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男性為主導的古代中國帝制時期,能夠當政的女性少之又少,除了一代女皇武則天以外,慈禧也絕對算得上一個非常具有話題的女性人物。葉赫那拉氏,孝欽顯皇后,作為晚清最後的實權統治者,慈禧的一生太過傳奇,飽受爭議,世人對其褒貶不一。在政治上,為了爭奪皇權,鞏固滿清政府的統治,她的政治作風乾練,殺伐果斷,手段殘忍。而在生活上,她貪圖享樂,極度奢靡,即便在簽訂了諸多不平等條約,欠下了鉅額賠款的情況下,其奢靡風氣依舊不減,致使晚清政府的財政狀況越發惡化,民不聊生。
慈禧老太后究竟有多奢靡?古代中國歷史上生活奢靡的達官顯貴,富家子弟不在少數,但是在慈禧面前或許都得要黯然失色,可以說慈禧的奢靡在我國曆史上是史無前例的,甚至不足以用現有的形容詞來完好的描述。老太后將“奢靡”一詞表現的淋漓盡致,將其踐行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吃穿用度,都極為考究。但是這些都是在生前,而慈禧太后在去世後,其諸多的陪葬品和葬禮的排場,與其生前比起來都毫不遜色。
1908年11月15日,時年74歲的慈禧病逝於自己的儀鸞殿內。幾天後,慈禧的遺體便被風光下葬,在慈禧的葬禮上就有一位荷蘭記者亨利·博雷爾用他的攝影機記錄下了葬禮的全過程。在慈禧入棺之前,慈禧的遺體則頭戴一頂鳳冠,鳳冠鑲嵌著作為貢品的特大珍珠。嘴裡含著據說價值一千零八十萬兩的夜明珠,脖子上戴著極品珍珠兩串,精美紅寶石一串。而她的棺槨裡鋪著的是鑲嵌了13604顆珍珠的金絲繡花褥子,其頭部放置一塊翡翠荷葉,腳部放置著各式模樣的翡翠,寶石飾品,還有其他的白玉203塊,寶石87塊,珍珠4升,佛像27尊,各式奇珍異寶裝了滿滿的一棺。
對於慈禧的下葬位置,在《清史稿》中有這樣的描述:甲戌,太后崩,年七十四,葬定東陵普陀峪,曰定東陵。慈禧的下葬陵墓被安排在清東陵,從北京到清東陵的道路,慈禧在生前就已經命人修繕好了,整個送葬路程全長120多公里,整個送葬隊伍走了整整5天才到達,這些負責送葬的隨行侍衛也都是特意從民間徵集而來的壯丁,但他們中光負責抬棺槨的人就有7920人,他們中的人輪換著抬慈禧的靈柩。而慈禧的靈柩也是按照帝王級別的規格來佈置的,方形的靈柩外面是一個織錦堂罩,堂罩上則用一顆金色的火焰寶珠來進行點綴,周圍則用黃雲緞來裝飾,黃雲緞上繡著些五彩龍紋團,以彰顯其生前的顯赫身份,人們抬著她莊嚴肅穆的緩慢行進著。
關於慈禧的出殯情況,走在隨葬隊伍最前面的是身著灰色,紅鑲邊軍裝的騎兵隊伍,他們手拿長矛,長矛上扎著紅色長條旗,隨風而動。緊接著是牽著馬匹,排著縱隊的僕役隊伍,而再後面才是身穿猩紅綢緞衣服的抬棺隊伍,他們舉著紅,黃,綠,紫等各式顏色鮮豔的旌旗和綢緞制的條幅,在亨利·博雷爾在日記中也詳細說到:那些舉著旌旗的隨葬隊伍總是沒完沒了,太后葬禮上所用的旌旗數量就像一次性將皇宮裡所有的旌旗都派上了用場。
而在整個送葬隊伍中最詭異,最令人不寒而慄的場面莫過於紙紮人和紙紮馬的隊伍,這些紙紮人,紙紮馬的形象非常逼真,如果只是晃一眼,很難辨認他們與真人真馬的區別,而這些冥器用品的作用,如果我們用封建迷信的說法來解釋的話,其寓意其實就是指陰兵陰將開道,據說是慈禧生前有過太多深重的罪惡,但心死後會因此下地獄,所以才讓人專門製造了這些紙紮人物。面對這樣的喪葬盛況,也難怪外國記者也感嘆道:這樣的國家,我想最快5年,最晚10年,清朝不亡天理何在。
此外,在旌旗,喪旗的隊伍後面還有著身披黃色袈裟的和尚隊伍,穿著黑色喪服的清朝官員隊伍,此時他們的官帽上特意摘掉了代表官級的紅珊瑚,藍寶石頂以及孔雀羽毛。所有人面帶哀悼的神情走過,葬禮現場如同死一般的寂靜,縱使現場有成千上萬的觀摩百姓,但是依舊是靜穆無聲,壓抑,寂靜且陰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