寮國是東南亞唯一的內陸國,面積約23.68萬平方公里,與我國廣西不相上下。寮國陸地鄰國按順時針方向依次是:泰國、緬甸、中國(雲南)、越南、柬埔寨。歷史上這樣一個內陸國,卻頻頻遭到外來侵略,甚至海外的法國也沒放過它。
唐玄宗天寶八年,即公元749年,中國歷史書上的南詔王皮羅閣,在寮國史上則稱為坤博隆,他的一個兒子名為坤洛,成為寮國開國第一王。
也就在此後,大量城池在湄公河中游建造起來,稱雄北方雲南一帶的南詔人,不斷向南遷徙,建立起一連串據點。如此盛況,直至唐朝滅亡,中原進入五代十國時期,這片南國之土上的“勐舍龍”(寮國人對南詔國的稱呼)也走向衰亡,甚至被來自柬埔寨的真臘國滅亡。隨後又因為真臘的控制不力,在此出現了一批城邦小國就好似中原的春秋戰國一般,幾番廝殺之後,到1353年出現了一個聯邦式的大國,即勐南掌,中國史書上的南掌國。它的疆域,向北可以一直抵達西雙版納,向南則與柬埔寨相鄰,向東至長山山脈(越南寮國兩國的界山),向西至泰國北部。
為什麼這個國家的國名是南掌呢?南掌其實是音譯,南,是百萬之義;掌,則是大象。也就是說,這裡是百萬大象之國。寮國的國都永珍,譯者便是遵循了這個意思。
南掌國還有一個國名,那便是瀾滄王國,而瀾滄江的名號,又來自古代傣族人的一個名詞“南咪蘭章”,南咪就是江河,蘭,其實就是上文的南,即百萬;章,其實就是上文的掌,即大象。所以連起來,瀾滄江(南咪蘭章)就是:百萬大象奔跑的河。
所以歸根結底,南掌也罷、永珍也好,南咪蘭章也成,說的其實都是一個意思。
南掌國的開國之君,叫做法昂。他的父親本是寮國諸小國中一個叫做勐騷瓦國的王子,因故南下投奔柬埔寨。法昂在柬埔寨長大,還得到柬埔寨公主的歡心,成為該國的駙馬。1352年,法昂便帶著老丈人柬埔寨王所給的一萬大軍,殺回勐騷瓦國,奪取王位。隨後他便把國名改為南掌,陸續吞併其他小國,統一了整個寮國。
寮國的東部便是越南,而當時的越南正處於後黎朝擴張的時期。於是在1479年,也就是明朝成化年間,後黎朝的軍隊便一鼓作氣攻入南掌國,並且節節勝利,很快拿下了南掌國都城琅勃拉邦,南掌王一口氣逃到泰國東北部的楠府。越南對此很是得意,在他們的史書上寫著:“(後黎朝的軍隊)入寮國城獲寶物,其國王遁走,虜其民,略地至金沙河界,至偭國(緬甸)南邊”。
此時後黎朝甚至還想繼續向前,拿下泰國北部的“八百媳婦國”,當然最終失敗了。南掌國的殘餘軍民,在一名王子的帶領之下,又奪回琅勃拉邦。南掌由此得以復國,並在明朝弘治年間,達到了歷史上的黃金時代。南掌王成功迎娶“八百媳婦國”的公主,生下王子之後,“八百媳婦國”又發生動亂,在1546年派使者到南掌,將公主所生的王子塞塔提拉迎為自己的國王。
這個時候,塞塔提拉其實很有機會將南掌和八百媳婦國兩國合二為一,成為一個強大的新國家,可惜實力不足。
南掌與媳婦國此時依舊保持著盟國關係,1558年,當緬甸的白象王入侵八百媳婦國之際,南掌還曾派兵救援,只是集結兩國之力依舊抵擋不住白象王的進攻。最終八百媳婦國被緬甸吞併,南掌國在戰敗之後,害怕緬甸東侵,趕緊把都城從琅勃拉邦遷到了今天的寮國國都永珍,當時叫做囊漢。
1565年(明嘉靖四十四年),明朝戚繼光、俞大猷肅清倭寇的歲月,繼續東進的緬甸人,又攻破了囊漢城,塞塔提拉一口氣躲進深山老林,緬甸找不到南掌國的主力對敵,久留無功,於是棄城而走。塞塔提拉清野肅境的對策成功,於是回到囊漢城。
圖-永珍
到了1572年,塞塔提拉戰死沙場,緬甸白象王帶兵攻入寮國,扶立塞塔提拉的弟弟做了南掌國王,當然南掌此時也就成了緬甸的藩屬國。如此一直到1595年,緬甸發生內亂之際,寮國才得以恢復獨立。
不得不說這一時期,南掌雖然是明朝的屬國,在朱棣時期還曾派人去南京進貢,明成祖給了他們一個“寮國軍民宣慰使司”的名號,但這種關係其實並不緊密。寮國與緬甸的幾番征戰,明朝基本上沒作任何干涉。一直到清朝雍正年間,南掌王國已經一分為三,其中的一國向清朝進貢,清朝便稀裡糊塗地把他們當作了原來的南掌。
圖-雨季的永珍
此時,寮國又成了泰國的眼中肥肉。19世紀中葉,泰國的達信大帝(鄭昭)崛起,大舉入侵,先吞併了永珍,再攻下琅勃拉邦,寮國全境納入泰國治下。要不是此時法國人登場,又把寮國從泰國人口中搶下,寮國恐怕就要講泰語了。1893年,法國與暹羅簽訂《曼谷條約》,琅勃拉邦、永珍等寮國三小國併入法屬印度。
由此可見,寮國這個東南亞的內陸國家,在數百年間連遭緬、越、泰、法的輪流入侵,實在是慘不忍睹。直到1945年日本戰敗之後,法國才扶植了一個實行君主立憲制的寮國王國,作為法蘭西聯邦內的獨立國家存在。但此時寮國人已不再願意屈膝,一支名為“巴特寮”的戰鬥部隊發起反法獨立戰爭。
圖-永珍機場
一直到1975年,寮國終於脫離法、美兩個西方大國的控制,成立了今天的寮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