬克火車站,只有國務卿詹姆斯.布萊恩陪伴。布萊恩停下來跟一個朋友聊天,吉特奧看到了機會,他跑到總統背後,在近距離開了兩槍,全部命中。當旁觀者繳了吉特奧的槍時,他們聽到他說:“這下好了,他們必須給我那個職務。”
在兇手的口袋裡,他們發現了一封寄往“白宮”的信,信中吉特奧為他稱之為殺死她丈夫的“必要性”而向加菲爾德夫人致歉。刺客向加菲爾德夫人保證:正如所有虔誠唱的基督教徒都知道的那樣,總統在天堂裡要比在華盛頓快樂。
雖然子彈沒有擊中致命處,可攜帶著傳染物。醫生探查子彈時,加菲爾德經受了幾個星期的折磨。無可奈何之餘,醫生們諮詢著名的電話發明人亞利山大.格雷厄姆.貝爾,問他是否有什麼手段可以找到總統體內的子彈。貝爾先生立刻設計了一種電子儀器,把這種儀器拿到任何金屬附近時,儀器就會發出一種咔嗒聲。在加菲爾德身上用過之後,這種儀器很多年都有效地發揮著作用,直到最終被X光機所代替。但是醫生忽略了貝爾的明確指示,使用該儀器時,除了要尋找的金屬外,不得有任何其它金屬存在。而醫生使用那種儀器時加菲爾德正躺在金屬框架和金屬彈簧的床上。最後加菲爾德於1881年9月19日去世,亡年50歲。
當選
1880年大選的關鍵詞是內戰忠誠度、關稅和華人移民問題,而加菲爾德的當選取決於共和黨的在南北戰爭之後的絕對優勢,以及他在黨內權利漩渦中後來居上。
共和黨的優勢——戰後經濟高速增長
南北戰爭打垮了南方勢力,為北方工商業發展掃清了障礙,戰爭結束後美國的資本主義經濟取得了長時間的高速增長。統一的全國資本主義市場向縱深進一步發展,各種鼓勵工業的積極措施與第二次技術革命相結合,有力的推動了美國工業化的程序。內戰開始之前美國在經濟上仍然依附於歐洲列強,基本上屬於農業國,到90年代美國已經擁有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其工業產值躍居世界首位,同時中日甲午戰爭之後清朝實力大損,美國也獲得了GDP的全球首位。
新技術
因為新技術發展過程中後來居上的因素,美國率先進入了第二次技術革命,並廣泛的把各種新科技應用於工業當中。
愛迪生於1879年10月21日研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個白熾燈泡,然後他又改進照明系統,包括髮電機,饋電線和配電系統。在此基礎上,於1882年9月在紐約建成了第一座中心發電站,使美國成為電力工業的故鄉。
威斯汀豪斯在布法羅建立了商業性的交流電燈工廠,購買了南斯拉夫工程師尼科洛.特斯拉發明的交流發電機專利並嚴密控制達十餘年,最終解決了交直流互變和高低壓互變的技術問題。到90年代末,美國重要的城市都建立了發電廠,大企業已普遍使用電作為動力。電力技術的突破加速了美國工業化的程序,使之在較短時間內趕上並超過以蒸汽為動力的歐洲各國。
1876年3月10日,亞歷山大.貝爾及其助手托馬斯.華生製成第一步實用電話機,並在美國獨立100週年費城博覽會上引起國際轟動。次年3月,波士頓的E.霍姆斯製成第一部電話交換機,使電話傳遞得以系統化。1880年3月貝爾電話公司成立,當年生產電話機47900部,美國成為世界上電話使用最普及的國家。到19世紀末,無線通訊也從實驗室走向了實用。
1893年9月21日,杜裡埃兄弟在吸收歐洲汽車技術的基礎上,製成了美國第一輛單缸內燃機汽車。這輛汽車輪子是木質的,車廂安有雙人座椅和黃銅罩的煤油車燈。同年,亨利.福特製成了時速25英里的汽車,以及緊隨其後的埃爾伍德.海恩斯和阿布林森兄弟試製的汽車相繼問世,形成了美國汽車工業的雛形。
在鋼鐵行業,自1863年底特律的沃德鍊鐵廠首先採用了酸性轉爐鍊鋼法,鋼鐵的成本下降,產量迅速上升。1868年,美國又引進了敞爐鍊鋼法,製造出了韌性較好,適宜於製造機車鍋爐的鋼板。鋼鐵產量和質量的提升,使各種行業的機械化成為可能。
石油工業是19世紀末美國最為突出的新興行業,1859年埃德溫.德雷克在賓夕法尼亞打出第一口油井,黑色黃金熱旋即風靡全國。到60年代末,煉油業佔當時美國出口的第4位。70年代以後,石油行業開始採用分餾和裂化提煉法,加速了煉油工業的自動化。同時大規模的鋪設輸油管道,擴大石油副產品種類,使石油工業向多種經營全面發展。
各種工業的產量刺激了對動力和燃料的需求,1870年製造業使用的動力總量是240萬馬力,到1890年達到了600萬馬力。其中水動力不足四分之一,蒸汽動力佔四分之三。煤在燃料所佔的比重快速上升,取代了木炭而成為主要燃料。
在食品工業,由於冷藏運輸工具的發明和機械裝配線的採用,肉類加工在芝加哥等地迅速發展,罐頭食品開始在市場上暢銷。麵粉業採用多個剛磨輥用鋼軸連線的方法,能夠大量加工小麥,使麵粉成為美國佔比最大的出口商品。
在農業方面,政府從科技和教育方面積極支援,農業部在各州設立野外試驗站,對植物病蟲害進行防治和預報,使美國在19世紀末一直沒有發生大面積的蟲災。並在莫里爾土地法的推動下,建立一批大學農業學院和專科學校,並透過短期訓練,函授教育等方式來普及農業科技知識。
西部的快速擴張和勞動力的不足,推動力農業機械的發展,1878年維斯康興的約翰.F.阿普爾比發明的盤繞扎谷機使小麥的收割效率提高了8倍。80年代初,西部普遍使用24匹馬牽引的康拜因機,把收割,脫粒,撿淨,裝袋等各道工序連結一起,大大加快了小麥的收割速度。在耕種方面,各種播種機,中耕機,雙鏵耙,雙鏵犁,鋤草機等紛紛問世,使田間作業在90年代基本實現了現代化。
交通,通訊
在政府的鼓勵下,鐵路建設突飛猛進,到19世紀末的時候,美國鐵路里程達到近20萬英里,超過歐洲鐵路里程總和,相當於世界鐵路里程的三分之一。鐵路網的建設提高了運力,為商業繁榮提供支援。另一方面鐵路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投資,帶動其他技術,比如大功率發動機,制動系統,自動接車和連續訊號系統。同時來自東部的鐵路公司獲得了政府贈予的土地,然後轉手高價零售,由此賺取的鉅額資本又轉化為鐵路投資,或向西部礦業和東北製造業轉移。
運輸系統的發展為郵政,通訊行業提供了必要的支援。從1863年開始的城市居民自由郵遞制度,到1896年已經普及到大部分鄉村,暢通的郵政又使報紙成為傳遞資訊的重要工具。而電話,電報等通訊手段的發展和普及,到19世紀末時美國已建成了初具規模的電報,電話網路。通訊的變革是工商業資訊週轉加快,使巨大的企業集團能夠中央決策,分散經營。也使政府對各地出現的緊急事件能做出迅速的反應,使共和黨所一直嚮往的中央集權成為可能。
交通和通訊對一個國家的政治結構有著非常顯著的影響,在先秦時期的中國,古代的希臘,交通不便,文書還是靠竹簡或者羊皮來記錄,傳遞難度很大,那時候的帝國只能給地方政府極大的自主權,以城邦制或諸侯制組織政權。唐朝修建了大量的官道,但和元朝一樣,其疆域相對於交通,通訊手段太大,中央只能把軍政兩方面的大權都給邊關地區的節度使或者公國,否則如果安祿山受到外敵攻擊,再去向西安的中央請示決策,等拿到回覆的時候早被敵人打敗了。但到了宋朝和明朝,疆域小了很多,加之以前的朝代修的道路,使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成為可能,中央有了集權的技術條件,也就有了快速的經濟爆發。而與經濟爆發相對應的是兵力弱小,被遊牧民族打壓,直至滅亡。
農業
內戰後小麥從原來的俄亥俄河流域向西擴充套件至密西西比河以西,密蘇里河中上游和太平洋沿岸地區,在這些地區形成一批面積在1000英畝到10000英畝的機械化農場。這些農村一般都直接受東部投資和管理,是典型的資本主義農業企業。小麥的增產對美國的外貿具有重要意義,1860年美國出口小麥400萬蒲式耳,佔出口總額的1.5%,到1892年已達1.57億蒲式耳,佔出口總額21%。
玉米主要集中在俄亥俄,伊利諾伊等中部州。這些地區除了生產全國一半以上的玉米,還用玉米做飼料,提供了全美肉製品的一半。內戰結束到20世紀初,美國玉米的產量增加近2倍,肉類出口也大幅提升。
南部的棉花生產也隨著戰後重建快速恢復,70年代末,南部棉花產量近580萬包,超過戰前水平。到世紀末時,棉花產值已達3.24億元,佔全國農業產值的11%。但由於分成制的束縛,其機械化程度較低。
城市化
內戰後工業的發展讓美國的城市化進入一個鼎盛時期,1860至1900年間,美國的城市人口比例由19.8%增至39.6%,這一速度在世界歷史上也是空前的。於此同時,城市的數量也大幅增加,1萬到2.5萬人的城市由58個增加到280個,10萬人以上的大城市有9個增加到38個。
費城的人口在這40年裡由50萬增加到150萬,居美國第三位。而紐約市一直遙遙領先,1900年和布魯克林合併後,人口近300萬,是當時世界第二大城市,僅次於倫敦。中西部因礦業而產生的城市人口增加非常快,如前文所述,丹佛在兩年之內人口增加了10萬。
在城市的發展中,芝加哥是最引人注目的。19世紀初,芝加哥還是個人跡罕至的地方,他建立與30年代的西進,而隨著50年代的鐵路鋪設,芝加哥變成了一個西部重鎮,在1871年大火之前,人口近30萬。
城市化有利於大機器工業的分工協作和專業化生產,便於分散生產過程從而促進了生產的社會化。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中西部重工業叢集,東北部輕工業城市叢集,使全國的工業體系基本完善。同時城市制造了空前的就業機會,吸引大量的人從鄉村流向城市,從歐洲流向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