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很遺憾的是我國擁有全世界最完整的工業體系,並且已經成為當之無愧的世界工廠,然而在工業領域的發展上,我們連號稱“工業之母”的機床都難以在世界上取得一個優秀的成績。

當時我國構建了18家重點國企與8家科研院(“七院一所”)組成的機床工業體系,也沒能改變這一落後局面,在機床上我國與世界的差距究竟有多大?

機床半自動化時期:1920年

1920年的時候,世界的機床就已經率先進入了了半自動化時期,在這以後的30年中,機械製造技術進入了半自動化時期,液壓器件還有電氣元件在機床和其他機械上都慢慢應用了起來。

這一時期我國仍然是一個殖民化與封建化並存的社會現狀,重工業在國內基本沒有,都是一些輕工業在國內盛行,對機床的應用幾乎沒有。

1930年以後,行程開關,也就是所謂的電磁閥系統幾乎用到各種機床的自動控制上,半自動化在那個時候就已經全面普及。

機床自動化時期:1950年

1950年的額時候,機床開始進入自動化時期,這得益於二戰以後數控和群控機床以及自動線的出現,這三樣技術的出現,使得機床的發展開始進入了自動化時期。

尤其是數控機床發展的最為快速,它是在電子計算機發明之後,運用數字控制原理,將各種工業操作程式轉換成資訊儲存起來或傳送出去,並按其發出的指令進行的應有的加工程式的新型控制機床。

世界第一臺數控機床誕生於1951年,數控機床的方案,是美國的帕森斯先生,在研製檢查飛機螺旋槳葉剖面輪廓的板葉加工機的時候提出來的。

1951年,他與麻省理工學院進行合作,正式製成了第一臺電子管數控機床樣機,成功地解決了多品種小批次的複雜零件加工的自動化問題。

1958年,美國甚至研製出了一種能幫助機床自動更換刀具,以進行多工序加工的加工中心。

世界第一條數控生產線誕生:1968年

1968年的時候,世界第一條數控生產線誕生,是英國的毛林斯機械公司研製出的第一條數控機床組成的自動線。沒過多久,美國通用電氣公司提出了一個理論:“工廠自動化的先決條件是零件加工過程的數控和生產過程的程控”。

藉助這一理論,到1970年代中期,出現了自動化車間,當時的自動化工廠也在開始建造了。

1970年至1974年,小型計算機就已經廣泛應用於機床控制,機床控制出現了史無前例的三次技術突破:第一次是直接數字控制器,使一臺小型電子計算機能夠同時控制多臺機床,出現了所謂的“群控”:

第二次是計算機輔助設計,透過一支光筆就能進行設計和修改設計及計算程式;

第三次是透過加工的實際情況,包括意外變化的及時反饋,來讓機床自動改變加工用量以及切削速度,這就是現在我們都還在研究的自適控制系統的機床。

機床差距:50年

我國機床的發展時期要推算到上世紀90年代了,或者說三大改造時期,不過不管如何,與世界的差距至少慢了50年以上,50年的科技差距怎麼可能輕易彌補上。

我們的科學家、工程師們應該要有耐心,而不是輕易放棄,要麼向別人取經,要麼就自己彎道超車,咱們從來就不缺智慧,也不缺人才。

18個企業沒有接住,我們就再來18個,加油。

22
最新評論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錢鍾書晚年:一個腎的情況下患上腎衰竭,病逝前又聞女兒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