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聽說昨天滄州一家做糧油的供應商公開抵制了幾家社群團購平臺,今天咱們也聊兩句社群團購遭抵制這件事吧。
1、沒想到最先跳出來的不是供應鏈底端的水果蔬菜商販們,在外界的推演中,他們本應該是即將被網際網路衝擊而失業的那批人。先跳出來的反而是站在供應鏈頂端的食品生產廠家,因為網際網路平臺補貼不小心擾亂了他們的渠道價格。
這事兒並不稀奇,多少年前電商剛起步的時候,補貼擾亂渠道價格這件事也曾讓線下賣水的宗慶後十分不滿。不過今年疫情衝擊,娃哈哈自己也開始做電商了。
2、參加抵制的廠家們要看清一件事:現在國內是一個買方市場,還是賣方市場?是你的貨在市場上更稀缺還是使用者的消費更稀缺。恐怕是後者更稀缺,那就意味著你可以抵制,但很可能立即就會有其他廠商來“補位”,你保住了渠道,震懾了渠道商,但失去了一部分網際網路的流量。
這也讓CEO來信君想起了今年國外發生的一件事,許多品牌認為Facebook透過“渲染仇恨牟利”因此開始抵制在它上面投放廣告,從中小廣告主逐漸蔓延到知名品牌,比如百思買、彪馬、阿迪達斯以及Facebook前十大廣告主之一的微軟,都停止了投放廣告。而Facebook雖然表面緊張,但此舉也動搖不了它的根基,因為它已經有800多萬廣告主了,真不差你這幾十上百個。更重要的是,Facebook真的能帶來廣告轉化,這是人家的價值所在。你不在上面投廣告引流,其他人會啊。所以抵制Facebook的活動,在折騰了一陣子後,現在也沒啥動靜了。
關鍵是抵制也不解決問題,只可能兩敗俱傷。
3、從廠商到小商販,都要想清楚,網際網路買菜是不是一個不可逆的程序。如果是,那與其抵制,不如儘早擁抱。雖然會有轉型的一時之痛,總會好過被網際網路徹底淘汰。再拿電商與物流企業的關係來舉例,如果你真的不想擁抱網際網路,那你就學順豐、學京東物流,做出自己獨特的體驗來,不然就得成為給電商平臺做輔助的四通一達。對於廠商來說,就是你生產的產品(包括食品)別的廠家無法替代。那你可以在這次抵制社群電商的行動中擁有絕對的話語權,所以廠家們,你有這個資本嗎?
其實這次社群電商轟轟烈烈的普及,也是在給廠商或商販們提個醒,在網際網路更高效的經營效率下,你的獨特性到底在哪裡?網際網路並不會淘汰有號召力的廠家以及有特色的商販,反而會更期待與他們合作。那些被淘汰的,不是網際網路巨頭淘汰他們,是時代淘汰他們。是因為他們自己沒有跨過數字鴻溝。
經歷過疫情的洗禮之後,線下市場的所有參與者都要緊繃一根弦,那就是要儘快將自己的業務線上化,從內部管理到對外合作,都需要數字化。
有個案例值得參考,12月8日,有投資者問做乳業的皇氏集團,除了和橙心優選戰略合作外還和其他哪些社群團購平臺有合作,
該公司回答透露還跟興盛優選、美團優選、多多買菜、錢大媽、百果園等展開了業務合作。你看這家西南乳業的龍頭企業、上市公司,人家還是把這些社群團購專案當做了自己的分銷平臺,充分擁抱新鮮事物了。
4、網際網路巨頭們做社群團購是為了消滅誰嗎?巨頭一開始就家大業大嗎?不是,他們也是從中小企業成長起來的。他們的最終目的並不是消滅一類人,而是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
就像一些電商平臺成長起來後,如今在用C2M的方式反哺實體企業,用網際網路大資料的方式幫助工廠發現更多使用者需求,從而以銷促產,生意變得更好做了。
所以不要以對立的視角看線下市場與社群電商,長期來看,誰對使用者有價值,誰才能活的更好。
美團CEO王興也曾說過:同向為競,相向為爭。在服務客戶這件事上,無論是網際網路巨頭,還是社群團購創業公司,還是供應鏈廠商和蔬菜水果商販,都是同向的。如果廠商和商販能擁抱社群電商,就很可能會實現廠商、商販、消費者的三贏局面。
線下工廠和商販們不用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任何時候、任何市場都是優勝劣汰的,只有不斷適應變化,企業或個體才更有競爭力。
你看電商發展那麼大,娃哈哈不一樣還活著,每年幾百億的營收。另外農夫山泉賣水還賣出了一箇中國首富!餐飲企業不也有那麼多品牌活著嗎?電商沒搞死這些真正有實力的創業者、企業家們,反而讓他們適應這個時代的能力更強了。
憑什麼到了生鮮水果這件事上,一遇到網際網路就不能繼續活著了呢?
在社群團購領域裡,網際網路巨頭們入場並非“狼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