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一戰後的和平締造 6 :南斯拉夫為什麼是巴爾幹地區火藥桶的中心?

常思勇 感悟常識 今天

南斯拉夫這個新國家是怎樣產生的?

南斯拉夫這個新國家是由塞爾維亞和已經不復存在的奧匈帝國的南部地區組成,它最後取了“南斯拉夫”這個名字,意思是“南部斯拉夫人的國家”。和許多人想的相反,南斯拉夫這個國家並不是在巴黎和會上建立的,兩者只是在時間上趕在了一起。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就是塞爾維亞極端民族主義分子刺殺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點燃的。1914年之前的塞爾維亞民族主義分子懷揣著遠大夢想:建立一個大塞爾維亞國家,要橫貫東西,從黑海延伸到亞得里亞海,要坐擁從中歐到愛琴海的大陸橋。

隨著一戰開打和奧匈帝國屢戰屢敗,奧匈帝國南部的斯拉夫人開始獨立,特別是在英、法、俄與義大利簽訂《倫敦協議》,誘使義大利參戰,其中承諾將一大塊斯洛維尼亞領土和達爾馬提亞海岸北部交給義大利之後,這讓克羅埃西亞與斯洛維尼亞的政治領袖特倫比奇和他的支持者非常痛苦,只得尋求和塞爾維亞及其領導人帕希奇合作建立一個南斯拉夫聯邦囯家。

隨著一戰的持續,塞爾維亞人吃了敗仗,又看到自己的大保護者俄國解體了,對成立南斯拉夫國的這個想法也就不那麼抵制了。在科孚島(Corfu)流亡期間,帕希奇與特倫比奇見了面。兩人在1918年7月達成共識,即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與斯洛維尼亞要合併成立南斯拉夫,統治者是塞爾維亞國王。不明智的是,兩人擱置了對政體的討論:是建立聯邦制國家還是單一制國家,這個問題就沒有定下來。克羅埃西亞人和斯洛維尼亞人希望是前者,而帕希奇想要後者。

帕希奇始終想要的是由塞爾維亞人領導的大塞爾維亞或南斯拉夫。在巴黎和會召開很早之前,迫於協約國的壓力,帕希奇與特倫比奇組建了聯合政府,但帕希奇還是讓它流產了。帕希奇讓塞爾維亞陸軍以協約國軍隊的身份向奧地利境內挺進,先是展開至南北一線,到了1918年11月又進入了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名義上負責這一地區的法國當局對此寬宏大量,法國沒有理由反對一個強大的南斯拉夫國家的出現,因為這樣便可以對義大利形成阻礙。

這讓特倫比奇和其他克羅埃西亞人非常驚慌。在塞爾維亞人的慫恿下,巴納特地區和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地區自己成立了國民大會,急匆匆地投票,與塞爾維亞聯合。在被塞爾維亞軍隊佔領的黑山,也出現了一個國民大會,他們以同樣迅速的速度投票,廢黜了自己的國王,與塞爾維亞聯合在了一起。在克羅埃西亞首都薩格勒布的國民理事會慌張了起來。它沒有自己的軍隊,而且隨著農民攻擊地主、強盜洗劫商店與企業,法律和秩序正在崩潰。在亞得里亞海沿岸,義大利的軍隊正在佔領主要港口。薩格勒布的大街上已經出現了示威者,要求立刻與塞爾維亞聯合。11月25日,國民理事會匆忙投票決定,向塞爾維亞申請聯合。政體等關鍵細節問題都放到以後再談。

1918年12月1日,塞爾維亞的亞歷山大親王宣佈成立“塞爾維亞人、克羅埃西亞人與斯洛維尼亞人王國”。國名本身就是個問題,非塞爾維亞人更喜歡南斯拉夫這個名字,因為這裡面含有一種真正平等聯合的意味;塞爾維亞人則想要個能彰顯其重要性的名字。

英法兩國最初很不情願地站到了義大利一邊,拒絕承認南斯拉夫這個新國家。美國早先就不喜歡義大利,也討厭義大利覬覦巴爾幹地區,於是在2月承認了南斯拉夫;英國和法國到6月時才承認這個國家,部分原因也是為了反擊義大利不肯妥協的談判態度。

南斯拉夫為什麼是巴爾幹地區火藥桶的中心?

南斯拉夫這個新國家忠實地反映出巴爾幹地區四分五裂的情形:這個南北走向的地區夾在西面的羅馬天主教和東面的正教之間,同時也夾在北方的基督教和南方的伊斯蘭教之間。

塞爾維亞本就處在巴爾幹地區的核心位置。儘管南斯拉夫這個新國家已經誕生,但許多塞爾維亞人相信,他們是要擴大塞爾維亞的國土面積,而不是要建立一個新國家。雖然塞爾維亞人佔總人口的比例還不到一半,但這個新國家的管理者是他們。塞爾維亞軍隊已經成了這個國家的軍隊,來自以前奧匈帝國軍隊的克羅埃西亞部隊被解散了。在官僚機構和政府中,塞爾維亞人佔據了幾乎所有重要的職位。貝爾格萊德仍是首都,塞爾維亞的國王也成了新國家的國王。1921年6月28日,也就是科索沃之戰的紀念日,塞爾維亞歷史上最重要的一天,亞歷山大宣誓效忠憲法。南斯拉夫這個國家由此走上了一條註定無法安生的道路。

南斯拉夫註定無法安生,首先源於其各民族之間的歷史積怨。大戰期間,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還有波斯尼亞,尚屬於奧匈帝國領土的一部分。許多來自這些地區的戰士忠心耿耿地為這個垂死的帝國作戰,直到最後一刻。在將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轟炸成廢墟的行動中,奧匈帝國軍隊中就有克羅埃西亞人、斯洛維尼亞人和波斯尼亞人,甚至還有塞爾維亞人。他們擊敗了塞爾維亞的軍隊,迫使該國政府流亡,並佔領了塞爾維亞,殘害那裡的普通人。不管在薩拉熱窩謀殺事件中扮演了什麼角色,塞爾維亞人都為之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在這個總人口為450萬的國家中,戰爭奪走了12萬人的生命。到戰爭結束之時,不管各方怎麼強調南斯拉夫人的團結,這些剛剛還拼個你死我活的人是很難將彼此視作兄弟姐妹的。

至於成為新國家領導者的塞爾維亞人要怎麼把不同民族整合起來,沒有人會抱什麼樂觀的看法。特別是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的領導人特倫比奇,因為有一位塞爾維亞政府官員興高采烈地告訴他,波斯尼亞穆斯林問題解決起來沒有任何難度——塞爾維亞軍隊可以給他們24小時時間,48小時也可以,讓他們皈依東正教。“那些不改信仰的就殺掉,我們原來在塞爾維亞就這麼幹過。”特倫比奇倒吸了一口冷氣,說:“你肯定是在開玩笑。”這位塞爾維亞政府官員回答道:“絕對沒有開玩笑。”

問題是要想把這裡的人按照民族分類可是非常大的一個挑戰。能因為塞爾維亞人和克羅埃西亞人的語言都差不多,就說他們是一種人嗎?能因為前者主要信奉東正教,使用西里爾文字,而後者虔信天主教,使用拉丁文字,就說他們不一樣嗎?馬其頓人應該算哪個民族呢?是按照歷史和希臘人劃在一起,還是按照語言和斯拉夫人併到一塊兒?更糟的是,無論是從語言、人種還是從宗教信仰上說,這些人中間都沒有一個明顯的界限。在這樣一個各色人等混居的地方,又怎麼可能畫出清晰的國界來呢?這種特點在巴爾幹地區的人口地圖上表現得更為直觀——那簡直就是一幅五光十色的點彩畫,配以零星出現的幾團顏色。到了1919年,被“民族自決”燃燒起來的這個國家,就像煮開鍋的亂燉,氣泡爆裂得越來越快,噴出的都是猜忌與憎恨。

國界的劃分還給巴爾幹地區帶來了不滿的少數民族,以及彼此毗鄰但心存怨恨的國家。關鍵的問題就在於新生的南斯拉夫,雖然這個國家是自行組建的,但和平締造者們承認了它,並透過一系列獨立委員會的討論劃定了它的國界。結果就是,這個國家的面積比原塞爾維亞大了三倍,敵人則更多。這個新國家兼併了黑山,從奧地利那裡得到了斯洛維尼亞和波斯尼亞,從匈牙利那裡拿來了克羅埃西亞和一部分巴納特,還吸收了阿爾巴尼亞和保加利亞的小片地區。奧地利、匈牙利,以及保加利亞,這三家既丟掉了領土,又損失了人力,自然是哀聲連連。唯一對南斯拉夫比較友善的是南面的希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南斯拉夫為這次的收益付出了高昂的代價。憑藉納粹德國的大力協助,它的鄰居奪回了它在巴黎和會上贏得的土地,而它內部的各個民族也自相殘殺。雖然共產黨領導人鐵托又一次使這個國家恢復統一,但在巴黎和會首次承認南斯拉夫的70年後,它又再一次分崩離析。

31
最新評論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毛岸英犧牲真正原因:志司收發電報甚多,美軍監測後派飛機轟炸